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投資人說|專訪達晨财智董事總經理陳澤:沿着産業脈絡投資硬科技,科創闆為硬科技發展護航

作者:科創闆日報

《科成闆報》(上海記者吳帆)消息至今,科創闆航行至今已有兩年多,至今,在科創闆共登陸高新技術企業330家,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與晶片、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凸顯了科創闆大力扶持硬科技企業成長發展的示範效應。

總部位于深圳的風險投資公司大陳彩智經常出現在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東名單上。作為最早以市場為導向的本地風險投資機構之一,大辰自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二十一年。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6家大辰投資企業登陸闆塊,占上市企業總數的近5%,覆寫了新一代資訊技術、智能制造、醫療健康、軍工等戰略性産業領域。無論是在首批科協上市企業中,還是在最新的科技50指數樣本企業中,都可以看到大辰的身影。

"科技闆、半導體等戰略産業的引入帶來了非常大的支援,為晶片設計、工藝裝置、工藝材料等技術企業的真正技術實力打開了進入資本市場的新視窗。大辰董事總經理陳澤對《科技局日報》表示,"科創闆的成立,為公司開辟了新的上市管道,吸引了多家投資機構的目光。随着資本市場價值屬性的回歸,對風險投資機構的專業研究判斷能力和産業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年磨一把劍,梅花香。通過二十一年的營運積累,大辰造就了一支集遠見與深度研究相結合的專業投資團隊。

截至目前,大辰已管理25隻基金,總管理資金超過360億元,成功退出投資企業600餘家,其中116家已上市,共有96家企業在新三闆挂牌,包括艾爾眼科、億威锂電能源等。 網薔薇科技、康信諾、明遠雲、上品樓、華友钴業,以及泰、吉比特、藍光标、聖農開發、天宇食品、鼎宇買食品等衆多上市公司,都是大辰過去投資的經典案例。

針對目前硬科技企業的發展機遇、大辰的硬科技投資理念等話題,《科成董事會日報》記者與大辰董事總經理陳澤進行了深入交流。

瑞石核心:中國領先的5G射頻前端裝置新秀,兩年從零客戶開發到營收超過1億

大辰與瑞石崇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石崇信")"領帶"是在2018年。同年8月,ReshiTroll完成了由大辰領銜的Pre-A輪融資,并于2020年10月完成了由華為哈勃科技投資領投的C輪融資。今年4月,瑞石核心完成了由廣東省半導體與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牽頭的最新一輪融資。

雖然靈石芯已經成長為行業領先的5G射頻前端裝置供應商之一,但對于大辰來說,投資銳石芯在當時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當時,銳石芯還沒有收到任何客戶訂單,甚至在投資完成的年底, 瑞石核心全年最終營業收入不到100萬元。"對于當時的任何投資機構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早期的硬技術項目。

然而,僅僅兩年時間,瑞石核心就是一個高速成長的表現,證明了大辰當初的堅持和判斷。陳澤告訴科委日報,"大辰在2020年對瑞石崇信再次加大投入,繼續支撐其高速增長。目前,企業已公布董事會上市工作計劃。"

為什麼大辰當時敢于為一個2018年尚未接到客戶訂單、人不到20人的創業團隊做出投資決策?

以科研為驅動投資,注重"長坡雪"軌道具有巨大發展空間,挖掘具有明星潛力的優質前期項目進行布局,是大辰一貫的投資政策。據陳澤介紹,瑞石核心的主要産品包括射頻功率放大器(以下簡稱"PA"),包括射頻前端器件,其典型客戶是4G、5G手機和物聯網無線通信裝置的廠商。

"我們認為,随着移動通信網絡從4G疊代到5G,用于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等無線通信的RF前端裝置将迎來快速發展的市場機會。由于5G系統複雜性的增加,射頻前端裝置成本在無線通信終端中的比重将進一步增加,其複雜性将增加,這對相關裝置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具體而言,HPUE(高功率使用者終端)、EN-DC(NR雙連接配接)和MIMO(多輸入/多輸出通信技術)将是射頻前端技術面臨的三大挑戰。PA技術是5G應用背景下最核心的技術挑戰,而靈石核心支援EN-DC、4G HPUE和5G N41相容的射頻前端元件,為5G的商業化提供了充足的支援。

用于4G和5G移動通信的終端PA器件基于典型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GaAs,具有寬帶、高頻、高壓等特性。從事這類特種半導體器件研發的企業,關鍵點能否最終做大做強,不僅在于技術實力水準,能否得到産業鍊的支援,特别是來自上遊供應鍊的認可和支援,從長遠來看是其綜合實力的充分展現。目前,從全球來看,無論是砷化镓制備工藝的先進性,還是大規模量産能力的可靠性,台灣穩定的半導體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中國大陸地區的砷化物晶圓代工企業如三安光電等,也在追趕快速發展的勢頭。大辰對瑞石核心的全面判斷,是基于産業鍊結構及其背後的相關邏輯。

作為一支以Fab-lite模式營運的半導體器件團隊,Reshi Core務實專注,銳意進取,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并經過嚴格的市場測試。瑞石芯在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和疊代效率的核心競争優勢的基礎上,得到了全球領先的砷化物化合物半導體供應商的戰略支援,其産品品質和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領先于國内同行,具有成長為國頻器件領域最具競争力的創業團隊之一的巨大潛力。陳澤回憶道。

