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凡超
因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邀请,与媒体做了一个分享,葛玉秀早早来到会议室等候。他静静地坐在会议室后面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他的公文包,里面装着每个人的野生动物卡。这些他印在卡片上的濒危野生动物的照片,是他随身携带的"纪念品",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会把它们分发给观众中的每个人,从而打开了他对动物好奇心的份额。

葛玉秀被生态环境部聘为特约观察员,图为葛玉秀及生态环保吉祥物"山地""小水"照片受访人为图片
在电脑投影下,一张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飞翔、奔跑或捕食的画面展现在众人面前,他热情地分享了青海野生动物保护的故事,很难想象眼前的人竟然是68岁的花甲老人。
从1995年到现在的26年间,葛玉秀用镜头记录了青海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变化。他去青海湖250多次,去三江源23次,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14次,拍摄各类动物照片10万余张,写野生动物和生活环境反映文章150余篇,在全国举办"聚焦野生动物,聚焦生态环境"公益讲座560余场。
葛玉秀是"绿色中国2010-2011年度人物",今年被生态环境部聘为特约观察员。"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是许多复杂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他说。如果生态环境不好,野生动物就会减少,生态环境会更好,野生动物就会增加。"
与摄影
今年是葛玉秀在青海工作51年,也是他在中国共产党工作的第48个年头。1970年从山东省曹县参军,在青海军区服役24年。最初的接触摄影始于1978年,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8个年头,由于他在军队中的出色表现,葛玉秀逐渐从普通军官晋升为连队教官,让他能够接触到相机,并开始拍摄反映部队生活的照片。
1979年夏天,当公司从黑板报纸出来时,几名士兵被黑板报纸的排版所吸引,看着讨论,看起来不一样,葛玉秀按下快门,把这张反映军人生活的照片放到青海日报上,没想到这张照片被采纳了,这让葛玉秀深受鼓舞。
退伍后,葛玉秀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将他塞斯献身于摄影。1995年,他首次踏上青海湖鸟岛,被蓝水蓝天震撼的鸟儿飞翔的场景,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鸟岛上,栖息着10多万只候鸟。他开始迷恋鸟类的王国,从那时起,一直"走出画面"的葛玉秀就专注于野生动物摄影。
栖息在青海湖畔的鸟儿,葛玉秀
在拍摄观察中,葛玉秀试图了解鸟儿的情感世界,他向 www.thepaper.cn 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展示了他的照片,同时解释道:棕头鸥像影子一样飞翔的精神;
2002年,他领导青海省第一个生态民间网站青海青海,让人们了解关爱野生动物,传递环保理念,用图像保护自然。葛宇对鸟类的认识、对鸟类的热爱和鸟类保护的行为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认可,媒体称赞他为"青海湖鸟王",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请他做一个特聘专家。
成为中国对角羚羊的代言人
1997年11月下旬,葛玉秀在前往布哈河口的路上,在前往布哈河口的路上,在前往青海湖拍摄的路上,遇到了七只黄褐色的绵羊状动物,并排成一排,沿着草原奔跑。
"葛先生,普氏原羚羊!"青海湖保护区干部们喊道。葛玉秀赶紧举起相机拍下,在专家确定就是这张照片后,填补了"普氏原羚羊"图片的空白,葛玉秀成为中国第一个捕捉到普氏原装羚羊的人。
葛玉秀,普氏在青海湖畔的原羚羊
当时,石膏还不到300只,这是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比大熊猫更稀有。拍摄Platts原始羚羊的兴奋也使葛玉秀决心拯救极度濒危物种。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保护环境的漫长旅程。
葛玉秀对普氏原羚羊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拍照、咨询数据和跟踪研究。从青海湖畔的牧民到科研院所咨询专家,了解"普氏原羚羊"的生活习惯、活动模式、分布情况,更系统地掌握了过去和现在生活的物种。葛玉秀利用会议和商务考察的机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咨询专家学者在Platts原羚羊,反映情况,提出保护意见和建议,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外专家对品种的实地考察。
葛玉秀在后续研究中了解到,普氏原始羚羊是以俄罗斯时期的博物学家普氏原羚羊于1875年发现的第一个发现命名的。然而,普氏原羚还是一名专业的情报官员,身穿外衣的远征四次来到中国,不仅窃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制定了进攻中国的路线图,掠夺了中国的西夏文物、动物标本,还杀害了40名藏族同胞。
"中国物种喊出对中国有罪的外国人的名字,甚至不为当地人所知,这是一种全国性的悲哀。葛玉秀认为,在爱国主义的驱使下,考虑到Platts原羚羊是我国独有的,其雄性有一对与其他羚羊不同的角,呈角黑色环角,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2004年8月,文章称Platts原羚羊应该有一个中文名字——"中国斜角羚羊"。
从2006年开始,葛玉秀向青海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建立中国对角羚羊专属保护区》《中国对角羚羊作为青海湖周边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吉祥物》《关于加强中国对角羚羊的推广、保护和利用》等8项决策参考。他还多次向青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汇报,一再向林业、环保、旅游等部门和媒体反映情况。
葛玉秀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指标,尤其要把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放在突出的位置。中国对角羚羊应该是青海动物多样性的象征之一。"
在葛玉秀的充分呼吁下,2006年,第五届青海湖周边国际自行车大赛组委会采纳了葛玉秀的提议,将中国对角羚羊确定为"环湖赛跑"的吉祥物,制作卡通"十字星"形象,扩大了中国对角羚羊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007年12月在青海湖北岸的岗察县成立了第一个"中国对角羚羊特别保护区", 2009年9月17日,在恒河县哈尔盖镇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对角羚羊保护站"。
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声
如今,世界上濒危动物Platts原有的羚羊(中国对角羚羊),种群数量已大大恢复。www.thepaper.cn 新闻(www.thepaper.cn)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00个普氏,经过多年的保护,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00个。
"他真的把野生动物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野生动物不仅是葛先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玉顺说,他多年来一直在拍摄中国对角羚羊。今天,在众多关心和呵护中国对角线羚羊的狂热者的帮助下,濒危物种正在逐渐增加,正在从灭绝的危险中走出来,我们应该记住,一位老人一直陪伴着它们。"
由于葛玉秀对中国对角羚羊的救援和保护的贡献,2009年12月被岗察县政府聘为"中国对角羚羊保护站名誉站长";今年"六五环境日"当天,他被生态环境部聘为特约观察员。
通过对濒危物种的认知和保护,葛玉秀意识到,所有的野生动物都需要关注和保护。从看一只野生动物,到看青海高原上所有的野生动物,尽你所能,通过自己去驱赶周围的人,唤起人们对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关注,葛玉秀说,这就是他一生的能量。
6月,青海湖畔的鲱鱼"半池清水半池鱼"正在上演,只有青海湖周围残留的濒危物种拼盘栖息在那里。
"几年后,我走不动,拍不到,即使坐在沙发上,我也会享受海滩,即使躺在床上,我也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那些美好的过去,美好的回忆,将成为我一生遥远的冥想。"葛玉秀说。
负责编辑:钟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