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团队
是什么赋予了地球各种各样的颜色?
山湖、森林、草原、鸟与兽、花鸟、昆虫与鱼...
各种生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大自然的每一种颜色都值得守护。
湿地、森林和海洋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三个生态系统,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使我们能够蓬勃发展。人类需要一个共存和共同繁荣的生态系统,更多的是自然的守护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搬运工。
作为首家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的中国企业,伊利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分享伊利在商业上为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的成功经验。从供应链到牧场,从生产、营销模式到市场,从集团管理到生态环境保护,从上到下,从伊利集团内外。
牛吃和活
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棕榈油(如RSPO)和有机大豆。世界自然基金会对饲料、大豆和棕榈油的采购和使用表示关切,优先考虑使用经可持续森林认证的产品(如FSC包装),并更多地考虑水、碳排放、生产区的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使用是否会给该地区带来当地的环境压力。例如,蛋白质质量对人类健康很重要,但我们生产和消费蛋白质的方式现在给陆地和海洋资源以及我们的气候和健康带来了压力。全球粮食生产是最大的人造土地用途,占可居住土地的50%。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用地的77%,其用途包括饲料生产、牧场和放牧。可持续土地管理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防止自然贡献的丧失。
到2050年,向100亿人提供足够的粮食意味着粮食产量增加50%,而世界上约33%的可食用粮食被损失或浪费,其中约56%在发达国家。提高生产力可以减缓农业用地的扩张,但低效或不可持续的农业系统往往导致环境和土壤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作物专业化和分配水平的提高可能增加收成不良的风险。
我们希望与动物蛋白饲料行业合作,寻找可持续和商业上可行的解决方案,零售商和食品公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过去50年中,全球用于耕作的面积逐年增加,主要是以牺牲具有调节水质、碳储存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作用的森林、湿地和草原为代价的。由于农业生产用地扩张有限,未来饲料生产必须朝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共同解决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一紧迫问题的方向转变。
我们希望企业通过两个关键阶段采取行动,发展可持续动物饲料生产,一个是建立知识体系,通过与动物饲料配料供应链的研究和专业对话,另一个是建立企业战略,通过设定饲料生产目标,开发技术创新,确定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

伊利在奶牛饲料采购、乳制品配料采购时,除了考虑质量和食品安全外,还要考虑生态安全问题。无论是来自中国的大豆还是来自东南亚的棕榈油,都将优先考虑采购经过可持续性认证的原材料。
奶牛的满意度
2019年9月,伊利在由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共同主办的2019年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大会上,再次被授予"企业社会责任典范"称号。在每一个牧场的设计中,伊利都考虑到奶牛冬季生活的舒适性,安装温控加热水槽,保证奶牛在冬季能正常饮水,为了让奶牛"休息好",设计安装标准化的床、橡胶垫、自动奶牛身体刷等,并定期修复奶牛的蹄子, 提高奶牛休息和生活质量。此外,伊利还成立了专门的兽医团队,以有效降低奶牛的发病率。
进入收获季节,Alukol旗帜牧场充满希望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放牧只是一个开始,伊利也担心草原退化,荒漠化以及原住民对养殖牛羊生计的高度依赖。
经过科研分析,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旗5.5万亩优质草生产基地实施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模式,采用机械化和节水灌溉技术种植苜蓿。苜蓿的根系生长较发达,砂凝固效果非常好,其叶面积指数高,因此吸收二氧化碳效率相对较高。而且,氡是一种粗饲料,每年可以收获2-3次,大大降低了奶牛养殖的成本。
鉴于传统奶牛养殖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粪便处理难度大、饲料成本高和饲料生产技术问题、资金困难、土地资源匮乏等,自2013年以来,伊利在大型养殖场推进"养殖一体化",估计1吨干秸秆饲料可替代500公斤粮食, 1吨粪便养分含量相当于20-30公斤肥料。伊利遵循"种带育种"原则,促进大型农场牧场优质牧草栽培的发展,提高粪便资源利用效率,帮助牧场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双重挑战。
2020年,伊利"种种融合"项目覆盖272个合作牧场,带动产业链上游合作伙伴走上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真正的乳业绿色供应链。
现在和未来的牛奶加工
工厂的碳清单。自2010年以来,伊利已连续11年开展碳盘查,对所有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系统核算,基本形成了乳制品加工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数据库,是行业内首家具备独立碳盘点能力的企业。2010年,伊利在11年内累计减少了6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根据0.6101吨二氧化碳/兆瓦时的电网排放系数,节省了107亿度的电力。
包装材料中的森林系统保护。对包装材料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从减少包装材料用量、降低包装材料加工能耗、使用绿色包装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转化。据悉,目前一线有机牛奶包装由FSC森林认证包装材料,仅2020年使用FSC包装材料49.46万袋,相当于推广18.55亿亩的可持续森林管理。环发会议1992年通过的《森林问题原则宣言》将可持续森林管理界定为:"可持续森林管理是指以某种速度、以某种方式、一次、一次地管理和利用森林和林地,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自我恢复和在区域自我恢复的能力, 国家和全球层面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绿头鸭
生态保护与传播在公众中倡导的"有机春天"。张伟涵、吴庆峰、吴大静、王飞先后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伊利金晶赞助的公益传播活动,一年一度的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等,都设计了多种线上线下活动,让更多市民对鸟类的了解、湿地意识、FSC包装材料等热门内容,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在消费安全、营养食品的同时树立绿色消费习惯。
以业务为导向的管理和实施
食品安全是质量的基础,提高营养价值是质量的保证。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公司考虑其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生态安全,并关注自然资源不可持续要求所构成的威胁下降。我们的项目也与Ilkin规范合作,将我们企业的生产方法调整为环保生产。
我们的项目选在松嫩平原东南部南部。松嫩平原是我国东北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湿地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包括扎龙、湘海、高丽、莫莫格等国际重要湿地,是红冠鹤、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水鸟的繁殖地和迁徙的发源地。
同时,松嫩平原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之一。过去不可持续的农业活动导致气候干旱、缺水、土壤贫瘠、板条、抗病(抗病)能力增强,水肥效率低下,粮食总产量不稳定,产量提高缓慢,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玉米种植比较效益逐年下降。
