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新聞 知道
2021-06-17 12:00
2003年春天,非典型肺炎嚴重爆發。
2月中下旬,SARS疫情在廣東部分地區流行,4月中下旬影響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4月初,胡錦濤來到非典重災區廣東,研究災情,研究對策。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上司下,全國緊急動員起來,堅持集體防範、群控,共同攻克困難時期,有效控制SARS疫情。6月,世界衛生組織解除了對北京的旅行警告,這是抗擊SARS的重大勝利。
SARS的發生和蔓延暴露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怎樣的發展,怎樣的發展"這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曆來就擺在中共面前。
2003年8月底和9月初,胡錦濤在江西省通路期間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改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首次在黨的正式檔案中提出了完整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全面、全面、全面、1、10、10、1003年10月16日三中全三通過的《關于完善市制經濟體制的決定》,首次在黨的正式檔案中提出了完整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全面、中國、自治區、直、市、自治區、直 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此,科學發展作為重大戰略思想的觀念已初步形成。
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在中央人民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導意義。他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實作人類全面發展的目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求發展,促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切實維護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 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全面實作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協調發展,就是協調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内發展和對外開放,促進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協調,促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各方面和各方面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作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堅持走生産發展、富足生活、生态文明文明的發展道路,確定一代又一代的可持續發展。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目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增加了"社會建設"的重要方面,進而從經濟建設的"三位一體"向外擴充。 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要"四位一體"的社會建設。
全會還提出了"促進經濟良好快速發展"的新要求。多年來從"快又好"到"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方針,雖然隻是"好"和"快"秩序的調整,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
2007年10月1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科學發展觀的背景、科學内涵、精神本質和根本要求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科學發展觀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的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适應新的發展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根本方針是要考慮。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明确規定科學發展觀是符合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理論, 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新世紀我國發展的新階段特點,是形成科學發展觀的現實基礎,黨上司人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成功實踐,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形成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基礎, 而當代世界發展和國外發展的教訓,是形成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