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记者 罗伟

去年8月,国际布克奖宣布了2020年的获奖者。荷兰"90后"小说家玛丽克·卢卡斯·里涅维尔德(Marieke Lucas Rijneveld)因其小说《不安之夜》(Night of Uneasiness)而获奖,并成为国际布克奖(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不安之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虔诚的荷兰宗教家庭,住在一个奶牛场,叙述者"我"是一个名叫贾斯的十岁女孩。因为贾斯的哥哥马蒂斯在一次滑冰事故中丧生,她的家庭崩溃了,她卷入了越来越多的危险幻想。

近日,上海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不安之夜》。9月25日,《不安之夜》的译者兼编剧,与诗人、翻译家胡生开始了一场名为《不安之夜》的对话,主题是《不安的夜晚》。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近日,上海文学出版社正式推出《不安之夜》。

Hussan说《不安之夜》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种非常迷人的基调,这深深植根于Lernerfield对生活的感受中,包括她童年时对家庭关系的感受,她对死亡的感受,她对自然的感受,她对身体和欲望的感受。这些感觉不像是被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仿佛她生来就是一个独特的天使,用别人没有的信息写作。

因此,《不安之夜》其实是一部很难归类的作品,不管是她的农场、动物、人类的欲望......如果你想解释,你似乎必须发明一套新的单词。"小说不能用欧美那样的政治正确来诠释,因为这种政治正确源于几个世纪以来的人类和道德标准,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但它是面向生命本身的,而且这种生活是有可能的。这部小说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一种新的语言使用方式做出了贡献,也为我们人生观的新可能性做出了贡献。"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9月25日,《不安之夜》的译者兼作家(右)、诗人兼翻译家胡桑(中)到访上海幸福馆,开始了一场名为《未来小说》的"不安之夜"讲座。左边是这本书的作者曹青。记者 罗伟图

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

在《不安之夜》中,她读到过的最纯粹的悲伤。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大哥马蒂斯的死亡,第二部分讲述了亚斯一家在失去一名成员后在农场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则是一个根本出乎意料的结局。

"在翻译时,我一直处于悲伤的状态,这是纯粹的,真的。我们看到的许多关于悲伤的小说都被成人化了,许多隐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是智力的,或者被公众普遍接受。但就这本书而言,农场上每一个事件的隐喻都是超乎想象的。"所以"真"是小说最大的特点,而"真"源于勒纳菲尔德的悲伤投射体系,这与我们过去所知道的年轻人或都市人完全不同,"她的悲伤来自生活本身,也就是荷兰的农场生活。"

读者会看到,在对充满气味和色彩的农场工作的描述中,例如铲牛,喂牛,擦洗牛,挤奶,分娩小牛,干草等,勒纳菲尔德特别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农场生活中的成长和交流方式。比如孩子对生死的理解,来自农场动物,当他们发现母亲的体重在下降时,自然会想到"死亡";例如,他们对性的探索和尝试往往是基于对动物的自然模仿;当她失去大孩子时,她的母亲似乎过着一种停止生活的生活,并不担心她的其他三个孩子,但她对一头生病的小牛说:"可怜的小东西。"

"早逝对家庭来说可能有两个后果:家庭成员要么更亲近,要么因此而分崩离析,"勒纳菲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的家庭并没有分崩离析,"但所有的关系都变了。所以《不安之夜》的焦点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件本身。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小说本质上也是半自传式的,勒纳菲尔德小时候就经历了"哥哥之死"的悲剧。"这次经历不是《令人不安的夜晚》中写的事故的原型,而是这个悲伤故事的开始。特别是,勒纳菲尔德的家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读过这本书,尽管整个村子,包括理发店和邮局,都知道她写了这本书,"她的母亲和父亲,她的另一个兄弟姐妹,没有读过这本书。每个人似乎都想与悲伤的根源保持一定的距离。"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荷兰"90后"小说家玛丽克·卢卡斯·勒纳菲尔德(Marik Lucas Lernerfield)翻译了《不安之夜》(Night of Unease)。

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勒纳菲尔德和亚斯都出生在一个真实的家庭。小说写在亚斯的家庭电视无法接收商业频道,只有荷兰1、2、3,因为这些电视台没有任何裸镜头。媽媽每週都有一個非常短暫的「不合宗教」的時刻:星期一,她一邊看測驗室節目「行話比賽」,一邊熨鋪衣服。每当一个词被发表时,铁嘶嘶声,这些话通常是圣经中没有的词,被妈妈称为"脸红的话"。

Hussan认为,《不安之夜》更多的是写一个年轻的生命试图突破束缚她的外壳。"贾斯的生日是4月20日,也是希特勒的生日。所以当她出生时,她觉得自己处于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历史境地,整天想象她家的地下室是藏人的地方。她想突破生活感情的压抑,感受身边自然的事物,尤其是蜻蜓。她希望通过这一切,她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Hussan的心目中,勒纳菲尔德是一个非常特别的"90后":她喜欢穿西装,习惯于在她声称是"他们"的时候用"我"代替。当与他讨论"女性写作"时,侯赛因说,他不认为《不安之夜》对女权主义有强烈的讨论。

