天天看点

红色学府大讲堂⑤丨浙江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浙江新闻 客户|编辑 郑文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共浙江省党校开设了"红校讲堂▪重要窗口微党班"栏目,以"忠实实践'八八战略',努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省"为主线, 接近"打造十个方面的重要窗口",精心打磨,记录了一批高质量的微党经验教训。

第五:浙江人的幸福从何而来?- "以人为本"民生探索

视频加载...

主持人

红色学府大讲堂⑤丨浙江人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文本脚本

大家好,我是中共浙江省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的李伟,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浙江人的幸福从何而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探索。"

你快乐吗?2012年,中央电视台拿下了这个"灵魂问题"的基层节目,让"幸福"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2017年第19届大会对感情、幸福和安全的强调,是让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原因。在去年的"中国最幸福城市"排行榜中,浙江占四位,杭州连续13年入选。

浙江人的幸福从何而来?在最新发布的《2020年浙江民生十大事记》中,我们看到的是:3岁以下婴幼儿在押护理、送药上山入岛、农村饮水标准、"15分钟健身圈"、高等大学、"阳光厨房"等"重点小事"关注。自2004年以来,浙江为人民做实际长效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初心和使命贯穿始终,而这正是浙江努力成为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人们有话要说,我有话要说

浙江省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人民办实事,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为人民"。2019年11月1日,浙江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倡议:为规划2020年省政府民营实践项目,请继续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提出您最关心、最希望省政府做好民生工作。

政府是做什么的?你是怎么做到的?"做某事,什么都不做"的界限是什么?答案简单明了 - 将选择权留给人们。在漳州市龙游县,老百姓可以通过"龙宇通"app处理900多个民生项目,借助大数据分析,党委、政府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民意,政府的创新也有坚实的舆论基础。宁波市宁海县民生实践工程不再只是由政府搭建的板块,而是由全国人大代表投票,实施过程由代表监督,建设成果由代表评审,这种"群众秩序、代表投票、政府烹饪"的民生实际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投票制,已经坚持了十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向人民提问,向人民提问,浙江建立了"人民群众感情日报"、"人民感情图"、"人民感情"等工作机制,完善网络投票、社会宣传、各方听证会等工作程序,从2017年开始, 全面推进民生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投票制度。从"一厢情愿"到"你喜欢我","人叫我应该"的工作模式在浙江成形。

民生实践项目问世后,只完成了前半段的"为人民做实际的事情",项目是如何实施的,是否得到实施,是否真的造福于人民,这些后续章节无疑更加关键。为了有效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民生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浙江致力于在温岭省推广民主话语模式。杭州市陆县成立了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小组,每组跟踪一个民生项目,并全程监督项目的实施。宁波市漳州区积极探索全国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相结合,扩大电视政务效能,将"向人民汇报"到底。从集思广益民生项目,到全民参与实施过程,再到"让人民评价,让人民满意",以人为本的统治理念贯穿始终。

从"为了人民"到"为了人民负责",从"自歌奋勇"到"政府要做,人民的评论",背后体现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以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为决策的主要依据,把选择权、决定权放到人民手中,把群众做实际事情的长效机制,把服务型政府观念和"店铺精神"发挥到极致,迫使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改革创新, 最终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享的良性互动模式。而这种共建、共同治理、共享的良性互动模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一切都取决于群众,一切都是为了群众。自嘉兴南湖红船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价值观的追求始终如一。

在通往整体小康的道路上,一人不能少

自2006年以来,浙江率先将三分之二的新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2004年至2018年,浙江省累计民生支出441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其中,2018年民生支出比2004年高出9.5倍。

钱花在哪里?你如何花钱?从强调城市到整体城乡地区,从底层保护到提高水平,从特定人群到全覆盖,从全人到全生命周期的关注,一个不能少。从教育卫生到社会保障,从住房和饮用水到空气质量,浙江的5800万常住户都是受益者。

近年来上交的浙江民生成绩单中的一些数据令人震惊。一是居民收入指数的"一高一低"——2019年,浙江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9年35年在全国各省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从2.43缩小到2.01(2021年1月的最新数字为1.96),是各省最低的;截至2018年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96.8%,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有所改善。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平衡性越来越突出,而浙江则被公认为社会上最安全、最平衡的省份之一。

"让一些人先富"的取向,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让人们在和平与安全中生活和工作。西方社会的民粹主义混乱,反映出总财富的激增和集中,很可能成为民族竞争的导火索,使整个社会难以分裂,难以共同治理,陷入僵局。社会主义追求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种价值追求是保证社会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基础。"如果改革不能给普通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它不能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的不平等,那么改革将是毫无意义和不可持续的。

关键问题是,社会创造的财富能否通过良性的制度安排反馈给绝大多数社会群体,并使其受益。在浙江,不仅实现了人民致富,而且实现了财富第二次向社会相对弱势群体的均衡分配,也实现了社会群体、地区和城市乡镇之间的平衡,浙江在民生领域推进各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同一面改革的旗帜下,人民和政治人民彼此亲近。

社会的整体进步注定不是少数人的盛宴,而是大多数人可以分享的祝福。只有这样,改革者才能展现自己的魅力,赢得人民的认可。

浙江对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回应

人们向往美好生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必要的选择。马克思说,全面发展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据自己的全面性"。人的本性是什么?在新语言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本质上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这意味着这将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富人。

这预示着价值的深刻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进入了"后物质主义"时代。人们开始超越对物质和经济问题的关注,变得更加关注自我实现和生活质量。

浙江作为第一名的先行者,自然也早就感受到了民生的关切,从"数量"到"质量",从"传统"到"新",从"物质"到"精神"的变化。人们对教育、医疗、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医疗、智能养老等智能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们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生态之美、和谐之美和人文之美所创造的大园林、东浙唐诗之路、未来社区、浙江平安、浙江商业慈善、最美现象等,是浙江综合小康建设的高水平答案。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人们的期望也会溢出到民生的一般意义上,开始关注参与、表达、自由等主观感受。"苍穹知道礼仪,食物和衣服是荣誉和羞辱。对独立表达、民主参与、公平正义、人性化社会的关注,是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维度的扩大和延伸。

追求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目标,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能否实现的程度,不仅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还取决于外部环境。在制约人们的众多外部因素中,制度无疑是最关键的。人的全方位发展与社会文化制度,以及人生经验的形成在制度上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良好的制度来引导人、影响人、塑造人、改变人,这是实现人主体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浙江坚持"以人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全面发展的理念。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政治和谐的外部环境,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给自足,使个人能够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和潜力,从内到外达到一种平和舒适的心理状态。

浙江人的幸福从何而来?从民生的每一个小事中,都感受到了倾听、尊重、信任和依赖。幸福不仅是舒适和惬意,更是自制的内在秩序,独立定义生活内涵。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浙江人的幸福从何而来"的主题,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