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民工的“购物车”:希望在城市赚钱 更渴望融入城市

作者:光明网

新一代农民工不仅想在城市赚钱,还想融入城市

购物车背后,隐藏着一种生活的愿景

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与父母不同,网购成了他们与家人的情感纽带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实体商品网上零售额达5777亿元,同比增长20.5%。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临近,人们将迎来又一场网购狂欢节。

对于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农民工来说,网购不仅成为主流消费方式,而且通过改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适应城市生活方式。新一代农民工的购物车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我,隐藏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消费观与父母有很大不同

余俊军出生于1994年,来自四川农村,在昆明工作四年级。当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在摆弄他的iPhone 5S。他告诉记者,网购、网聊是他和同事们的主要兼职生活。如果有的话,他还考虑在网上购买笔记本电脑,甚至是二手车。

事实上,与于俊军同龄的新一代农民工,也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在城市赚钱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寄钱回家,在消费方面也不再是"存钱"。他们不仅想在城市里赚钱,还想融入城市。

"你有一个不错的包,什么牌子?""你知道西餐哪里好吃吗?""你在度假!"乐趣在哪里?"在采访中,这是新一代农民工之间最常见的对话,他们普遍渴望遵循'我有机会看到它'这句话,抓住每一个机会了解城市的生活和消费,希望迅速融入其中。

"我来自农村,但我的消费理念与父母的消费理念截然不同,现在网购是主流的购物方式,在城市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融入城市。"昆明美团外卖骑手蔡忠说。

教育水平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新一代农民工的发展趋势与父母不同。在工作中,他们更加注重发展空间,在建筑、交通等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体力劳动在行业就业人数明显减少;

此外,新一代工人的父母大多处于壮年,他们的家庭负担较少或没有家庭负担,因此更自由消费,不再像父母那样积累。

保安郑俊轩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才40岁出头,经常要他花足够的钱,不需要孩子的钱养家糊口。"在城市赚钱,回到农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只赚钱而不花钱,你会在城市里挣扎。"郑俊轩说。

网上购物的成本是工资的四分之一

今天,新一代农民工将花费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收入。在消费结构上,他们不仅停留在基本的生存需求上,还扩大了服装、娱乐等方面的支出。

今年,24岁的冯元轩是一名商场服装向导,月薪底薪加一份提成,一般可以拿到4500元左右。

冯元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月租500元,水电费等室友分享,每月约200元,剩下的是用来吃饭、穿、娱乐。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都很年轻,喜欢聚在一起吃饭。下班后偶尔会聚在一起去K歌,放松一下。

每天从上午9点.m点到9点.m,每周只有一个休息日,时间不固定,这使得冯元轩和朋友在休息日一起去购物、玩耍变得困难。"前几天,很难让几个朋友在同一天休息,我们去翠湖划船。我已经在昆明待了3年,或者说是第一次去划船。冯说。

因此,网购对于像冯元轩这样时间很少购物的职工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下班后,我经常去淘宝购物"。我看过自己的支付宝账单记录,几乎每个月在淘宝上花1000多元,其中购物车里最大的是化妆品、服装、零食,工资几乎占四分之一。"

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冯元轩认为,父母不需要补充家庭,不结婚她也没有给下一代带来压力。只要照顾好自己,不要有太多的负担让她在工资支出方面"无能"。至于省钱,冯元轩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一个月最多可以存1000元,工作4年也只存不到5万元,不如享受当下,活在当下。"

网上购物成为与家人的情感纽带

"淘宝""多比"等全新的网购模式,不仅使生活资料得到了丰富,也让很多农民工通过网购送礼,与留在家中的父母多了一个情感环节。

近日,云南省昭通市乔家县一些人的朋友圈,传播了这样一幅画。刚刚从地上接完宝谷的张先生,脱下外套和鞋子,坐在电动按摩椅上按摩。他熟练地操作着电动按摩椅的按钮,身体微微颤动,躺在上面很惬意,仿佛一天的疲惫随着按摩椅电动机启动,所有的烟雾都烟消散了。

负责将按摩椅送到张家,京东物流各配电人员刘平向记者介绍,张某家在赵通乔家县崇溪乡背风村,地处中心地带的跨山山,从乔家县到乡镇,到客户的家还有大约六十七十公里。但由于政府在过去两年中翻新了桥梁和道路,交货时间缩短了一半,可以达到一个多小时。"张先生的儿子在国外工作,收入丰厚。除了过年可以和老人一起回家,平时经常给老人上网买东西。不仅有按摩椅,还有饮水机、三门冰箱等。大家庭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在城市人民身上消失。"刘平说。

常年在农村送货的快递员张琦说,他亲眼目睹了留在农村的父母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外籍工人的子女因为长期不能陪伴父母,使用网购商品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关心。按摩椅、跑步机和平衡车已经是最常见的网上购物商品。爷爷在按摩椅上休息,阿姨骑着平衡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今年国庆节期间,蔡忠还为家乡四川的父母买了两套衣服和云南的土特产,寄回去,"中秋节还送了他们一个快递火腿、月饼。不能和父母一起回家,送他们回去一些好吃有用的东西,也寄托在我心上。"

于俊俊记得,他第一次通过互联网为家人买东西是在四年前。"我给妈妈买了风湿膏和电暖器,她收到的时候很感动,特意打电话给我,觉得我儿子懂事。说到这里,一向阳光乐观的俊君的眼睛突然红了起来。

黄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