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投资人说|专访达晨财智董事总经理陈泽:沿着产业脉络投资硬科技,科创板为硬科技发展护航

作者:科创板日报

《科成板报》(上海记者吴帆)消息至今,科创板航行至今已有两年多,至今,在科创板共登陆高新技术企业330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与芯片、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凸显了科创板大力扶持硬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示范效应。

总部位于深圳的风险投资公司大陈彩智经常出现在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股东名单上。作为最早以市场为导向的本地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大辰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一年。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家大辰投资企业登陆板块,占上市企业总数的近5%,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军工等战略性产业领域。无论是在首批科协上市企业中,还是在最新的科技50指数样本企业中,都可以看到大辰的身影。

"科技板、半导体等战略产业的引入带来了非常大的支持,为芯片设计、工艺设备、工艺材料等技术企业的真正技术实力打开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新窗口。大辰董事总经理陈泽对《科技局日报》表示,"科创板的成立,为公司开辟了新的上市渠道,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目光。随着资本市场价值属性的回归,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研究判断能力和产业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年磨一把剑,梅花香。通过二十一年的运营积累,大辰造就了一支集远见与深度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投资团队。

截至目前,大辰已管理25只基金,总管理资金超过360亿元,成功退出投资企业600余家,其中116家已上市,共有9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包括艾尔眼科、亿威锂电能源等。 网蔷薇科技、康信诺、明远云、上品楼、华友钴业,以及泰、吉比特、蓝光标、圣农开发、天宇食品、鼎宇买食品等众多上市公司,都是大辰过去投资的经典案例。

针对当前硬科技企业的发展机遇、大辰的硬科技投资理念等话题,《科成董事会日报》记者与大辰董事总经理陈泽进行了深入交流。

瑞石核心:中国领先的5G射频前端设备新秀,两年从零客户开发到营收超过1亿

大辰与瑞石崇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石崇信")"领带"是在2018年。同年8月,ReshiTroll完成了由大辰领衔的Pre-A轮融资,并于2020年10月完成了由华为哈勃科技投资领投的C轮融资。今年4月,瑞石核心完成了由广东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牵头的最新一轮融资。

虽然灵石芯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先的5G射频前端设备供应商之一,但对于大辰来说,投资锐石芯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当时,锐石芯还没有收到任何客户订单,甚至在投资完成的年底, 瑞石核心全年最终营业收入不到100万元。"对于当时的任何投资机构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早期的硬技术项目。

然而,仅仅两年时间,瑞石核心就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表现,证实了大辰当初的坚持和判断。陈泽告诉科委日报,"大辰在2020年对瑞石崇信再次加大投入,继续支撑其高速增长。目前,企业已公布董事会上市工作计划。"

为什么大辰当时敢于为一个2018年尚未接到客户订单、人不到20人的创业团队做出投资决策?

以科研为驱动投资,注重"长坡雪"轨道具有巨大发展空间,挖掘具有明星潜力的优质前期项目进行布局,是大辰一贯的投资策略。据陈泽介绍,瑞石核心的主要产品包括射频功率放大器(以下简称"PA"),包括射频前端器件,其典型客户是4G、5G手机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设备的厂商。

"我们认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从4G迭代到5G,用于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等无线通信的RF前端设备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由于5G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射频前端设备成本在无线通信终端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其复杂性将增加,这对相关设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具体而言,HPUE(高功率用户终端)、EN-DC(NR双连接)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将是射频前端技术面临的三大挑战。PA技术是5G应用背景下最核心的技术挑战,而灵石核心支持EN-DC、4G HPUE和5G N41兼容的射频前端组件,为5G的商业化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用于4G和5G移动通信的终端PA器件基于典型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GaAs,具有宽带、高频、高压等特性。从事这类特种半导体器件研发的企业,关键点能否最终做大做强,不仅在于技术实力水平,能否得到产业链的支持,特别是来自上游供应链的认可和支持,从长远来看是其综合实力的充分体现。目前,从全球来看,无论是砷化镓制备工艺的先进性,还是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可靠性,台湾稳定的半导体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中国大陆地区的砷化物晶圆代工企业如三安光电等,也在追赶快速发展的势头。大辰对瑞石核心的全面判断,是基于产业链结构及其背后的相关逻辑。

