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庞邢健:开放自动化将推动工业领域成为平台化和网络化的服务体系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庞邢健:开放自动化将推动工业领域成为平台化和网络化的服务体系

图片来源:Tumon Creative

经济观察网记者李晓丹如何在降低成本效率的同时走向碳中和,已成为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10月21日,施耐德电气与机械工业仪器集成技术与经济研究所联合成立实验室,并发布了《开放自动化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与IT的快速发展相比,OT技术的更新周期更长,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原理,这些工业自动化系统相对封闭,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封闭和特殊性,极大地阻碍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升级和创新。 以及OT和IT的深入集成。开放式自动化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也将降低用户成本。

开放式自动化是可用的、可移植的、可重构的、可互操作的,与开放式自动化相关的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标准工业通信和基于模型的软件工程等架构。

"开放式自动化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它将技术人员从简单,重复,不必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真正创新,并希望建立一个开放的自动化市场,让更多的技术人员,开发人员和企业将他们的见解和理解转化为开放的自动化能力,并为行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现在是这样做的好时机,"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工业自动化负责人庞彦建说。

庞总表示,双碳目标对中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将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和消费模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施耐德电气中国正在探索更具针对性、更以地为导向的碳素和发展道路,为绿色智能制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施耐德电气与Miriam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建立技术推广和标准化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式自动化联合研发实验室。联合研发实验室将专注于IEC 61499标准应用、技术培训、测试验证、行业推广和生态建设。

对于实验室完成相关研发工作后,易益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表示,首先要打造生态,包括标准体系的完善,还要培养专家团队,以及典型用户和典型解决方案的成型提取和梳理,让大家的样品都能参考, 从点带表面取道;在此基础上,欢迎企业共同开发开放式自动化相关硬件软件,帮助企业找到满足应用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是全国首个针对能源管理基础薄弱、重点能源密集型产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的行动。这不仅是企业在工业自动化阶段固有的发展需求,也是工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欧阳劲松说:"在一些关于"十四五"科技发展的讨论中,不少专家都提到需要发展智能自动化技术,使自动化从原来的刚性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制造业用户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这符合开放式自动化的理念。

自动化在工业领域是企业最关心的是成本。

欧阳劲松表示,开放自动化本身的目标是软件、硬件、流程绑定解耦成大量供应商可以参与自动化测试,让更多的产品供应商参与解决用户问题,一旦标准化,无论是后续成本还是重组这种都降低了,也大大减少了以前因工艺变更而造成的硬件浪费。

庞还表示,工业自动化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改造,将节省大量成本,而这将重塑产业链。

"过去,谈产业链更多的是指单线下下游的关系,随着开放自动化的到来,会有两大变化,一是平台,一是网络,企业在平台和网络中的作用是灵活的,用户也可以服务其他用户, 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从消费者互联互通的角度来看,平台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一部分,随着开放智能的发展,工业部门也将成为一个基于平台和网络化的服务体系,用数字化来提高企业效率和运营韧性,加速工业领域的创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