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合肥8月15日電:500名青年"奮進"大别山:從"象牙塔"到"希望之地"
張強報道
"從'象牙塔'回到'希望之地'可能是痛苦和疲憊的,但在農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到處都是'發光點'。"安徽省越西縣創業青年方紅近日在接受中國通訊社采訪時說。
嶽西縣位于大别山的中心地帶,是中國最早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外工作。自2013年以來,嶽西縣實施了"學生回鄉工程",有近500名年輕人"回家",幫助家鄉"蝴蝶變遷"。
大學畢業後,方紅在上海的一所國際學校工作。在一次中國進出易會上,她發現木制工藝品擁有廣闊的國際市場。2014年,方紅辭去了在上海當老師的工作,回到家鄉淩儀"玩"木工藝品。
方紅介紹,她的産品原材料是選用當地的桑樹枝、茶枝、稭稈等作物,設計制作原創工藝品。在衆多産品中,中國傳統屏風靡海外市場,融合了中國文化與西方風俗設計,成為一種"爆裂"。"我們從桑木中取材,這種木在國外被稱為'靈魂木',因為它有不同的下颚和牙齒,每棵樹都可以被稱為孤獨的産品。
經過7年的創業積累,方鴻團隊已開發出3000多種不同款式的産品,涵蓋17大類,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其中,70%以上的産品出口海外,包括西方節日裝飾、家居飾品和兒童玩具等。
"我們的産品銷往32個國家或地區,主要銷往美國、意大利、法國、荷蘭等國家。美國市場是最好的,約為三分之一。方紅說。
随着鄉村振興的不斷發展,安徽有越來越多的像方宏這樣的高素質青年才來到農村。他們将新技術和新想法帶到各個領域。
首先看到合肥市淺水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潘俊傑,身材高大,皮膚黝黑,戴着草帽,頂着烈日在田野裡拉草。一家三口住在繁殖基地旁邊的一個小房子裡。
潘俊傑是安徽省飛溪縣明川鄉人,一直從事輪滑訓練和野外教育。"90歲以後"他已經是國家速滑進階教練,輪滑國家級裁判。
2018年,潘俊傑一次偶然回到家鄉,了解并接觸了水産養殖業,從那時起,他就與水稻和鹌鹑聯系在一起。潘俊傑說,回來的主要原因是家鄉的陰謀。"在外面玩老的感覺就像一個漂浮的平,回到家後感覺到腳踩在地上。
目前,潘俊傑已承包土地200餘畝,主要用于老贻貝、水稻、龍蝦的綜合養殖,已帶領當地數十名村民就業,引導當地農民生産。同時,他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潘俊傑介紹,放棄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需要很大的勇氣,真正進入農村發現了很多困難。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投入資金,我已經全力以赴。農業是一個長期投資周期的投資,要承受孤獨,承受壓力。美好的一天即将到來,我認為該公司明年将有望看到退款。"潘俊傑笑着說道。
經過幾年的沉澱,潘俊傑已成為水稻播種專家,正在申請育種專利。接下來,他計劃擴大養殖規模,綠色生态,品牌之路。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羅城村緊鄰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羅城民歌發源地九華山。
"這是我們一直渴望的生活,感覺就像是一樣的,是以我們決定在這裡紮根。羅城村"看得和以前一樣",農舍負責人周景靜說。
周晶晶,一個直播平台上的前美容部落客,當她決定"轉向"鄉村時,她渴望田園詩般的生活。2020年底,22歲的周晶晶和26歲的王坤來到羅城村,租了一間小農舍,經過裝修,成為一家新餐廳。
周晶晶負責短視訊拍攝操作,王坤負責店面的日常營運,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網際網路上與網友分享,現在,"一如既往"成了紅牌。
"以前村裡大多是老年人,我們實施了田園村綜合體驗項目,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新的安全,新的項目讓有抱負的年輕人來到羅城發展。羅城村黨委書記蔣金忠介紹,當地人民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優勢,将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探索幫助農民發展文化旅遊的新途徑。(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