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航天员“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问:什么是航天员的太空旅行任务?

新华社记者胡伟、李国丽

航天员“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在空间站阶段任务总部研究决策后,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复(左)三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13号载人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挥官。新华社

10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福三名航天员执行神舟十三载人飞行任务,翟志刚担任指挥官。它们将在轨道上飞行六个月,并将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您如何看待这项任务?天空中的"太空旅行"三人组会有什么样的"约定俗成"?

航天员“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

宇航员翟志刚参加工作效率实验(照片拍摄于3月31日)。新华社(孔方舟)

指挥官由飞行宇航员服务

对于航天员系统来说,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设阶段对航天员飞行时间长达3~6个月,任务极其艰巨和复杂,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宇航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载人空间工程总体规划,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设阶段有四项载人航天任务。在总结以往评选经验的基础上,航天系统根据四大任务特点调整了选拔策略,并按照"统筹规划、新旧匹配、传承发展"的原则,于2019年12月选拔了四名机组人员,每名宇航员由三名宇航员组成, 由指挥官担任飞行宇航员。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表示,在选择机组人员时,仍然要从思想政治素质、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在确定个别航天员符合任务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飞行经验, 舱外活动要求,匹配每个任务,年龄,新旧,心理兼容性等因素,整体分析确定任务机组人员。

航天员“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

宇航员王亚平参加载人飞船联合测试(照片拍摄于3月14日)。新华社(孔方舟)

在六个月的在轨飞行中,宇航员的身心素质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从2017年3月开始,宇航员训练将全面推进,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

黄伟芬表示,航天员系统本着"严困、实战、试验训练为一体"的原则,计划实施八大类200多门训练,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空间环境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模拟训练, 大型联合演习,并安排航天员参加近100项工程研究和试验活动。

黄伟芬介绍,神舟13号机组人员将在轨道上停留6个月,需要管理天空和模块,神舟13号载人飞船、天舟2号、天舟3号组成组合。将按计划参加天舟2号模块换位试验,进行手控远程操作对接试验、再生生命支撑在轨维护和验证试验,完成大量任务在轨数据采集和人为工程研究、航天医学实验、空间应用系统实验、科技教育活动,完成台站管理、材料盘点, 日常维护等工作,并将开展2~3项太空外活动任务,进一步验证我国空间站的太空外活动技术和长期驻留支持技术,为空间站的建设奠定基础。

"神舟13号在轨道上运行6个月,宇航员将经历更大的身心素质挑战。黄伟芬表示,为应对六个月的长期飞行挑战,航天员系统在选拔和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驻地支持技术方面都经过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在神舟12号任务中进行了初步验证,在神舟13号任务中将得到充分验证。

航天员“太空出差”任务都有啥?

宇航员叶广福在水下训练前测试呼叫系统(照片拍摄于8月9日)。新华社(孔方舟)

神舟12号机组人员向神舟13号机组人员传授经验

与神舟12号任务相比,虽然总体思路、选型训练的措施和手段与航天员保障技术相同,但针对的是长远的特点,进一步凸显了重点的加强。

据悉,对于为期六个月的任务,进一步强化了标准的工作节奏和工作制度,包括每周值班制、周六站服务和物资管理日制、星期日休息日制、每月世界对地通信系统等,同时,为形成相对固化的工作计划模块,与神舟12号任务相比, 工作节奏更加鲜明,世界和工作模式和制度更加成熟。

在完成既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9月6日,神舟13号机组人员在飞行控制现场与神舟12号机组人员进行了一次世界对地通话,了解物资在轨疏散前的状态、工作和生命防范。在航天员返回之前,神舟12号机组人员对整个空间站的材料和产品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拍摄,神舟13号机组人员和后备航天员进行了特别的讨论和交流,全面介绍了操作要点、世界差异、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是针对舱外活动,机组人员充分交流了经验, 为神舟13号机组人员提前进入状态,成功为任务奠定了基础。

为了充分利用长期的太空飞行机会,普及空间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服务国家政策,在神舟13号任务中,还特别策划了一系列科学公益活动,设计了空间站宇航员日常生活、空间站专用技术、专题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等系列专题活动等方案, 为了传播载人航天的意义,积极与公众沟通,结合传统节日的机会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