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倡议(2019-2030年)》指出,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是蔗糖、"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为30g,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摄入量备受关注。根据2014年的一项调查,经常喝饮料的3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仅从添加糖中消耗的能量就占其总能量的5%以上,城市儿童远高于农村儿童,并且正在上升。
江苏疾控中心提醒,含糖饮料是儿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含糖饮料是含糖量超过5%的饮料,包括含糖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乳白色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

学会控制饮料中的糖分,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查看成分表
葡萄糖,果糖,蔗糖(白砂糖,糖粉,红糖,焦糖,方糖)和麦芽糖,蜂蜜,葡萄糖浆,果糖糖浆,果糖糖浆,麦芽糖浆,高果糖玉米糖等都是添加糖。
二、检查营养状况
根据我们的标准规定,关于糖,有三种营养声明:无糖,低糖和减糖。
含糖量≤5g/100g(或100ml),是一种"低糖"食品
含糖量≤0.5克/100克(或100毫升)是一种"无糖"食品。
与参考食品相比,含糖量减少25%以上被归类为"减糖"食品。
当然,知道营养声称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生活,避免以下陷阱:
陷阱一:"0蔗糖" - "0糖"?
市面上有一些饮料产品声称"0蔗糖",这样的广告用语不符合相关规定,会混淆和误导消费者,误以为"0蔗糖"相当于"0糖"。因为除了蔗糖,还有果糖、蜂蜜、麦芽糖浆等都是加糖的。
陷阱2:"没有糖" - "没有能量"?
无糖食品和饮料可能还有其他能量来源,这并不等于"无能量"。
陷阱3:"低糖"饮料可以释放饮用吗?
有些饮料已经达到了每100毫升加糖不到5克的地步,但一瓶中的总糖分不容小觑。例如,有一杯600ml的饮料,每100ml的含量为4.8g,可以算是低糖饮料,但一瓶总糖量达到28.8g,含糖量惊人,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营养标签,即使是"低糖"饮料也应该受到限制。
三、关于甜味剂
在中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糖醇,如木糖醇,麦芽糖醇,红霉素等;
甜味剂因其高甜度,低能量,水溶性和加工性而广泛用于食品中,可以降低因摄入糖而引起的蛀牙风险。然而,甜味剂,特别是乙二醇,并不是完全无能量的,其中木糖醇含有与蔗糖相似的能量,山梨糖醇和乙二醇低于蔗糖,吃得更多或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
另外,高甜味剂甜味剂的甜度非常高,添加一点就是很甜,虽然它们在饮料中提供的能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商家称这种情况为"零卡路里",但是由于它改善了饮料的味道,反而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容易造成儿童拒绝饮用开水, 除了影响食欲,导致食物失衡。
什么是最健康的饮料?
水是儿童因出汗等情况而补充身体水分流失的最佳选择。喝安全的水是儿童保持身体水分的最佳方法。
扬子晚报/紫牛记者 杨岩
校对 徐伟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