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85后韩国女孩金绣,

从小就喜欢看中国武侠电影。

她不顾父母的反对,

我来中国读高中。

然后他开始痴迷于造纸。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四年后,

她住在上海一个丈夫家的一楼,

改造成纸质工作室,

每一天,

如何用纸制作美丽的艺术品,

他赢得了许多国际奖项。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情绪肌肉"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日出

她在一个令人惊叹的黑色系列中创造了它。

纪念他34岁;

另一部黑色剧集《日出》挂在工作室里。

来参观的朋友都看着它,感到非常欣慰。

"18年来,

我的老师和朋友给了我很多爱,

我想把我在这里学到的东西还给更多的人。"

自称金色刺绣

编辑:于云;编辑:党凯磊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我叫金绣陈,从韩国来,高中来中国学习,在中国生活了18年。我做设计工作,但也通过造纸进行艺术创作。

韩国人也学习汉字,汉字和韩文名字都是同时取的,我父亲特意挑选了"刺绣""刺绣"和"星星"的"辰",是绣在天空中的星星的意思。

没想到这个名字还包含着熬夜的意思,所以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现在成了一天需要熬夜的设计师,我父亲叫的没错。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金绣陈家三口

小时候,韩国元旦,电视上经常放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我特别喜欢看金庸的武侠电影,《诸葛亮》在当时也很受欢迎,所以像苏有鹏一样,加入了他的韩国粉丝团。

我儿时的梦想很明确:我想成为一名广告设计师。想法很简单,中国这么大,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所以我想去中国。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但我的父母一直希望我去美国学习,我开始偷偷学中文。虽然中文的四声不能自己学习,但我认为先背诵一点单词肯定是有用的。于是买了一些中文课本,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学校,慢慢开始自学。

当父母准备送我去美国时,我哭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他们一无所获,最后我被说服让我去中国留学。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在北京高中,交了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我在韩国学习了一年的中文,觉得自己可以自由交流。但当我到达中国时,我非常害羞,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当时在北京的一所艺术高中,刚来的第一个星期,我一句话也没说,然后开口说中文,同学们都怕我。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我倾听人们所说的话,并思考单词应该如何组合。一周后,我放松了下来。学生们在教我时非常热心和耐心。我在高中时结交了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现在,当我遇到一些东西时,我第一次想联系高中生,他们是我在中国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是最幸福的,最放手的,忘记我是外国人。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文本国际象棋"木象棋本地"文本象棋"木象棋本地

我的本科学习是在清华大学装饰艺术与设计系。很多高中生问我,为什么韩语文本很多行和正方形在一起?我要求回答他们对我在清华大学本科设计中的疑问。

这部作品叫做《文字象棋》,是一个小游戏,让大家对韩语的组成有了更好的了解。我还设计了看起来像韩国服装的说明。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文本国际象棋手册

痴迷于造纸:

看着纸浆飘飘,心里平静

我对纸感兴趣,因为它是一张纸。我喜欢逛各种文具店,有一天遇到一张纸,一面是白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白色的部分还混杂着细小的颗粒。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金刺绣因为一张纸而对纸感兴趣

看着那张纸,就像看到一片天空和一片沙滩,我完全着迷了,为什么一张纸上能有两种颜色呢?在两种颜色之间,纤维中穿插着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这是怎么做到的?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金绣和卢静仁合影

所以当我还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时,我选择了学习纸艺。我的研究生导师是陆静人,他是书籍框架和书籍设计方面的专家。

卢小姐真的很像父母一直照顾我,准备做毕业设计,陆老师把我送到造纸厂,让我直接和工匠一起学纸。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在学习造纸的第一天,纸浆漂浮在水中的画面我永远不会忘记。后来,每次心烦意乱,我就在工作室里做一张纸,看着纸浆在水中飘浮,心平静下来。造纸真的很有吸引力。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相片 黄金刺绣学校造纸第一天

要制作一张纸,普通的过程包括浸渍,烹饪,洗涤,切碎,飞蛾,凹槽,打捞纸,压制,干燥等许多步骤。我喜欢开槽的过程,看到好的材料进入水槽,像云一样,非常漂亮。

在学习了一些基本技术之后,我开始自己探索它们。造纸厂的师傅给了我很多指导和支持,他们已经在这条线上走了几十年,我知道我无法达到他们的工艺水平。我希望能够将造纸过程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将造纸与艺术相结合,纪念他的34岁生日

