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春磊 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个人公众号:深夜糖。原标题:风雨过后珍惜彩虹。

"我不想让他长大!他太可爱了。我喜欢他可爱的小笑容!我希望他保持小,我不想在我100岁的时候死去。
我被午休时间摇晃的视频所感动。小妹妹非常爱她的弟弟,拥抱他,哭泣,告诉她的母亲她的感受。视频看了好几遍,起初我对着屏幕笑了起来,然后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睛。看着可爱的宝宝,我也想学习小妹妹的视频,对两个孩子说:妈妈希望你永远不要长大,永远陪着妈不想死在 100 岁。
天在抗疫紧张状态下,难免是我心底下降下来的郁闷难受,禁足、关、看、轮转,虽然他们还没有到达抗疫的第一线,但看到、听到的都是关于疑似、确诊、感染、死亡等消息。在阅读大宝的同时,他接着用了一些流行的英文单词:隔离、新型冠状病毒,也要理解为什么"新"翻译为"新"而不是"新",因为病毒以前从未见过,很新颖,很少见。
在官方数据和案例之前,感觉神经是麻木的,思想有时会短路,哲学上的三重杀戮问题经常出现在大脑中: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很多文章的想法不会继续下去,很多时候想写,思维处于僵化状态,情绪不能像以前那样容易被调动起来,整个人都非常郁闷。据估计,这是疫情的负面影响。
这些天,常常在人生的意义上去思考,现在我们辛苦苦干什么,努力向上,积极向上?为了什么辛苦、辛苦、表壳、劳动的形状?为了什么度过早晨的钟声,暮光鼓,寒冷的冬天,炎热?之前非常关注服装、食物、通讯、能见度、认知度,其实回头看,都是一些烟云,转瞬即逝。现在突然明白了,这个世界,除了生与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当下,真的不想要什么成长的平台、个人价值、职业荣耀,只想盯着两个孩子,看着他们欢笑吵架,早上一起醒来,晚上睡懒觉,不羡慕富富,只求岁月安静。
在给小宝读睡前故事时,小宝对《鼹鼠的城市故事》很感兴趣,要求每天晚上都读一读。它讲述了一个用推土机推平森林并大量建造新城市的人的故事。虽然鼹鼠和他的同伴们得到了一套公寓的补偿,但他们并没有适应橡胶森林的内部装饰,最终骑着天鹅,逃离了咆哮的高楼城市,寻找新家。
反思现在的生活,其实和书中说的很相似。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交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扩散,网站的扩大,以及网上订货、网上购物、上门、享受和大力推广这种生活方式。"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的概念越来越受欢迎,享受便利生活的人往往忽视了集约化生活的隐患,对于未来的风险往往在"一切皆备"的漠不关心的姿态下。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接触到的世界是自然而有机的。饮用水从院子里的井里"摇"起来,吃的食物和蔬菜从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被子也是纯棉。当时,孩子们没有零食和玩具,最喜欢的一餐是"花饭"——将瓜芋头腌制的卷心菜蒸熟。当然,家里的电子设备并不多,只有大型家电——电视机因为村里的电压不稳定基本上是被布盖状态覆盖的,所以没有光污染、电磁辐射和近视。人们的生活范围很小,旅游的概念很少,周围很多人最远的地方是小镇的大集。那时的天空很蓝,水里有小鱼,田野里有无尽的野花,生活简单而快乐。
我在我的作品中幻想了未来世界将如何发展,乘坐飞机旅行,蔬菜自动生长和收获,按需分发食物......但从未想过未来会有雾霾,污染,辐射,超级病毒。虽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在无所不能、好斗的现代社会中,人类仍将受到自然的控制,仍将有许多难题无法破解,仍将被病毒杀死。
疫情爆发前,我们将尽量做到物质享受最大化,住大房子,换高档车、豪华装修,旅游景点从国内城市不断向国外景点拓展,婴儿食品玩具和日常服装也考虑使用国际品牌,城市规模越大,材料需求就越大。人们从最初对水质差、空气污染、激素添加、甲醇超标的愤怒,到今天的习惯,仿佛生活环境的变化与个人行为无关,与当前消费主义的盛行无关。经历过疫情,考验生死,只觉得这些是多么荒谬,只有家庭的安全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要求居家隔离,要求外出戴口罩,要求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门要充分消毒,人与人之间的排队超过1.5米......许多网民昵称"欧洲"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这些措施不仅在疫情期间,通常还应该注意。人口堆积确实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接触不洁物品也会导致疾病,粪便传播的现象必须注意,洗手后洗手是常识和良好习惯。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小细节,因为疫情被重新审视,很多没有养成习惯,现在需要认真培养,这也是战争"疫情"抗疫的收获!
你怎么能看到彩虹而不经历风雨?高大上的说法我不能说几句话,爆发后,我不想去杯,也不想带唱歌,不想串吃火锅踩遍世界名河,只想带孩子去郊区,寻找蓝天清澈的草地, 躺在树荫下,听鸟儿,闻到花香,感受微风,回归自然,拥抱自然。
愿你我好起来,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