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姚大志,现代西方哲学主编
"谬误"主要是指伦敦经济学院的哲学家K. Popper。波普尔教授和他的学生对科学哲学和方法论进行研究。他的证据证明主义也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这一立场不仅表现在知识问题上,而且表现在其他更普遍的人类事务中。波普尔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理想思考了很多。在他看来,没有理想的社会,只有不断改进和修正的社会;这些想法与他在知识理论中的主张高度一致。
波普尔的三名学生很有影响力:约翰·沃特金斯(John Watkins)、费伊·阿贝德(Faye Abed)和拉卡托斯(Lacatos)。沃特金斯的著作《科学与怀疑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Faye Abed和Lacatos的影响更大。拉卡托斯称自己是一个老练的证明证明主义者,他一生的重要思想是提出科学研究方案的方法论来解释科学理论发展的合理性。但许多人更愿意把他看作历史学家。
没有证明的含义
没有证据,人们经常翻译成伪证。从词语来看,确认和证明似乎是一个相对的词对,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确认和没有证据不是波普尔的简单配对类别。
首先,邏輯实证主義認為,確認是意義的標準。证明这一点是有道理的。邏輯實證主義強調可證性遠遠超過實際的確認,例如,他們認為意義是確認的方法。波普尔则表示,确认是无关紧要的,他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确认非常重视逻辑。特别是结构主义物理学的哲学家们更加重视逻辑,这是他们研究科学知识的唯一任务。波普尔认为,10,000只天鹅是白色的,这并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概念,而黑天鹅可以有效地反驳"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说法。这是波普尔对待他人的方式,而不是波普尔对逻辑的热爱。
第三,逻辑实证主义意味着一个命题在经验上得到了证实或支持。伪证也是为了表明,在一个命题上的经验被证明是错误的。逻辑实证主义在证明方面也强调证明。波普尔的"不"论点意味着有点否决权,我们最终可以合理地拒绝一个声明或一个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确认不是逻辑上优越的东西,而是态度上的错误。
第四,逻辑实证主义是有证据的,强调科学对真理的积累,波普尔的论证是一个实用的方法论规则。波普尔认为,确认不值得这样的规则。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反驳它。"反驳"一词充分反映了通过检验和确认这些词语所表达的不同立场。例如,在测试中,人们有所谓的真理顺从理论,目的是与经验进行比较,而反驳是一种权衡需要,而不是它是否是真理。根据波普尔的理解,证明这个理论是毫无价值的。他认为确认是测试的失败和对失败的反驳。问题在于,实用方法的核心是反驳,而不是确认。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寻求任何证据。
二、批判理性
为了寻找无证明方法的合法性,波普尔找到了试错法。试错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洞察力。波普尔称所有生物的普遍法则为试错法。所有生物对环境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试探性的。当你试图成功时,你会保持成功的模式和行为,如果你错了,那就尝试一些新的东西。生命的生存总是在这种尝试中进行新的行为,纠正旧的行为。波普尔的想法至少得到了Santek(E.来自Thorndike等动物行为心理学家的支持。
试错法则是生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规律,在生物界一般有效。人类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个物种,人类适应生存也是运用试错法。只是试错是一种本能的方法。理性的最大优点是,一个人可以主动适应环境,有意识地纠正错误。
寻求知识的方法论策略是在试错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注定会出错时,他们主动纠正,放弃对它们的坚持。科学家的行为是理性的,在于科学家对证据的追求,而不是坚持规则。没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由猜测和反驳组成。推测表明,科学理论是假设的,所有的猜测,猜测都是在试图反驳推测之后做出的。如果反驳成功,那么继续猜测,并用合理的猜测开始新的反驳,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周期。
重要的社会决策也是一样的,帷幕的运作,这些事情的决定性胜利是没有保证的。不断尝试和纠正错误是合理的。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我们可能做过的事情,以避免犯大错误。这就是理性的社会和理性的生活方式。政府的情况也是如此,理想情况下,如果政府继续纠正错误,它就不是一个不会犯错误的政府。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也应该促进投机和反驳的循环。为此,波普尔写了两本书:《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中的贫困》。