四年前,我搬到了上海,我的朋友借给我住在市中心的一个丈夫家的一楼。

我把它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综合的创意工作室。除了造纸,丝网印刷,水画(大理石花纹),凸版印刷,其他手工制作等,都可以在这里完成。许多来自设计和艺术行业的朋友也会来找我,体验造纸,创作自己的作品。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一个人不是很喜欢看韩剧,怕看韩剧会影响我的中国口音。因为在北京读书的原因,喜欢听德云社的郭德刚、张云磊的串话。当我第一次搬到上海时,我有一些北京口音。

在我位于上海的工作室里,我有更多的条件将纸张作为艺术品。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白色系列名为"情感肌肉",是我自己在造纸过程中研究的结果,并入围了2014年第8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忽略了,纹理给人的视觉和触觉感觉因人而异。只是造纸过程可以反映不同的质地。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白色系列的作品是互动的。颜色的变化,色温的变化,照明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您可以通过触摸,切换不同的灯光来感受不同的情绪。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木之歌》

黑色系列的第一件作品被称为"木之歌"。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纸时,我感觉到了木材的质感。我想,如果木头有耳朵,它会听到很多声音吗?如果它听到很多声音,它会想自己唱歌吗?然后我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个螺旋。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34平方米》是我最近的黑色系列作品之一。

32岁以后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一天突然以为自己34岁了,像雷声一样,想起了很多关于34号的事情。

我的第二个阿姨在34岁时因癌症离开了我们。小时候,我写了一首诗想念她,其中一句话就是"两个阿姨只有34岁,留下一个儿子,你能愿意吗?"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几年后,我的嫂子在34岁时结婚了。没想到在眨眼之间,我已经到了二姨嫂的年龄。我还要纪念我34岁的岁。

这件作品的高度与我的高度相同,1米63,宽度为34厘米。会有两个盒子让一扇门看起来像,因为对我来说,34岁是生活穿过另一扇门。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日出这部作品完全是脑袋空虚的状态,不经意间制作的。

画面犹如清晨海面日出,阳光照耀水面,波光粼粼的风景。我直接把它挂在工作室里。看我的日出就像看大海一样,你可以忘记你的烦恼。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纸 Na

2019年,应深圳书院的邀请,我受这位勤劳的僧人衣服的启发,制作了一张长袍纸《纸娜》。

该作品在2020年第11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获得铜牌。当时,我专门找了学校服装部姐姐先帮我上菜,然后在深圳画院现场,经过四五天的加班通宵完成。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纸 Na 本地

这些衣服反映了一些僧侣的节俭生活,当衣服被打破时,他们用其他布料弥补,这也反映了他们的修行过程。

造纸本身和实践一样困难。我特意采用了一张落下的纸,这张纸的天然中空粗糙的麻纤维呼应了百件衣服的特点。长袍的尾巴长9米,代表着生活的经验和实践。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纸本身就是温度,我想用它来传达情感。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发明了造纸,这种造纸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不断发展。

没有纸张,我们的文化、历史和生活就无法传承。但很少有人接触过造纸,也很少有人知道造纸的确切过程。

纳西东巴纸、安徽玄纸、日本和纸、韩国韩纸、欧洲印刷棉纸......环境和条件因国家而异,因此产生的纸张不同,纸张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无法想象。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冬天造纸比较好,但冬天造纸更痛苦,需要一点毅力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把手伸进冷水里。

造纸难点有很多,从前期材料的加工,到后期的加工,有很多看不见的过程,一张纸拿到大家的手,真的是来之不易。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这是数字时代,每个人都低着头看着手机。但在手机发明之前,人们也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时候,我收集旧钱,拿到手里,会让人想起是哪个长辈给的。纸张本身非常热。

我在做设计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什么纸,纸的触感质感很重要。

韩国美女痴迷造纸,在中国生活18年:传播纸的魅力

我经常去大学、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教大家如何造纸,我觉得我有义务去尝试传播造纸的魅力。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我们祖先留下的传统和传统带给我们的温暖。

这在中国生活的18年,老师和朋友给了我满满的爱,这样的爱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把我在中国学到的东西还给更多的人,也是回报身边老师和朋友的一种方式。

照片提供:金色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