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台湾人的「隐痛」

兰博

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国际冷战两战结构和二战后中国内战的历史产物。如果我们来回追溯问题的根源,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问题的根源。那么历史的坐标应该在1840年设定。

为什么是1840年?它的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一年,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封建中国不得不面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蚀。为了"拯救中国",无数有良知的爱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思考"中国走向何方"的历史命题,对如何"现代化"中国进行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和分歧实践。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试图成为大国之一,从占领台湾开始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具体来说,就是所谓的牡丹社事件。1871年,琉球居民被牡丹会少数民族杀害,因为他们被飓风杀死,并漂流到台湾。1874年4月,日本政府派兵进攻牡丹会。在这种侵略行径中,美国作为阴谋家参与其中,提供武器,并直接参加战争。最后,清政府在英国使节的斡旋下被迫签订《台事合同》,日本政府在要求赔偿五十万白银后退出台湾。然而,日本对台湾的野心并没有停止一天。

1885年,台湾建国时,刘明川进行了第一次巡视,开始了台湾现代化的进程。三年后,康佑为这本书倡导改变法律。又过了六年,青亭阿在下午被打败了。次年,1895年4月17日,腐败无能的清朝再次被迫签署《马关条约》,该条约使国家蒙受耻辱。台湾从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因为台湾的割让,出现了"台湾问题"。同时,台湾人也萌发了以前不为人知的祖国意识和被遗弃儿童的意识(孤儿意识),并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发展。

例如,同意砍台,台湾参加北京审判,台湾人民义愤填膺,立即与台湾在朝鲜执政联合签署一封信,表示强烈抗议:

今天听见宫廷斩台和人民,百万生命北流,巷子里的女人小孩都不想吃人肉,各无天合众的敌人,谁愿意丢掉敌人!即使浅滩威胁到他们的势力,而整个台湾红子却没有与人民同在,势必会勉强支持,以死之毙,数百万人的生命被毁灭。如果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被敌人遗弃在敌人手中,世界的心灵必将瓦解,......现在,一旦放弃委托,就是把信徒赶到敌人面前,台湾人民将不可避免地死去,但死亡却隐藏着痛苦!......

在这里,所谓的"隐藏的痛苦"并不是被遗弃的儿童意识(孤儿意识)的情感根源。

在北京试行各省,看到台湾人民晃动,没有哀悼,所以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舆论推康已经为起草皇帝的百万字(历史称为"巴士书"),指出割让台湾是列强分裂中国的序幕。

另一方面,在斩台的消息传来后,台湾全岛哗然,邱逢甲等士绅和官员于5月25日讨论建立"台民主国家",推唐景轩为总统,改名为"永清",以蓝黄虎旗为国徽,并发表抗日宣言:

我台湾黎大庆地图200多年,靠近省内,风会打开,东南突然对峙。......检查整个台湾前后两千多里,生活着上千,......现在没有一天可以呼吁,没有人愿意帮助。台湾人只有自治,推贤、右摄政,待和后,请打朝鲜,怎么办?......台灣的土地法令沒有受到其他任何人的干預。设立干去搞,台湾人只有皇室的人。愿大家死在战场上,失去舞台,永远不让台湾让路。

台湾人的「隐痛」

从这一声明可以看出,此时台湾的主观"自主"意识还笼罩着"无法无天、无人愿意帮助"的客观局面,还没有发展成一种悲哀的被遗弃儿童意识(孤儿意识)。

既然台湾人的"台湾问题"和"隐痛"是历史的产物,就应该通过历史检验,了解台湾人民作为台湾社会主体的身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面对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表现的。只有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台湾人民身份的转变,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如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编辑管理:台湾人民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