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山现任美籍华人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水彩画的研究与开发。13岁开始学习绘画,14岁进入湖南美术学校,随王正德学习水彩画,20岁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黄铁山水彩画善于当地风情的山水画,善于利用绿色,作品湿润、抒情,深受国内外好评。

北非西海岸
曼哈顿
1715年,郎世宁首次将水彩画引入中国,这是一种在中国已有300多年的进口产品。从第一代中国水彩画家开始,他们的梦想就是创作中国自己的水彩画。徐元庆是水彩画的先驱,是土山湾博物馆培养的第一代水彩画家,他一方面学习水彩画,另一方面与任博念、吴昌硕一起学习中国画,将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应用于水彩画,在点、线加工上有着明显的中国兴趣。李铁甫早年在美国学习西方水彩画,但他在创作中大胆运用了中国的书写技巧,甚至在纸上作画,形成了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第一次碰撞。因此,老一辈水彩画家从一开始就有创作中国水彩画的想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作中国水彩画的梦想已经逐渐实现,无论从技术、构图、内容、色彩应用,现在国内水彩画都有着浓厚的中国风情。无形中,中国画画的微妙手法影响了水彩画的表达,形成了一幅中国水彩画。国外水彩画在中国的道路上也一致乐观。法国《世界水彩画》杂志主编珍妮说,世界水彩画正在引领潮流,下一个领导者可能是中国。美国水彩画协会会长尼古拉·西姆斯(Nicola Simms)也曾表示,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水彩画,他预测中国水彩画将引领世界。
利维坦的故乡
渔人码头
黄铁山认为,中国水彩画家应该树立自豪感,有自己的想法,探索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手段。他说,虽然水彩画起源于西方,但我们希望未来本土艺术家能把中国水彩画带到前线,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看到水彩画时,都能想到中国。"我们必须相信我们非凡的创造力,并对我们当地的艺术理论充满信心,"他说。目前,中国艺术理论存在一些混乱,理论家没有理论自信,盲目听取外界意见,这些人的文章往往晦涩难懂,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己的理论已经失去了信心,认为抄袭西方理论是高层次的。因此,要使作品得到公众的认可,首先要树立学术自信。
有一段时间,水彩画在中国是一种非常边缘的绘画。水彩画被描述为轻音乐,艺术家往往注重技术而鄙视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因此可以见证历史,代表时代变化的伟大作品寥寥无几。对此,黄铁山认为,水彩画发展的主流应该是现实主义,这里的现实主义是指广义的现实主义,即现实主义,是建立在再现对象的基础上的描绘。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更容易被各行各业的人理解和接受。写实绘画的道路非常宽广。绘画技巧和绘画心态也是相互依存的,绘画技巧是现实主义的武器,感情是艺术家的坚强后盾。以生活、自然获得灵感,用好的技巧和技巧去实践优秀的作品。
水彩画在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绘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中国水彩画要世界首先要有民族性格,没有民族性格就不能立足于世界,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审视中国的民族文化,才会明白中国艺术的价值。
如今,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浓发稀发的时期。中国水彩画在思想深度、艺术表现力、技术多样性和丰富性等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黄铁山说,我们的水彩画应该更加强调和不同。一声不是由音乐组成的,一种颜色不可能是色彩,一种味道也不好吃,只有不同才能相辅相成,艺术也是一样的,明暗、干或湿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国水彩画家应该吸收一百的长度,以适应语言等各种表达的绘画技巧。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水彩画的价值逐渐被市场发现,成为继中国画和油画之后的新宠。梦想,坚持,不移情,就能带来成功。
水彩画技巧的本质在于"得心应手",这是黄铁山多年从事水彩画的经验。
首先,要"让它动心"
