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要更加重視生殖性疾病的防治,根據病症的具體症狀采取科學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子宮内膜炎、子宮膿腫、卵巢囊腫和卵巢靜息是主要的疾病類型,了解每種疾病的臨床症狀并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診斷,便于後續治療的有序發展,控制奶牛育種疾病的進一步發展,降低奶牛淘汰率,有利于乳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1 奶牛繁殖病的原因
1.1 喂養因素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奶牛的生長發育和機體功能會受到飼養條件的影響,如果環境條件不達标會影響奶牛的繁殖能力,如果不根據奶牛的生長需要,在不同時期提供适當的營養,很容易導緻育種疾病。首先,在奶牛生産後提供高蛋白飼料很容易導緻體内負能量平衡,這是影響奶牛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其次,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參差不齊,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達不到标準,不能滿足奶牛身體的需要。第三,選擇劣質飼料進行奶牛喂養容易造成奶牛生殖器感染或出現衣衫褴密的情況。
1.2 子宮疾病
如果子宮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也會對奶牛的繁殖能力産生較大影響,也是一種繁殖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種類很多,導緻子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生産中助産行為不規範,操作不當或消毒不完全,使奶牛子宮感染微生物,導緻各種疾病。或者在人工授精的情況下,奶牛在使用相關工具和裝置時沒有進行徹底消毒處理,也會引起子宮疾病,必須能夠及時發現和治療,以免影響其繁殖性能。
1.3 卵巢功能異常
奶牛卵巢功能障礙更多地涉及許多類型的疾病,如果不到位治療,很容易導緻奶牛不懷孕,進而影響奶牛的繁殖能力。較常見的疾病包括卵泡囊腫、卵巢休息等,這些疾病發生後,奶牛的卵巢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現象,并會引起子宮疾病。此外,飼料中的營養成分是否均衡,奶牛運動是否充足,也是影響卵巢功能的因素。
2 奶牛繁殖病的治療
2.1 子宮内膜炎的診斷和治療
牛子宮内膜炎是一種在養殖過程中發病率比較高的疾病,更常見于奶牛産後子宮急性或慢性發炎,該病的發生影響奶牛的産奶量,在嚴重的情況下也可導緻不孕。使用陰道鏡進行診斷檢查主要是檢查子宮分泌物,并根據分泌物的性質來确定子宮疾病的類型,診斷一般會與評分名額進行比較,以做出準确的診斷,這是奶牛子宮内膜炎更常用的診斷方法, 整個操作過程相對簡單。細胞學診斷和直腸檢查方法也是比較常用的,前者檢查精度比較高,可以準确區分不同類型的子宮疾病,後者在手術中比較簡單但必須保證操作人員的專業性。
抗生素治療和中醫治療是目前奶牛子宮内膜炎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前者不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來獲得更顯著的治療效果,常用的藥物有頭孢菌素和頭孢菌素。如果這些疾病在生産後發生,奶牛可以獲得更高的治愈率。後者在應用過程中可以調節奶牛的免疫系統,宮樹康是一種更有效的治療藥物,在不同程度的子宮内膜炎疾病治療中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2.2 子宮膿腫的診斷和治療
患有子宮膿腫病的奶牛會出現食欲不振和精神抑郁等症狀,直腸檢查方法可以看出,在奶牛的子宮内有較多不同大小的剛性腫塊和粘稠的膿液。在疾病的治療中,替替康和吉達黴素藥物主要用于治療。一般采用靜脈注射方法,每2d一次用藥,連續治療1周。也可以與子宮灌注療法聯合,将托黴素與氯化鈉溶液混合,濃度為10%,劑量分别為8g和500ml,每天3次。
2.3 卵巢囊腫的診斷和治療
奶牛卵巢囊腫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卵泡囊腫,一種是孕激素囊腫,卵泡囊腫主要是由于卵泡分泌量高導緻奶牛患病頻率較高,超聲診斷顯示為存在直徑超過25mm的黑色無聲區。黃體酮囊腫由于卵泡壁上皮變黃導緻黃體酮增加,使奶牛長期處于不友善的境地,用超聲診斷可發現直徑大于25mm的黑色區域,邊緣有回聲。在實際治療過程中,HCG主要用于治療卵泡囊腫,靜脈内治療和肌溶解黃體酮法,用藥劑量為5000-10000IU和100mg,連續用藥5d。用孕激素釋放類似物肌肉注射液治療孕激素囊腫,劑量為500μg,每天3次,連續治療3d。
2.4 靜止時卵巢的診斷和治療
卵巢靜息病的主要症狀是奶牛不會長時間情緒化。直腸檢查方法一般會采用直腸檢查方法檢查卵巢的大小和性質,通常卵巢處于正常發育狀态,但表面有卵泡和琵琶缺失,一周後再進行二次檢查,若能診斷出相同的症狀。主要使用乙烯雌激素藥物進行肌内注射治療,藥物的量控制在每次20mg。還需要加強養殖管理,為奶牛提供充足的營養,讓奶牛适當運動,促進卵泡發育。
3.奶牛育種病害對奶牛的生産能力影響很大,病害防控是育種過程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内容。準确診斷是保證治療效果的依據和前提,必須掌握生殖疾病的類型和發生的特征,并采取多種技術手段進行科學診斷,作為依據,采用适當的治療方法,保證治療效果,将對奶牛生産能力的影響降到最低。
作者:孫紅軍獸醫畜牧獸醫研究方向及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