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合肥8月15日电:500名青年"奋进"大别山:从"象牙塔"到"希望之地"
张强报道
"从'象牙塔'回到'希望之地'可能是痛苦和疲惫的,但在农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到处都是'发光点'。"安徽省越西县创业青年方红近日在接受中国通讯社采访时说。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外工作。自2013年以来,岳西县实施了"学生回乡工程",有近500名年轻人"回家",帮助家乡"蝴蝶变迁"。
大学毕业后,方红在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工作。在一次中国进出易会上,她发现木制工艺品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2014年,方红辞去了在上海当老师的工作,回到家乡凌仪"玩"木工艺品。
方红介绍,她的产品原材料是选用当地的桑树枝、茶枝、秸秆等作物,设计制作原创工艺品。在众多产品中,中国传统屏风靡海外市场,融合了中国文化与西方风俗设计,成为一种"爆裂"。"我们从桑木中取材,这种木在国外被称为'灵魂木',因为它有不同的下颚和牙齿,每棵树都可以被称为孤独的产品。
经过7年的创业积累,方鸿团队已开发出3000多种不同款式的产品,涵盖17大类,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其中,7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包括西方节日装饰、家居饰品和儿童玩具等。
"我们的产品销往32个国家或地区,主要销往美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家。美国市场是最好的,约为三分之一。方红说。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发展,安徽有越来越多的像方宏这样的高素质青年才来到农村。他们将新技术和新想法带到各个领域。
首先看到合肥市浅水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俊杰,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田野里拉草。一家三口住在繁殖基地旁边的一个小房子里。
潘俊杰是安徽省飞溪县明川乡人,一直从事轮滑训练和野外教育。"90岁以后"他已经是国家速滑高级教练,轮滑国家级裁判。
2018年,潘俊杰一次偶然回到家乡,了解并接触了水产养殖业,从那时起,他就与水稻和鹌鹑联系在一起。潘俊杰说,回来的主要原因是家乡的阴谋。"在外面玩老的感觉就像一个漂浮的平,回到家后感觉到脚踩在地上。
目前,潘俊杰已承包土地200余亩,主要用于老贻贝、水稻、龙虾的综合养殖,已带领当地数十名村民就业,引导当地农民生产。同时,他创建了自己的品牌。
潘俊杰介绍,放弃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气,真正进入农村发现了很多困难。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投入资金,我已经全力以赴。农业是一个长期投资周期的投资,要承受孤独,承受压力。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我认为该公司明年将有望看到退款。"潘俊杰笑着说道。
经过几年的沉淀,潘俊杰已成为水稻播种专家,正在申请育种专利。接下来,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绿色生态,品牌之路。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罗城村紧邻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发源地九华山。
"这是我们一直渴望的生活,感觉就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决定在这里扎根。罗城村"看得和以前一样",农舍负责人周景静说。
周晶晶,一个直播平台上的前美容博主,当她决定"转向"乡村时,她渴望田园诗般的生活。2020年底,22岁的周晶晶和26岁的王坤来到罗城村,租了一间小农舍,经过装修,成为一家新餐厅。
周晶晶负责短视频拍摄操作,王坤负责店面的日常运营,他们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互联网上与网友分享,现在,"一如既往"成了红牌。
"以前村里大多是老年人,我们实施了田园村综合体验项目,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新的安全,新的项目让有抱负的年轻人来到罗城发展。罗城村党委书记蒋金忠介绍,当地人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探索帮助农民发展文化旅游的新途径。(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