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报记者郑琳
据《人网》报道,6月9日北方冷空气将进入中国长江中下游,西太平洋亚热带高压将再次加强,这意味着梅雨季又来了!同时,人们常说"进梅"、"出梅"、"空李子"、"唐黄梅"是什么意思?
本期,我们邀请了诸暨市立学校高级地理老师洪玉芳,聊聊梅雨的历史。

梅子 成熟 李子 来雨
它通常持续20天
不仅江浙地区有梅雨季,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台湾,以及日本中南部、韩国都会有梅雨季。
为什么这个时候被称为"梅雨季"?"那是因为这是江南李子的成熟期,所以这个时候的雨被称为'梅雨'。"洪先生说。
一个典型的梅雨季,通常在6月中下旬,"进梅",7月初"出梅",持续了20多天。
但是,对于特定的年份,梅雨的开始和结束,梅雨的强度等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夏季季风不是很稳定。
有些年,梅玉峰特别活跃,是丰梅年,有些年,梅玉峰不明显,出现了"空梅"。
有些年份,还会有梅花雨带向北迁徙,然后又回到江淮盆地的现象,这被称为"反黄梅"。例如,2009年7月下旬,江苏省下大雨,这是"走出梅"之后的"下李子"。
南北冷暖空气守住河南
形成稳定的雨带
为什么会形成梅雨季?洪先生想告诉你它背后的地质气象知识。
首先,看看季风。在夏季,在同一纬度,陆地的温度明显高于海上。通过这种方式,在陆地上,空气膨胀和上升,产生低压。海洋上的气压高于陆地,因此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产生"风"。因为这种风随季节而变化,所以被称为季风。
中国恰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隔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因此,我国夏季季风将十分显著,说明在夏季吹东南风时,强风将成为"台风"。
温暖潮湿的东南风,将为我国带来丰富的降水。
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气力量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4月和5月先到中国南方,再进一步加强向北转移,到6月中下旬到7月初,经常延伸到长江中下游,有时延伸到淮河及其北部。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进入中国大陆时,它与从北向南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交界处,形成"前表面",靠近前表面的降水,这就是"正面雨"。我国大部分降水是正面降雨。
此时,如果冷空军力量强大,云雨区将随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强,云雨区将随暖空气向北移动。
与拔河比赛一样,通常,冷空气和暖空气有输赢,因此降雨区域向北和向南移动,不会在一个区域停滞不前。
然而,在初夏,在长江中下游,一方面,暖湿空气一直相当活跃,另一方面,冷空气从北向南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往往是一小股,一小股冷空气向南。
这样,冷暖空气就不能保持在这一区域,形成稳定的雨带。雨带南北宽仅2300公里,但东西长可达2000公里左右,横跨长江中下游,东可延伸至日本。这种雨带是"梅雨季节"的影响范围,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
与梅雨有关的谚语
事实上,它包含气象知识
在中国,有许多与梅雨有关的谚语。例如,"月雪,水黄梅"是指月亮雪和梅雨有正相关关系。"冷水,夏水干"是指如果冬天雨少,那么梅雨也少。由于天气持续干燥,往往是由某种相对稳定的天气情况引起的,有利于干旱。但是,由于大气处于不断运动状态,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一侧转变。
"桃花水,一定是干黄梅"也用来预测春雨。"桃花水"是指清明节或四月桃花开季期间的降水。"干黄梅"是指为了节省较少的梅雨或梅雨而开始较晚的漫画物种。
"春风,一定有夏雨"意味着春东风多了几年,那么夏天的梅雨一般都多了。而"东风下39,黄梅无大雨"中的"39"是指1月9-17日,"黄梅"指的是莽干萨(6月6-20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东风在3月9日期间没有被吹到,或者如果东风很小,那么芒果的降雨量也会减少。
测试你
问:浙江有些年份的雨季明显高于往常,有些年份的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请分析原因。
<b>回答:雨季的长度受夏季强风影响,夏季风力强,雨带迅速向北推,南面出现"空梅花";</b>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编辑、重写和网络传播所有作品著作权使用,否则本报将依据司法渠道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