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间银行”是养老难的解药?副作用大:公地悲剧、代际折损

“时间银行”是养老难的解药?副作用大:公地悲剧、代际折损

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时间银行在一代人中,一定无法维持生计。事实上,所有国家的老年保障制度都存在问题。(ICphoto/Instagram)

近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时光银行发展研究报告》,选取了中国20个省份的54家时光银行机构作为研究案例。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埃德加·卡恩(Edgar Kahn),他是一名美国人,自愿参加公共服务,将"服务时间放在银行里",并在遇到麻烦时能够用银行的时间换取其他人服务的时间。这种模式将"时间"与"公共利益"联系起来,并鼓励社区成员积极利用闲暇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

Time Bank已经出现在3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一千个不同的组织或机构称为Time Bank。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很多人对时间银行寄予厚望,希望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时间银行服务老年人,倡导"今天服务,享受明天"的理念,让年轻人、老年人和老年人身体健康,利用闲暇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服务, 以换取他人的未来服务。

目前,中国时间银行尚未形成规模,该地区只有少数时间银行,而且是分开的,"账户"无法通过交易所。我国城市人口流动率高,在一个地方为老年人停留几个小时,到其他地方,时间银行查账,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国家时间银行的问题。最早引入时间银行的概念是在台湾的"智工部队时间银行",成立十多年,只有11个"提取",主要原因是义工站不够密集。

但更大的挑战是,时间银行对劳动力的"储存"是非标准化的,难以转换。

在时间银行里,人工要分辨种类,贵吗?根据时间银行的哲学,似乎每个人的工作时间之间不应该有区别。事实上,一些时间银行现在向每个志愿者提供一张支票,代表支付了多少时间。给某人一只手,接受一张支票。反过来,其他人帮助自己并向他人支付支票。这种检查不区分劳动。

但是,时空银行中劳动者的结构显然会受到社会岗位结构的限制,即劳动更简单,劳动不那么复杂。一个男人能得到更稀缺的教授时间来帮助一个老人洗碗吗?当所有提供洗碗服务的100名工人都需要教授的医疗服务时,谁应该决定谁应该接受这项服务?

如果把时间银行、人工分门别类,有贵的,那么,一小时的医疗服务,能换几个小时的洗碗服务吗?谁将决定这个比例?如果所有劳动力都是平等的,就会有人用劣质服务换取高质量的服务。

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也许部分原因是时间银行不够大。最早进入时间银行的人是公益性强或经济教育水平高的人。随着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公地悲剧,坏钱驱逐好钱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这只是当前的劳动力交换,考虑到老年是30年的劳动力交换,老龄化将变得更加严重,不确定性甚至更大。

今天的年轻人相对较多,他们通过动员好,在"未来取款服务"的诱导下,能够说服今天的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获得"支票",以便将来取款。但再过30年,当他们长大后,能够提供服务的年轻人将会越来越少。此检查实际上可以提取的工作将受到很大损害。

例如,社区有1 000人,其中10%是老年人,60%是年轻人,30%是儿童。年轻人每人提供10小时的服务,而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总共6000小时。三十年后,由于老龄化,第一代老年人死亡,当年轻人变老的比例占60%时,年轻人的比例下降到30%,儿童的比例只有10%。此时老人要求提取自己积蓄的6000小时服务,但年轻人每人提供10小时的服务,总共只有3000小时。这相当于支票的折扣。今天的年轻人,一个小时的工作,30年后只能换半个小时。只有只享受服务而不支付劳动力费用的第一代老年人才能利用廉价。

这个模型比较简单,现实情况是,劳动力的储存和提取是不间断的,损失也是连续的、渐进的、长期的。只要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改变,除了第一代,每个人的工作都会打折。社区时间银行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时间银行也是如此。

因此,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时间银行在一代中,一定无法维持生计。事实上,所有国家的老年保障制度都存在问题。对于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养老保障制度,国家将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移动和修复。但对于自愿时间库来说,空间会小得多。

因此,如果时代银行能够大规模复制,它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并且将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估值惊人的大平台。另一方面,如果时间银行仅仅依靠参与者的善意,它们就没有取得大规模成功的机会。

当然,在社会上,基于人的善意、互助,甚至不求回报的心态,小规模的时间银行仍然具有其积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可以作为社区治理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平台和工具,但应该理解的是,它不具备大规模运作的逻辑。

(作者为上海财经法律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元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