"我不认为她的西装是关于与一个被凝视的女人作斗争,而是关于她的方式,她的生活方式。小说还描写了女性的身体感受,比如贾斯亲吻她的妹妹,以及试图控制她身体的身体接触。在这一点上,她的经历不是"我的性别是什么",而是"我不知道我是谁"。她的写作来自生活本身。"

但侯赛因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勒纳菲尔德只是把他的个人经历描述为日记,"她说过一句名言,写作是你和你存在的人一起玩的方式。她和自己玩弄,说话,谈判,甚至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写作有很多新的可能性。"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荷兰版的《不安之夜》。

她的小说是诗歌,她的诗是小说

其他人想知道林纳菲尔德是如何开始写作的。

所以,勒纳菲尔德说,他小时候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小学时,她在学校图书馆看到《哈利·波特》,突然喝醉了,却不敢把《哈利·波特》带回家——会被父母责骂,她在电脑上抄录了《哈利·波特》的全文,于是打开了自己的文学爱好。

在写《不安之夜》之前,勒纳菲尔德曾带着他的诗集《牛皮癣》出现在文学界。但她写的诗不像其他人,她去看心理咨询,发现了荷兰诗人扬·沃尔克斯的诗集,在那次偶然接触到诗歌。"她为扬·沃尔克斯感到难过,因为两人都住在农场里,不是知识分子的诗人,她读了那些诗,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同时也是诗人的胡桑觉得莱纳菲尔德的诗歌和小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小说就是诗歌,她的诗是小说,小说中的很多句子都是诗意的。"《不安的夜晚》充满了丰富的感性,甚至每一个字,凡事都有丰富而独特的感性。

所以对《不安之夜》的诗意也有一种深深的感触。她对两个细节印象深刻,一个是亚斯的桌上同事在写了一句话后,标出了句号,亚斯看到并想:"我想成为那个时期。另一位写道,亚斯发现了一个从软木板上掉下来的图钉,并记得老师在教室后墙上的世界地图上插入了一枚针,以思考他将来想去哪里,于是他拉起夹克,把图钉放进他柔软的肚脐眼里, 平静地说:"迟早,我会去找自己。"

"勒纳菲尔德的作品中有很多这样的诗歌。她天生就具有提供新定义和阐述新方法的天赋。例如,"如何到达自己",她使用了一个自我造成的图钉,而"未来去哪里",她使用了句号。所以她说,她还在荷兰的一个诗歌网站上读过勒纳菲尔德的一首诗,这首诗被标题所吸引:"受惊的兔子是最重的"。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由于扬·沃尔克斯的诗集,勒纳菲尔德接触到了诗歌。

引领未来的写作

不可避免地,人们会把勒纳菲尔德比作另一位备受瞩目的欧洲"90后"女作家莎莉·鲁尼(Sally Rooney)。因此,莎莉·鲁尼(Sally Rooney)是一个非常有经验和世俗的年轻人,她的写作方向有着非常明确的意识形态取向。读者经常在莎莉·鲁尼(Sally Rooney)的书中看到现代生活的痕迹,比如Chat Logs,它写了关于新兴媒体形式的沟通。

但看看勒纳菲尔德(Lernerfield)的《不安之夜》(Night of Unease),这部小说没有太多当代的东西,比如互联网,也没有21世纪青少年通常拥有的东西。"这使得勒纳菲尔德与莎莉·鲁尼截然不同,后者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充满了知识分子的争论。一个20世纪的农场,爸爸教他们的孩子圣经而不是科学书籍,"他说。"

"所以即使在90后这一代作家中,勒纳菲尔德真的很特别。胡桑说,勒纳菲尔德一出道,就受到了欧美文学界的很多关注,很多人都在谈论她,但也发现现有的文学标准"无法消化她"。她的独特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或者也许是因为她的人生轨迹不是现代年轻人常见的"学习-离开-大都市生活",使得她的感受方式、语言、写作方式非常独特。

也有人推测,《不安之夜》等作品可能不在勒纳菲尔德的文学谱系中,"然后她一定会走一条新的路,会有不停的创作。"

"对于年轻作家来说,开始写作之路并不容易。通向未来的写作当然是忠于一个人独特的感受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写作。胡山近两年来一直关注青年写作,也关注"写作所需的知识能否更新"和"前作家从文学史或文学经典中获得的知识"。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年轻人不再仅仅通过文学传统获得写作知识。有时刷朋友圈,看短视频或玩游戏是可以的。未来写作所需的知识可能不是通过阅读传统经典而获得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新刺激获得的。"

事后看来,《不安之夜》一书也会给读者带来新的刺激,"读这部小说,你可能会渴望在未来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来自荷兰"90后"小说家勒纳菲尔德,看看一部面向未来的小说

《令人不安的夜晚》英文版

负责编辑:陈世怀

校对:梦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