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埔军校,像历史一样很熟悉,它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军官学校",但由于其学校的早期位置位于广州东南部的黄埔岛,所以俗称黄埔军校。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反革命政变后不久就在南京,他把所有的机关都搬到了新的"首都"。
为了更好地指导黄埔军校,他在南京重建了中央军军官学校,至今仍被称为黄埔军校,后来的学员也被称为黄埔学生。
黄埔军校在大陆时期共发行23期,前6期为中共友好时期合作期,其余17期为蒋介石"清党"之后。从这条分界线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黄埔在前六期中为什么能造就这么多大牌,但几乎没有人落后。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黄埔11日发行的新中国开国元少将李元。

李原名关俊彦,1917年出生于河南省关家店村,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看到国家内外问题,于是1934年9月,笔从入口到11期黄埔。
此时,黄浦还不是速成班,李渊经过三年的军事教育能力提高不少,他的毕业时间恰好遇上了日军入侵中国,于是被派往国民军第87师担任特派军官,随部队参加了上海战役。
第87师是国民军的王牌,当时国民党共装备了三个德军装甲师,第87师是其中之一,因此成为上海战役的主力部队之一。
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李渊对心理没有恐惧,他第一次经历杀敌相当勇敢。原来他只去第260旅传达命令,给旅长陈延定坚守阵地。
他一到,日军就上来了,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是丽媛第一次看到日军士兵,血肉飞溅的场面并没有吓到他,反而激起了他的骄傲。他从身边的人那里借了一把步枪,然后瞄准了日本人,两发子弹夺走了两个敌人的生命!
李渊的初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个人的勇气并不能改变大局,虽然上战部队拥有数倍的实力优势,但最终却惨败,战前第87师有3万人,撤退到武汉,但只有不到7000人,这仍然是数倍之后的总兵力, 这可以看出整体损失重。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让李渊看到了国军的腐败无能,让他和余青同志、廖斌的优秀友情有了分道扬镳的念头。
也发生在武汉部队休息期间,上级刚刚命令李渊和余青两人回南京汇报,就这样,两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加入英勇抵抗八路军!
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李渊写了一些当时的心理变化:沪沪抗战的第一手经验,让我对蒋介石的指挥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所以,我们两个人去南京除了下达命令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找八路军办公室,把我们介绍给延安。
没想到八路军办公室已经搬走了,他们得先回武汉,然后等聊斌外面的训练,然后三个人一起投八路。
1938年3月,廖斌在完成国外训练后回到武汉,并立即同意了两个朋友的想法,于是三人前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要求去延安。
他们第一次被接待的是罗荣辉,罗荣辉是一名士兵,所以战争心态比统一战线心理要好,他们被拒绝了。
三人没有死,当晚住在办公室附近,第二天早上又去了,这次是通过要求去见中共老董碧武。
董必武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听了他们的呼吁后,说:"你们可以有这个想法我当然支持,但希望你们想清楚,陕北不比武汉多,那里很穷,生活很辛苦。而且从武汉到延安要经过西安,沿途有很多国民党特工,被抓到有杀头的可能。这两点,希望大家好好再来找我。
结果三个人都很果断,说不用再考虑了,一定要去延安!看到他们有这样的态度,董先生同意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三人来到延安,作为一个典型的革命有抱负的年轻人进入反大学学习。
进入反大学后,李媛的表现尤为突出,没过多久就成为了一名班长,然后一个月入党,三个月就成了抗战老师,这种速度从他的能力中可以看出!
他在抗日大学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师,但他仍然渴望在战场上杀死敌人,所以他在1940年应他的要求去了基层。经过考虑,中央政府将李渊分配到第120师第359旅教学营,起初他只是一名副上尉,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已经成长为一名营长!
日军投降后,随第359旅进入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盟军独立第3师第7团政治委员会委员,第10纵队第29师第85团团长,参加了南河等三大战役。 开元攻势和黑山抵抗战争。在解放战争后期,他是第47军第140师的参谋长。
谁能想到,一个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个国家军队的统帅就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官呢?这没什么,最传奇的是在反美援助朝鲜时期。
47军在朝鲜战争时期备战期间,47军总司令曹立怀、政委周启平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让原先担任李国军第140师团长。
但第140师有资格成为师长,资历比李渊深深几个,为了让李渊把这个师领导好,47人已经从刘子云、蒋克成、陈福章三个师长调来。
这些老干部有其他职务后,第47军先任命李渊为第140师代理师长,于是他和军队一起做好了,然后率领行军!
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其实李远也很惊讶,他后来感慨地说:从这次调整中可以看出我的组织关注和信任。我感到责任重大,只有努力做好工作,才是不辜负上级领导!
到了朝鲜战场,李渊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他指挥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林锦江防卫战、西海岸防卫战等著名战役。
在秋季战役中,李渊率领全师对抗10倍于己有的美军王牌部队美军彠骑师、美军第3师,血战90天后不仅坚守阵地,还抓住机会突破对方5~20公里。在朝鲜战争中,后来由日本土地战争史研究学会撰写,有这样一段话:
"美国第1集团军的损失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尤其是骑兵第1师的损失。与其他战线不同,这里的中国军队正在拼命地试图坚守阵地。"这里的"中国军队"是指第140师。
战后,李渊受到志愿军指挥部的赞扬,第19军司令员杨乐志也说:"我们要向各级他学习。
从朝鲜回国后,李渊被擢拔为第47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事学院,1964年晋升为少将,次年成为第47军参谋长。后来,李远还担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与李渊一起参加革命的两个人后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廖斌还做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余青担任桂林市首任市委书记,三人的感情延续了一辈子!这样的友谊真的很感人。
李渊于2008年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当时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像李元将军一样,看到谁是真正的反日,所以选择真正的革命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