松嫩平原是国家2009年提出的"国家1000亿磅产能计划(2009-2020年)"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玉米种植等农业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研究表明,农业活动的地表污染占该区域总污染的60%。在过去的100年农业活动和发展中,松嫩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50%。因此,自2016年以来,极乐世界连续五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AMUR-HEILONG盆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和恢复项目。选择中国金玉米带——嵩嫩平原前安地区建立样区,探索农牧业可持续生产,保护国际重要湿地和濒危鸟类迁徙路线,此外还开展呼伦贝尔退化草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伊利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对退化的草原进行恢复测量
我国是草原大国,草原东西延伸4500多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2/5。我国天然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约3.928亿公顷,是耕地面积的2.91倍,是森林面积的1.89倍,是耕地总和和森林面积的1.15倍,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2%,居世界第一。
然而,近50年来,在全球气候异常和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加上干旱、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围栏建设等人类活动,我国天然草原已不同程度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盐碱化的总体趋势十分严重,草原湿地总面积和生物多样性趋于减少。
因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多年来一直在开展一些活动。
(1)可持续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碳换土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在此基础上,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该技术已被吉林电视台报道。
(2)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新企业主、粮农免费提供多次新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爱家办公,树立农业人员的文化自信。
白色枕式起重机
(3)综合研究提高草原生产力,探索松嫩平原农牧交错湿地和草原恢复。完成《退化草原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报告》。
(4)对恢复的项目样本进行定期生物多样性调查,经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野生管束植物48种,属于18个区段,37属。其中,宝石叶植物15、24、33种,单叶植物3、13、15种,比2020年增加3种,比2019年增加10种,7项15个分支26种脊椎动物。
(5)为提高当地管理部门和社区居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为草原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与黑龙江科学院自然生态研究所联合开展了《迁安县草原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研究。
(6)举办黑龙江流域环保大使志愿者活动,推动保护当地湿地和草原生态环境,推动公众更加重视农牧业交错带生态环境保护。
(7)建立黑龙江湿地保护网络,通过该网络加强国内外多重保护力量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相关能力培训,分享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成果和一线经验,统一科学的保护理念,推进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高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提出。
伊利领导潘刚董事长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各部门组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集中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伊利按照《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中的9项承诺,在人居保护、气候变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攻势和多点开花,将绿色产业链发展战略延伸至所有上下游合作伙伴,不仅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同时也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整个产业链,并优先选择注重环保的供应商。
同时,伊利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践,整合国内外权威机构观点,系统总结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确定6大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和6个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的行动领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开展全生命周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 这样一套制度和方案在国内企业中是少有和领先的,伊利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乳品业的榜样。
2021年,伊利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在发布双重报告"伊利集团生物多样性保护报告"后被授予国际ARC金奖。
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带来了生物的繁荣和人类生活环境的稳定。在伊利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不懈合作下,让稀有生物成为中国色彩的见证人!
灰鹤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享受这种幸福,就是幸福!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伊利的支持下,多年来一直从社区招募志愿者参加"黑龙江流域环保大使"活动,协助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国际重要湿地的中小学设立十个"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教育网络试点",为保护区的4000名中小学生提供自然教育课程, 培训自然讲师,讲水、湿地、湿地动物的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孩子从故事中轻松了解湿地保护,爱家乡、爱自然,并采取行动保护湿地。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参与生态保护,是一个共赢的过程。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正在向世界迈进,产品和服务能力正在赶上世界先进地区。作为全球公益领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中国企业近年来在一些领域展现出创新和前瞻性。再加上中国政府对环保的空前支持,中国品牌的绿色形象正在为其全球发展提供非常良性的支持,伊利是其代表之一。伊利不仅动员了数以万计的员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还利用自己的品牌资源、渠道、消费者、供应链来推广自己的活动,不仅让活动本身更加接地气,也给予了品牌更广泛的尊重。
"我们非常愿意与像伊利这样的公司合作,这些公司拥有大量的农牧资源,"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区域项目和黑龙江流域项目主任刘培轩说。"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组编剧:侯玉林 校对:葛伟、陈旭、何佳乐、李世新 刘培轩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