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農民工不僅想在城市賺錢,還想融入城市
購物車背後,隐藏着一種生活的願景
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與父母不同,網購成了他們與家人的情感紐帶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實體商品網上零售額達5777億元,同比增長20.5%。随着"雙十一"購物節的臨近,人們将迎來又一場網購狂歡節。
對于新一代受過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農民工來說,網購不僅成為主流消費方式,而且通過改變消費觀念,改善消費結構,适應城市生活方式。新一代農民工的購物車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我,隐藏着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消費觀與父母有很大不同
餘俊軍出生于1994年,來自四川農村,在昆明工作四年級。當記者看到他時,他正在擺弄他的iPhone 5S。他告訴記者,網購、網聊是他和同僚們的主要兼職生活。如果有的話,他還考慮在網上購買筆記本電腦,甚至是二手車。
事實上,與于俊軍同齡的新一代農民工,也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他們在城市賺錢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寄錢回家,在消費方面也不再是"存錢"。他們不僅想在城市裡賺錢,還想融入城市。
"你有一個不錯的包,什麼牌子?""你知道西餐哪裡好吃嗎?""你在度假!"樂趣在哪裡?"在采訪中,這是新一代農民工之間最常見的對話,他們普遍渴望遵循'我有機會看到它'這句話,抓住每一個機會了解城市的生活和消費,希望迅速融入其中。
"我來自農村,但我的消費理念與父母的消費理念截然不同,現在網購是主流的購物方式,在城市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能夠融入城市。"昆明美團外賣騎手蔡忠說。
教育水準的差異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新一代農民工的發展趨勢與父母不同。在工作中,他們更加注重發展空間,在建築、交通等惡劣的工作條件下,體力勞動在行業就業人數明顯減少;
此外,新一代勞工的父母大多處于壯年,他們的家庭負擔較少或沒有家庭負擔,是以更自由消費,不再像父母那樣積累。
保安鄭俊軒告訴記者,他的父母才40歲出頭,經常要他花足夠的錢,不需要孩子的錢養家糊口。"在城市賺錢,回到農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隻賺錢而不花錢,你會在城市裡掙紮。"鄭俊軒說。
網上購物的成本是工資的四分之一
今天,新一代農民工将花費很大一部分甚至全部收入。在消費結構上,他們不僅停留在基本的生存需求上,還擴大了服裝、娛樂等方面的支出。
今年,24歲的馮元軒是一名商場服裝向導,月薪底薪加一份提成,一般可以拿到4500元左右。
馮元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月租500元,水電費等室友分享,每月約200元,剩下的是用來吃飯、穿、娛樂。周圍的同僚和朋友都很年輕,喜歡聚在一起吃飯。下班後偶爾會聚在一起去K歌,放松一下。
每天從上午9點.m點到9點.m,每周隻有一個休息日,時間不固定,這使得馮元軒和朋友在休息日一起去購物、玩耍變得困難。"前幾天,很難讓幾個朋友在同一天休息,我們去翠湖劃船。我已經在昆明待了3年,或者說是第一次去劃船。馮說。
是以,網購對于像馮元軒這樣時間很少購物的職工來說,是最合适的選擇,"下班後,我經常去淘寶購物"。我看過自己的支付寶賬單記錄,幾乎每個月在淘寶上花1000多元,其中購物車裡最大的是化妝品、服裝、零食,工資幾乎占四分之一。"
分析自己的消費情況,馮元軒認為,父母不需要補充家庭,不結婚她也沒有給下一代帶來壓力。隻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讓她在工資支出方面"無能"。至于省錢,馮元軒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一個月最多可以存1000元,工作4年也隻存不到5萬元,不如享受當下,活在當下。"
網上購物成為與家人的情感紐帶
"淘寶""多比"等全新的網購模式,不僅使生活資料得到了豐富,也讓很多農民工通過網購送禮,與留在家中的父母多了一個情感環節。
近日,雲南省昭通市喬家縣一些人的朋友圈,傳播了這樣一幅畫。剛剛從地上接完寶谷的張先生,脫下外套和鞋子,坐在電動按摩椅上按摩。他熟練地操作着電動按摩椅的按鈕,身體微微顫動,躺在上面很惬意,仿佛一天的疲憊随着按摩椅電動機啟動,所有的煙霧都煙消散了。
負責将按摩椅送到張家,京東物流各配電人員劉平向記者介紹,張某家在趙通喬家縣崇溪鄉背風村,地處中心地帶的跨山山,從喬家縣到鄉鎮,到客戶的家還有大約六十七十公裡。但由于政府在過去兩年中翻新了橋梁和道路,交貨時間縮短了一半,可以達到一個多小時。"張先生的兒子在國外工作,收入豐厚。除了過年可以和老人一起回家,平時經常給老人上網買東西。不僅有按摩椅,還有飲水機、三門冰箱等。大家庭的生活條件絲毫沒有在城市人民身上消失。"劉平說。
常年在農村送貨的快遞員張琦說,他親眼目睹了留在農村的父母生活水準和消費水準的提高。外籍勞工的子女因為長期不能陪伴父母,使用網購商品表達對父母的孝順和關心。按摩椅、跑步機和平衡車已經是最常見的網上購物商品。爺爺在按摩椅上休息,阿姨騎着平衡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今年國慶節期間,蔡忠還為家鄉四川的父母買了兩套衣服和雲南的土特産,寄回去,"中秋節還送了他們一個快遞火腿、月餅。不能和父母一起回家,送他們回去一些好吃有用的東西,也寄托在我心上。"
于俊俊記得,他第一次通過網際網路為家人買東西是在四年前。"我給媽媽買了風濕膏和電暖器,她收到的時候很感動,特意打電話給我,覺得我兒子懂事。說到這裡,一向陽光樂觀的俊君的眼睛突然紅了起來。
黃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