三个方法程序和四段图
推测和反驳是波普尔科学研究方法论程序的粗略代表。一个更精细的表达反映在波普尔所说的四段情节中。这个四段式狭长的短表达是P1-TT-EE-P2。这种表达的解释是基于问题,经过推测和反驳,发现新的问题。
不是来自经验,不是来自理论,不是来自毋庸置疑的前提,而是来自问题,这显示了波普尔方法论的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依赖于过去认识论的可靠前提。但这里的问题一定是自然界的问题,自然界中的事物。如果理论想要解释世界,就会有现象需要解释,如何解释它们会引发相应的问题。
猜测阶段提出了一个尝试的假设。这种尝试是科学知识的固有特征。对科学应该解决的问题提出试探性的假设,使科学家面临的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释。这里的假设是什么?该假说是由科学家提出的,用于解释科学事实和预测科学现象。解释自然现象和预测科学事实都依赖于科学假设,即猜测。但科学的预测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论规律,必须寻求概括更多的事实,解释更多的现象,预测的理论形式应该更一般,更简单,更有效。这是猜测的一个重要方法要求。
反驳阶段对应于实证主义的检验。在一般科学家的情况下,测试的目的通常被理解为确认假设是正确的,而Popper则认为测试的目的是反驳理论。因为只有经得起严格反驳的理论才是更好的理论。虽然科学理论的活动是来自问题,但解决方案是实现更好的科学理论。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对假设进行更严厉的反驳。
因为反驳是对更好理论的追求,能否实现更好的理论需要反驳。这个理论迟早会被驳斥。对这一理论的反驳提出了关于新的尝试和尝试假设方向的新问题。这完成了科学研究的完整周期。
四、自主开发知识
为了说明知识的存在地位,波普尔还提出了他的三种世界理论。
所谓三种世界理论,把世界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实相,称为第一世界的物质世界,它包括我们所知道的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第三世界包括我们的语言、故事、传说、宗教、神话、假设和理论、音乐、歌曲、绘画、雕塑等,以及所有文物。根据生命的关系,知识是心理世界的产物,是心灵的产物。心理活动的存在需要有物质载体,知识活动也需要物质世界事物作为载体。
但波普尔并不认为没有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知识世界就无法存在。它们的活动有物质载体,但它们可以独立存在。这就像一个人在做某样东西,虽然你做了,但它是独立于生产者而存在的东西。波普尔在考虑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之间的关系时强调第二世界的独立存在,在考虑第三世界时强调知识的独立存在。知识的独立存在不能直接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而物质世界需要通过心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有两个重要的应用。应用程序用于解构主题概念。在他的自传中,波普尔说,他总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感到困惑,直到他发现了三个世界的教义,并逐渐看到了解决它们的希望。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把主体、自我、心灵等视为某种实体。其实,心的行为,其实是按照我们的语言来执行的,这决定了我们怎么想,怎么想。
波普尔提出的三界理论概念的第二个应用是,知识、语言和文化的世界是自主的,是自主发展的。知识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所有人造产品都是第三世界的成员,包括无形的知识、概念、态度,还有有形的艺术品、技术产品、家居用品等,都是第三世界的成员。由于波普尔主要是研究知识理论的哲学家,他理解知识的发展是理解第三世界的"内容"。波普尔认为,知识的内容是自我开发的,我们不能随意改变知识的内容,但知识本身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发展的。
知识的独立发展反映在所有环节和因素中。科学始于问题,你和我没有发明的问题,问题出现在知识的内容中,在知识的不同内容的关联中。爱因斯坦彻底改变了物理学,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还因为牛顿力学中的时空理论本身需要被重新审视。发现问题是科学家的工作,但科学家没有能力发现不存在的问题。假设和假设也是如此。我们的知识理论不应该致力于理解科学家是怎样的,而应该致力于从知识"内容"的客观和自主方面来理解知识的发展。问题、问题情境、解决的可能性、各种可能性中的选择,都不是武断的,而是知识自主发展的表现。因此,波普尔把知识称为客观知识,而关于这种知识的认识论已经达到了一种没有主题的认识论,只有客观内容本身的认识论。
五、科学知识的发展正在接近真理
波普尔的知识理论是独立发展的理论和客观的知识理论。这种客观性表现在知识的存在是客观的,知识的发展也是客观的,也是自主的。那么,这种知识发展观如何评价科学发展的基本认识论特征呢?或者,在发展这种知识时是否有法律或目的?