作为一支以Fab-lite模式运营的半导体器件团队,Reshi Core务实专注,锐意进取,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经过严格的市场测试。瑞石芯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迭代效率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得到了全球领先的砷化物化合物半导体供应商的战略支持,其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领先于国内同行,具有成长为国频器件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创业团队之一的巨大潜力。陈泽回忆道。

核心电子、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大辰智能制造投资团队投资的重点领域。在陈泽看来,决定硬科技企业最终成功的竞争要素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

"例如,在半导体和芯片行业,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和交付方面的能力建设是我们判断公司最终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点;特别是制造企业能否得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大力支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技术竞争力同样重要。

资本热销A股半导体板块,需要专业包容,同时摒弃投机,紧跟其后

在IT基础设施的核心供应链中,半导体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正常运行的基石,是决定IT产业链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半导体和芯片产业发展正在加速,中美贸易摩擦和美国在当前中国高科技产业遏制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国内许多半导体相关企业迎来了一段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据《科学与芯片日报》记者了解,国内一家从事模拟芯片设计业务的公司,目前市值已超过800亿元,而两年前,该公司的市值还不到100亿元。

在陈泽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质变引起的量变规律。"事实上,复杂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实现了高度全球化的分工和协作,但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以华为技术为代表的系统应用企业,为国内上游芯片企业打开了验证和采购的机会之窗,后者已经跟随下游应用创新,不断迭代自己的工艺设计和架构。 改进机会,这是非常关键的。排除热钱效应和资本泡沫,如此巨大的调整是国内多家芯片企业上市完成后仍在发展和进步的体现。"

国内半导体和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工业体系取得长足进步的缩影,人们非常兴奋。从长远来看,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商业导向,工业技术和高端制造都值得长期关注。

同时,陈泽还表示,在硬科技领域要实践真正的价值投资,需要足够的专业精神和耐心:"从创业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基于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和要求,留给投资者等待企业成长的等待时间通常不超过10年。然而,先进制造业在技术驱动下,无论是从商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产品成熟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都需要尊重行业的客观规律,避免"弯加速、急于实现"的浮躁心态,尤其是在国内基础相对薄弱的领域,毕竟工业产品如果不经过反复迭代, 很难稳定并达到完美。因此,对硬技术的投资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比互联网和消费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对于技术产品在转换过程中的商机,全方位的风险,以及足够长的长期资金生存时间和运行决心,甚至是最基本的储备专业知识,是我们作为硬技术投资者最终可以获得正投资回报的必要条件。"

企业评估体系重构,科技板为发展硬科技保驾护航

《科创板业日报》记者了解到,已完成A股上市的一家激光加工设备和系统集成商,其近期市值近400亿元,同时另一家从事激光加工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的科技板企业,其近期市值已突破500亿元, 但与两家2020年营收数据相比,两家公司的规模业绩有"至少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为什么两家上市公司在同一激光制造行业面对收入规模的巨大差距,市场价值走势却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陈泽看来,上市公司估值体系的调整反映了当前科创板市场参与者投资理念的整体转变。"企业价值的判断不再仅仅由收入和利润规模等财务因素决定。对于真正掌握了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即使营收量尚未达到相当规模,市场也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同时,国产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创投机构进入,原本相对冷硬的技术投资轨道已经进入了激烈竞争的阶段。"

在宏观政策方面,对科技公司和硬科技企业的重视程度也呈积极上升趋势。今年4月16日,证监会对一年前发布的《物业评估(试行)指引》进行了首次修订。本次修订是根据科创板卫生情况,参照上市公司去年整体业绩作出积极调整,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科创板的准入门槛,支持和鼓励科技板科技企业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完成上市, 更好地巩固科技板和资本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行业。

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基础研究经费占科研经费的比例要从2020年的6.16%提高到2025年的8%以上,落实和完善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制造企业研发费用加扣除比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可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作为一家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沉淀多年的风险投资机构,大辰一直在努力工作。"无论是以瑞石芯为代表的关键元器件,还是以忠旺软件为代表的产业软件,大辰一直沿着子产业的特定脉络,全方位的视角看产业链上下游,识别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为我们挖掘和判断潜在项目增添了更加系统和前瞻性的底色。"陈泽说。

随着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逐步应用,我国经济将进入高质量长期创新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理解并耐心陪伴硬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发展壮大,将有机会获得优良的回报。

展望未来,中美之间长期、复杂的博弈,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世界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面临调整。在此背景下,陈泽表示,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升级是决定我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相信随着科创板的发展和注册制度的完善,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将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支持, 进而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