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网11月7日——据 Ningde.com 报道,平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传统村庄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也是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平南县依托古村资源,以改革思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用艺术唤醒乡村,用文化赋能农村,走出"党委、艺术家、农民、古村和互联网"的创意创作,推动乡村振兴新路, 在评定"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中,相关实践经验也在国家农村改革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做了一个典型的演讲。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改革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做了20多篇专题报道,其中央视新闻频道的大型实时互动话题节目《改革在哪里》也进行了长期播出。
一是转变发展观念,老村从"劣势"走向"优势"。萍南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拥堵、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外流较多,客观上保存了一批国内稀有、集中的原有古村落地膜。为了更好地推动老村焕然一新,群众走出贫困小康,平南县委和县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创造性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决策的转变。在思想上,摒弃"原有生产生活形式落后"的旧观念,用一些看似无用但很怀旧的土墙、老巷子、犁锄头等,作为"没人有我"的稀缺资源,通过文学创作加以激活和利用。努力推进,改变农村建设老路的"偏颇改造形""大拆",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性政策,逐步引导创意产业发展,确保传统村落在保护发展、"形"的同时"铸魂"。在金融安全方面,转变以金融资金为基础的投资模式,创新实施"创意平台,市场歌唱"模式,通过市场化直接募集2500多万元,引进天津泰达当代艺术馆、南京先锋书店、上海巴罗阿图教育集团等9个投资项目,有效破解传统村落困境,保护发展资金变大, 县级财政支持困难。
二是优化创业环境,偏远村庄从"流动人"向"留住人"。作为山区欠发达县,平南县长期缺乏工业项目,缺乏就业机会,大量通过商业工作者外出,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绰号"386199"部队。据统计,在此之前,平南近80%的农村人口外出,其中最典型的龙潭村,户籍人口超过1400人,仅剩下200人入住。面对这一困境,平南县如何将"升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以创造为抓手,注重人"引进、留人",让沉寂已久的古村、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一是引进创新人才政策"高人"。特别引进创意产业人才政策,像对待产业龙头企业一样,给予高端创意人才和团队"特殊待遇",实行县级领导联动联系,"一人一人一讲",并给予其在农村建设治理中有足够的发言权和领导力,成功引进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专家团队20余人。第二,改善创业环境,带回"家庭"。创新回归创业奖补充政策,针对当地农民,回国创造并具有带动效应的个人或企业,给予5000-30000元的创业补贴和一定的租金补贴或税收补贴,同时允许回国创业者和外商享受"无差别"待遇,吸引大量创业、农民工回国创业。仅龙潭村,仅近两年,就有300多名村民返回。第三,优化生活环境,留住"新人"。在修缮古民居、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村级医疗服务、开办村级小学的同时,该省率先发放外籍居民居住证,并酌情发放"荣誉村民"称号,增强"新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吸引了一大批体贴人士, 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村民"定居。仅龙潭村就长期居住在英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新村"上,有100多人,其中香港导演赵振强、财经作家吴阿伦等知名人士。双溪安泰艺术城每年吸引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到银幕南南学习体验2万余人次。
三是大胆创新模式,闲置资源从"沉睡"到"觉醒"。在缺乏现成的经验供学习和借鉴的情况下,平南县大胆探索创新,在古村的保护和发展,特别是在老房子的修缮和利用方面,建立了一套务实的经营模式,有效激活了农村枯萎老房子的闲置资源,让"破木屋"变成"金屋", 使古老的村庄重新出现。一是创新老房子流通模式。改变过去农村资源流动自发无序,创新建立中介循环机制,全面推行"老房租15年"模式,即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从祖居到老房,再租房到"新村民"15年。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流转中涨租、维权纠纷等乱象,而且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二是创新古村修护模式。建立了"'新村民'经费,创作艺术团队设计,村委会为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老一切"的"一屋一特色"的修缮理念,运用原生态、低碳环保的传统技艺、因地制宜的当地材料,打造出古朴典雅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高品质空间, 让传统村落不失旧韵味和简约清新,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传承技能,保护老房子,就业增加,舒适宜居"四赢"局面。目前,全县已完成近300栋老屋的修缮改造,其中开发住宅农舍、艺术空间等220余栋,活化利用率达70%以上。第三,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复杂、监管难,试点建设项目《工作物资法》计算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允许村委会自购材料、招工、组织施工、实施材料入库、出库、材料、人工、施工等全程监督,从而有效节约维修成本, 提高建设效率,吸收相关经验,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落实工作。并选定了住房建设部农村建设的优秀典范。
四是扩大产业,农村发展由"凋零"走向"振兴"。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平南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改变了过去单一低效的生产方式,催生了扶贫旅游等不同领域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一些古村落从内到外呈现出复兴的趋势。一是文字的创作和精准扶贫。一方面,实施"种子"项目,通过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活动,让贫困户、残疾人等帮扶对象就地转变为农民画家或农民创作者,有效激发内生力量脱贫。仅安泰艺术城就累计在全县培养了500余个贫困户,150余名残疾人,其中部分卖画的年收入达数十万元。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用工匠配合工人实践,组织当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并组建农村文化创作急需当地特色的古建筑修复队,实现广大村民就地就地就业。2018年,平南县经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估和评估顺利脱贫"脱帽"。第二是文化创造和整个旅游领域。依托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临场,在下方,双溪、龙潭、厦门等10个传统村落试点实施创作计划,深入挖掘策划"元宵节"、"戏曲文化节"等特色民俗活动,发展了一批民俗文化体验型、绘画摄影型、村影影视基型特色村落, 催生了艺术创作、生活与健康、研发旅游等旅游新业务。2018年,平南县农村游客人数突破3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43.54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创意与朋友圈经济"。充分利用驻地工作人员和一大批前来学习艺术创作的国内外文艺爱好者,感受社会网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朋友圈经济",不仅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的出口,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各界人士投资落户, 促进传统古村餐饮、住宅、贸易等产业繁荣。仅平、安德、龙潭3村就有60多栋老房子出租,艺术工作室、咖啡店、酒吧、饭店、住宅等新兴商业主体已达100多家。(资料来源:Ning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