核心電子、高端通用晶片、基礎軟體、先進裝備制造等技術密集型産業,是大辰智能制造投資團隊投資的重點領域。在陳澤看來,決定硬科技企業最終成功的競争要素并不局限于技術層面。

"例如,在半導體和晶片行業,供應鍊管理、品質控制和傳遞方面的能力建設是我們判斷公司最終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點;特别是制造企業能否得到産業鍊上下遊的大力支援,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技術競争力同樣重要。

資本熱銷A股半導體闆塊,需要專業包容,同時摒棄投機,緊跟其後

在IT基礎設施的核心供應鍊中,半導體是整個電子資訊産業正常運作的基石,是決定IT産業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半導體和晶片産業發展正在加速,中美貿易摩擦和美國在目前中國高科技産業遏制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國内許多半導體相關企業迎來了一段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據《科學與晶片日報》記者了解,國内一家從事模拟晶片設計業務的公司,目前市值已超過800億元,而兩年前,該公司的市值還不到100億元。

在陳澤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質變引起的量變規律。"事實上,複雜的半導體産業鍊已經實作了高度全球化的分工和協作,但在目前的宏觀背景下,以華為技術為代表的系統應用企業,為國内上遊晶片企業打開了驗證和采購的機會之窗,後者已經跟随下遊應用創新,不斷疊代自己的工藝設計和架構。 改進機會,這是非常關鍵的。排除熱錢效應和資本泡沫,如此巨大的調整是國内多家晶片企業上市完成後仍在發展和進步的展現。"

國内半導體和晶片産業的蓬勃發展,作為中國工業體系取得長足進步的縮影,人們非常興奮。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商業導向,工業技術和高端制造都值得長期關注。

同時,陳澤還表示,在硬科技領域要實踐真正的價值投資,需要足夠的專業精神和耐心:"從創業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基于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和要求,留給投資者等待企業成長的等待時間通常不超過10年。然而,先進制造業在技術驅動下,無論是從商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産品成熟度的角度來看,投資者都需要尊重行業的客觀規律,避免"彎加速、急于實作"的浮躁心态,尤其是在國内基礎相對薄弱的領域,畢竟工業産品如果不經過反複疊代, 很難穩定并達到完美。是以,對硬技術的投資将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比網際網路和消費獲得更多的回報。是以,對于技術産品在轉換過程中的商機,全方位的風險,以及足夠長的長期資金生存時間和運作決心,甚至是最基本的儲備專業知識,是我們作為硬技術投資者最終可以獲得正投資回報的必要條件。"

企業評估體系重構,科技闆為發展硬科技保駕護航

《科創闆業日報》記者了解到,已完成A股上市的一家雷射加工裝置和系統內建商,其近期市值近400億元,同時另一家從事雷射加工系統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産的科技闆企業,其近期市值已突破500億元, 但與兩家2020年營收資料相比,兩家公司的規模業績有"至少一個數量級的差距"。

為什麼兩家上市公司在同一雷射制造行業面對收入規模的巨大差距,市場價值走勢卻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陳澤看來,上市公司估值體系的調整反映了目前科創闆市場參與者投資理念的整體轉變。"企業價值的判斷不再僅僅由收入和利潤規模等财務因素決定。對于真正掌握了核心競争力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即使營收量尚未達到相當規模,市場也願意給予更高的估值。同時,國産化已成為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創投機構進入,原本相對冷硬的技術投資軌道已經進入了激烈競争的階段。"

在宏觀政策方面,對科技公司和硬科技企業的重視程度也呈積極上升趨勢。今年4月16日,證監會對一年前釋出的《物業評估(試行)指引》進行了首次修訂。本次修訂是根據科創闆衛生情況,參照上市公司去年整體業績作出積極調整,進一步明确和提高了科創闆的準入門檻,支援和鼓勵科技闆科技企業真正具備核心競争力完成上市, 更好地鞏固科技闆和資本市場的整體素質和行業。

同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确提出,基礎研究經費占科研經費的比例要從2020年的6.16%提高到2025年的8%以上,落實和完善稅收政策,支援科技創新,落實企業基礎研究投資稅收優惠政策, 提高制造企業研發費用加扣除比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形成可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作為一家在技術密集型産業中沉澱多年的風險投資機構,大辰一直在努力工作。"無論是以瑞石芯為代表的關鍵元器件,還是以忠旺軟體為代表的産業軟體,大辰一直沿着子産業的特定脈絡,全方位的視角看産業鍊上下遊,識别企業的發展路徑。這為我們挖掘和判斷潛在項目增添了更加系統和前瞻性的底色。"陳澤說。

随着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的逐漸應用,我國經濟将進入高品質長期創新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并耐心陪伴硬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的發展壯大,将有機會獲得優良的回報。

展望未來,中美之間長期、複雜的博弈,新冠疫情的深遠影響,世界競争格局正在重塑,全球産業鍊分工面臨調整。在此背景下,陳澤表示,技術創新和制造業更新是決定我國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實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相信随着科創闆的發展和注冊制度的完善,對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企業将提供更加充裕的資金支援, 進而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最終推動中國産業轉型更新和創新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