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今天(26日),来自重庆瀚海海洋公园的上游记者了解到,养殖在海洋池中的梅尾(俗称:黑背鱼)产下了3条小鲶鱼。园区官员表示:这是重庆第一批人工养殖鲱鱼成功生产,近期小鲶鱼无法与游客见面,但在春天的万事如意,《新人报》实在是令人高兴。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出生时的平均体长为45厘米,小鲶鱼一点也不"小"。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据悉,在海洋的自然环境中,梅的尾巴一般是一次6~8个孩子左右,在人工觅食的环境中生育比较困难,存活率也很低。目前,三只新生鲭鱼幼崽太小,需要饲养员的悉心照顾,暂时停留在水族馆的保护区内,直到小鲶鱼体征稳定下来后才被放入海水池中,与母亲等鱼类共同生活。图为一条刚出生的鲶鱼宝宝。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这三条新生的鲶鱼目前体长约45厘米,它们的母亲是海洋公园内一条2米长的美石尾巴,最特别的地方是它们的腹部沙坑、嘴巴和裂开器官排列的位置,很像人类的笑脸,精力充沛。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汉海海洋公园官员表示,鲶鱼属于软骨鱼,体表无鱼鳞覆盖,只有一层粘膜,因此,很容易被寄生虫叮咬和受伤出血,为了照顾好这三只鲭鱼宝宝,饲养员会让它们每周洗一次淡水浴, 为了去除身体表的寄生虫。目前,新生鲶鱼每天喂食一次,主要吃鱼和鲶鱼喜欢的螃蟹和蛤蜊等硬壳食物,希望细心呵护能使这三条小鲶鱼健康成长。

“新生”报到! 汉海海洋公园迈氏条尾魟产下重庆首批人工繁殖魟鱼

据了解,梅尾的繁殖方式是蛋生,体型像一个薄圆盘,主要是靠身体两边的波浪摆动前进的方式,不过,饲养员也提醒,不能看鲶鱼宝宝看起来很可爱就好欺负人,虽然它们刚出生, 但是如果它们的尾巴被蜇伤,也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喂食人员和它们一起,看得很近,但每次进食时都要在水中,也要非常小心,避免受伤。上游记者杨新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