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闻 知道
2021-06-17 12:00
2003年春天,非典型肺炎严重爆发。
2月中下旬,SARS疫情在广东部分地区流行,4月中下旬影响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4月初,胡锦涛来到非典重灾区广东,研究灾情,研究对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紧急动员起来,坚持集体防范、群控,共同攻克困难时期,有效控制SARS疫情。6月,世界卫生组织解除了对北京的旅行警告,这是抗击SARS的重大胜利。
SARS的发生和蔓延暴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怎样的发展,怎样的发展"这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历来就摆在中共面前。
2003年8月底和9月初,胡锦涛在江西省访问期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全面、全面、1、10、10、1003年10月16日三中全三通过的《关于完善市制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中国、自治区、直、市、自治区、直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此,科学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思想的观念已初步形成。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民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他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全面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就是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各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富足生活、生态文明文明的发展道路,确保一代又一代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增加了"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从而从经济建设的"三位一体"向外扩展。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
全会还提出了"促进经济良好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多年来从"快又好"到"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方针,虽然只是"好"和"快"秩序的调整,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科学内涵、精神本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针是要考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明确规定科学发展观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特点,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成功实践,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 而当代世界发展和国外发展的教训,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