传统实证主义提出的科学进步思想,在科学理论的实际成果中,是有明显体现的。一般实证主义者主张一种累积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过程会不断积累真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符合覆盖法则。所谓覆盖规律,就是科学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会使理论所覆盖的事实领域扩大,理论普遍性程度不断提高,真实命题的积累增加,理论形式更简单。
波普尔的哲学特别强调确认的无效性,他强调证据的有效性。因此,波普尔不太可能承认科学进步的累积观点。实证主义强调知识是通过确认真理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波普尔认为,知识是通过假设之间的竞争和严格的无证据选择来进步的。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和自主的,知识的进步是进化的。因为原则上人们对世界上的事物应该有无限的假设,但并不是所有的假设都能生存下来,剩下的假设只是其中的少数,其中大部分消失在知识发展的历史中。那么,是什么机制使一点知识保持活力,大多数假设都被消除了呢?波普尔认为,严格的反驳在相互竞争的假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无法经得起严格反驳的假设,自然被消除了。
为了衡量反驳的严谨性,波普尔提出了伪造的概念。这意味着,如果理论能够涵盖更广泛的事实领域,那么在更广泛的领域发生潜在伪证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理论就越有可能被证明。当然,证明的程度并不意味着它实际上被证明,这是一个逻辑概念,而不是一个事实的概念。理论证据的很大程度,意味着理论所涵盖的事实领域更大,理论的形式更简单、更美观,理论的普遍性更大。
科学朝着增加证据化程度的方向发展,也意味着科学正在接近真理。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真理的概念相反,波普尔提出了他的现实主义概念。波普尔认为,科学总是假设的,科学寻求证据,它寻求更大的证据,不可能积累真理,但科学可以放弃错误。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东西被科学消除了。你扔掉的错误越多,你就越接近纯粹的真实事物,这就是波普尔的现实主义概念。消除所有虚假的真理是一种知识的极限状态,无法成为现实。科学永远不可能接近真理,而不是真理。
微型类推荐
01 20位哲学家的人生策略
普通人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从哲学中获得灵感,然后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匹配,不断思考、怀疑、反思。为了组织成自己的理念,想方设法处理各种问题。
这门哲学课程将重点介绍生活中的孤独、爱与恨、生与死、困惑、欲望等20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分为5个讲座,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代和现代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自己的人生策略。
02 2000年跨越哲学史的104门智慧课程
本课程不追求"效率",不是把教科书上的哲学介绍直接抛给你,而是把难懂的思路仔细地"磨"成生动的故事和易讲的,用一整年,通过104门课程,让你对哲学的悠久历史和哲学的本质有一点了解。
演讲者将分析20部经典哲学作品的精髓,如存在与时间,理想国家,冥想书和饮酒。它涵盖了古希腊和罗马哲学,早期现代西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03 100多部文艺作品的哲学与启蒙
在每门课程的开始,主持人从电影,小说或音乐开始,从生动的情感体验和见解开始,然后上升到哲学问题和反思,使观众更容易打开哲学思考的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外,还蕴含着一种生活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束缚于自我,多了解他人,了解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