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生殖性疾病的防治,根据病症的具体症状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炎、子宫脓肿、卵巢囊肿和卵巢静息是主要的疾病类型,了解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诊断,便于后续治疗的有序发展,控制奶牛育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奶牛淘汰率,有利于乳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1 奶牛繁殖病的原因
1.1 喂养因素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会受到饲养条件的影响,如果环境条件不达标会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如果不根据奶牛的生长需要,在不同时期提供适当的营养,很容易导致育种疾病。首先,在奶牛生产后提供高蛋白饲料很容易导致体内负能量平衡,这是影响奶牛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参差不齐,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达不到标准,不能满足奶牛身体的需要。第三,选择劣质饲料进行奶牛喂养容易造成奶牛生殖器感染或出现衣衫褴密的情况。
1.2 子宫疾病
如果子宫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对奶牛的繁殖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也是一种繁殖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种类很多,导致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生产中助产行为不规范,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完全,使奶牛子宫感染微生物,导致各种疾病。或者在人工授精的情况下,奶牛在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时没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也会引起子宫疾病,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免影响其繁殖性能。
1.3 卵巢功能异常
奶牛卵巢功能障碍更多地涉及许多类型的疾病,如果不到位治疗,很容易导致奶牛不怀孕,从而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较常见的疾病包括卵泡囊肿、卵巢休息等,这些疾病发生后,奶牛的卵巢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现象,并会引起子宫疾病。此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否均衡,奶牛运动是否充足,也是影响卵巢功能的因素。
2 奶牛繁殖病的治疗
2.1 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在养殖过程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更常见于奶牛产后子宫急性或慢性炎症,该病的发生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在严重的情况下也可导致不孕。使用阴道镜进行诊断检查主要是检查子宫分泌物,并根据分泌物的性质来确定子宫疾病的类型,诊断一般会与评分指标进行比较,以做出准确的诊断,这是奶牛子宫内膜炎更常用的诊断方法, 整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细胞学诊断和直肠检查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前者检查精度比较高,可以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子宫疾病,后者在手术中比较简单但必须保证操作人员的专业性。
抗生素治疗和中医治疗是目前奶牛子宫内膜炎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者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获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和头孢菌素。如果这些疾病在生产后发生,奶牛可以获得更高的治愈率。后者在应用过程中可以调节奶牛的免疫系统,宫树康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疾病治疗中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2 子宫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患有子宫脓肿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和精神抑郁等症状,直肠检查方法可以看出,在奶牛的子宫内有较多不同大小的刚性肿块和粘稠的脓液。在疾病的治疗中,替替康和吉达霉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方法,每2d一次用药,连续治疗1周。也可以与子宫灌注疗法联合,将托霉素与氯化钠溶液混合,浓度为10%,剂量分别为8g和500ml,每天3次。
2.3 卵巢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奶牛卵巢囊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卵泡囊肿,一种是孕激素囊肿,卵泡囊肿主要是由于卵泡分泌量高导致奶牛患病频率较高,超声诊断显示为存在直径超过25mm的黑色无声区。黄体酮囊肿由于卵泡壁上皮变黄导致黄体酮增加,使奶牛长期处于不友善的境地,用超声诊断可发现直径大于25mm的黑色区域,边缘有回声。在实际治疗过程中,HCG主要用于治疗卵泡囊肿,静脉内治疗和肌溶解黄体酮法,用药剂量为5000-10000IU和100mg,连续用药5d。用孕激素释放类似物肌肉注射液治疗孕激素囊肿,剂量为500μg,每天3次,连续治疗3d。
2.4 静止时卵巢的诊断和治疗
卵巢静息病的主要症状是奶牛不会长时间情绪化。直肠检查方法一般会采用直肠检查方法检查卵巢的大小和性质,通常卵巢处于正常发育状态,但表面有卵泡和琵琶缺失,一周后再进行二次检查,若能诊断出相同的症状。主要使用乙烯雌激素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治疗,药物的量控制在每次20mg。还需要加强养殖管理,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让奶牛适当运动,促进卵泡发育。
3.奶牛育种病害对奶牛的生产能力影响很大,病害防控是育种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内容。准确诊断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依据和前提,必须掌握生殖疾病的类型和发生的特征,并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诊断,作为依据,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保证治疗效果,将对奶牛生产能力的影响降到最低。
作者:孙红军兽医畜牧兽医研究方向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