必须锻炼自己的艺术眼力和感觉。绘画是视觉艺术,作者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都是以"看"为之道,艺术的感染力也从中诞生,画家的眼神,不仅用眼睛去看,更用"心"去看、去感知、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心动",进入艺术的不二之手。巴尔蒂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提出"创作一幅能够传达上帝,表达我所看到的现实之美的画作",倡导"把自己变成自然",从而表达了画家的"内在视野",这实际上是中国哲学"天与人合一"的体现, "外教的创造,中心的源泉"和"众神的结合"。伟大的画家梵高也符合这一理念,他的日记讲述了他绘画的秘密:在自然界中,我找到了感情和灵魂,我找到了触动我内心的那种东西。
比如:我(指黄铁山先生)创作的《金童深秋》(中国美术馆成立30周年收藏专展)是在湘西乡辛苦苦劳作一年,与农民有更深的感受。有一天在夕阳下,看到一位老农妇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他吃苦耐劳、毅力强、知足,既崇敬又不禁感到悲伤。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因此诞生了我的画。金色的傍晚灯光色调,老妇人蹲姿的整体造型和太阳谷的长直线,厚厚的毛巾和饱经风霜的手展质感,也给了我形式感的启迪。这些都是生命的恩赐,我只是依靠情感上的共鸣来理解。
第二,"掌握它"
行业善于拼搏,熟悉工艺,这是同样的工艺方式。巴尔蒂斯说,艺术首先是一门手艺,艺术从这里开始。作为一名水彩画家,应该诚实地学习工艺,长期的力量。这应该包括工艺的三个方面:
一是掌握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工艺。这是所有绘画技巧的基础,作为写实绘画,这种基本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现在水彩画的很多问题都不在于水彩画技术,而是在素描和色彩力量不足,所以造型松散,色彩薄弱,无法有坚实的表现力,不得不依靠所谓的"变形"和"单色"从欺骗中解脱出来,或者用水彩来试试运气。
第二,掌握水和色彩的艺术。"水"和"色"是水彩画的两个基本要素,水彩画也不存在。吴冠中先生对此进行了非常精辟的讨论:水彩画,其在"水"和"色"中的特征。不玩水的强度,它不如油画和粉色画表现那么强;遗憾的是,有太多的水彩画在创作"水无色"或"无色水",水彩画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它的魅力和竞争力。
水,是中国画家的强项,纸上的水画,中国画家有着独特的天赋,中国水墨画已经极为精彩,丰富的遗产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著名理论家王波民曾有过"中国画的'水法'",如:"调水油墨、墨带墨、破墨、水、水飞溅、水......",林林总,神秘无穷无尽,中国水彩画家若不能好的"水",真渴死在泉水的边缘。水彩画的水画之道,不仅在于常说的"水彩",更在于恰当、巧妙,在有机地展现画家的感受和艺术个性。老一代水彩画家冉曦的湿画法和王兆民的干画法,也得到了水的魔力。一般来说,水彩画可以采用干湿绘画的方法,使画面既有干裂秋风的意味,又更有与春雨的韵律,有骨有肉,虚拟现实生活。黄铁生是在湿纸上从湿画开始,迅速摊开一般色块的画面,然后到干画笔,或者干画部分逐渐深入描绘,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时间很重要。
第三,是用笔掌握水彩画的手艺。
使用笔是最具表现力的手段,以指挥"物之神"和作者的感受,也是水彩画之美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使用钢笔的方式,一定不能被忽视。中国画是最注重"色彩"和看"笔"的。笔对水彩画的要求有三个:一是笔的精度。一张纸,应该是各种各样,尽量少做画,这样中国画的要求是"下一支笔神,它的造型酷小","笔会有凹凸不平的形状"。用笔也符合自然规律,正如老水彩画家张美松所说:"用笔,不管横截面的转弯,都要说出脉络。出脉,水有图案,叶子也有质地。笔上应该有图案,图案必须合理、合理、合理、真实。"这其实是中国画中骨法老一代的水彩画家在这方面已经领先我们一步了,这种功夫并非不可避免。
黄铁山,1939年出生,湖南省东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湖南省文化历史博物馆馆长、湖南省文化联盟名誉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主要作品有《洞庭湖群画》、《摩洛哥小镇》、《利维坦故乡》、《金伴侣深秋》等,均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其中《金伴侣深秋》荣获第六届国家铜奖,并入选"中国美术馆成立30周年收藏特展"。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岳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黄铁山水彩画集》、《黄铁山作品选集》和《中国著名黄铁山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