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霓虹下的香港

作者:新周刊
霓虹下的香港

霓虹灯标志见证了香港的繁荣和变化,从中您可以触摸到其城市氛围,文学氛围和城市竞争力。香港每年约有3,000个"未经授权"的标志被拆除,但霓虹灯标志仍然不死。

温/丁晓杰

"二三十年前,我只在这里。当我晚上沿着弥敦道开车时,我看到几乎所有的霓虹灯标志,这是晚上最常见的。我实际上不知道如何阅读这些标志,但它们似乎提醒我:"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他们说,'嘿,清理一下自己。你有很多东西要学。'"

在最近一部名为《霓虹影》的短片中,澳大利亚人杜克峰回忆了他第一次访问香港时的视觉冲击。后来在他与王家伟合作的电影中,香港的天空从来都不是黑暗的,而是总是在灿烂的灯光下摇曳。这是一个植根于城市霓虹灯情结的局外人,"一个令人眼花缭乱,华丽的世界"。这是一个如果不小心就会陷入困境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真理的世界。"

杜可峰的短片是今年夏天在香港西九文化区上映的《霓虹灯》。香港探索霓虹灯展览的一部分。"霓虹灯标志代表着一个变化之城,一个霓虹灯标志变得越来越过时和消失的城市。在策展人陈伯康的心目中,香港的霓虹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深,因为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夜总会和餐馆,还有药店、裁缝,甚至眼镜和五金店,霓虹灯招牌已经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霓虹灯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故事,可以说是谷歌地图的前身。

霓虹下的香港

"香港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招牌,这绝无法与其他城市相提并论。陈先生在美国出生和长大,于1997年首次体验香港的霓虹灯标志,那是香港统一前几周。"我住在尖沙咀的一家酒店,从我的房间可以俯瞰维多利亚港,这是一片美丽的霓虹灯海洋。香港霓虹灯招牌的另一个记忆是中环的巨型翠华招牌,我相信所有游客都去过那里。"

當時,陳先生並不知道,作為城市象徵的霓虹燈,已經在香港閃耀了60年。自1932年克劳德霓虹灯在香港开设工厂以来,霓虹灯标志无处不在。为了从多个角度恢复香港的霓虹灯外观,30多年后,陈伯康采用了"霓虹灯标志。"香港探索霓虹灯"计划,向网友征集超过4000张香港霓虹灯标志图片,打造出目前最完整的香港霓虹灯地图。

今天的霓虹灯爱好者可以按照这张地图到每个朝圣地点。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九龙的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地区,"沿着弥敦道及周边街道,你可以找到无数具有当地特色的霓虹灯标志,包括夜总会、餐馆和百货公司。"另一条繁忙的路段是在湾仔,"那里,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老餐馆外,您还可以找到带有外国色彩的酒吧标志,大多集中在卢巴多的LokKe Road附近,与过去香港的殖民地色彩密切相关。中环和上顺的街道也是绝佳的选择,"集中在中半山扶手电梯区,除了一些老式的商店外,还有很多艺术商店。

在收集到的作品中,陈先生看到了一些香港最具标志性的霓虹灯招牌,这些霓虹灯招牌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闪闪发光:"中国皇宫夜总会巨大的金橙色霓虹灯招牌挂在街上,描绘了皇冠上的圆顶;那是香港霓虹灯最辉煌的时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弥敦道几乎占据了整栋建筑立面的巨型霓虹灯标志,以及1970年改造的美国香烟"国王"标志的顶层,以挤出"龙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霓虹灯标志, 成功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霓虹灯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故事,从中你可以看到城市的竞争力,因为商人希望他们的霓虹灯标志超过其他人。霓虹灯标志也区分不同的地区,如夜生活;它们是帮助我们在城市中找到道路的一种方式,这是谷歌地图的前身;它的一些前辈说霓虹灯标志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陈说。

霓虹下的香港

霓虹灯的含义几乎从未改变,它是鱼龙混花的世界,是繁荣背后的孤独深渊。

如果说城市美好生活中的霓虹灯见证了香港街头烟火氛围的变化,那么在1995年的香港电影《堕落天使》中,它们以浪漫和痴迷的方式向香港以外的观众展示了这座城市神秘的一面。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University of Paderborn)教授克里斯托法·里巴特(Christopha Ribbat)在《脉搏静止:霓虹灯历史》(Pulse Still: A Neon History)一书中写道:"在一个寒冷的雨夜,一个年轻人全副武装地去上班。他离开家,坐小巴到湾仔骆家道,路过霓虹灯招牌:"名人夜总会"、"OK"、"李唇吧"、"百老海酒馆"、"石王桑拿",其中一些他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林的签名,有汉字,也有英文字,有水平线、直线、曲线、小圆、半圆、大圆、正方形和外圈内圈的图案,为夜空增添红、绿、黄、粉色、浅蓝色等颜色。这些颜色,字母,线条和符号都反映在地面上的水面上,以及小巴的玻璃窗上。小巴后视镜中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一丝笨拙、摇摆不定,甚至还有一丝天真,而他正在杀人的路上。"霓虹灯招牌,就像侦探故事中通常的邪恶催化剂一样,给外人带来了香港的想象力:"这个城市有多重人格,分为各种光环。"

"王家伟和杜克峰的电影无疑是标志性的,从他们的镜头来看,香港是一座由霓虹灯招牌建造的城市。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在他们的电影中看不到真正的霓虹灯标志,但它们都在大气中,反映在角色和城市中,即使你没有看到霓虹灯标志。霓虹灯招牌似乎就在那里,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展示了霓虹灯招牌如何彻底渗透香港,如何为这座城市增添神秘感。陈说,霓虹灯标志在20世纪被用作视觉艺术和电影的材料,提供了一种"阅读"城市面孔的新方式。

霓虹下的香港

王家伟之前,在20世纪60年代,电影《苏茜黄世界》,闪耀在湾仔骆家路的霓虹灯,先是将《东方明珠》红灯区形象呈现给世界,也让这座霓虹之城成为色彩的化身。

同样是情欲,小说文本的霓虹灯标志更早。据香港小说家潘国玲介绍,霓虹灯招牌最早出现在香港文学中,是曹娭仁1954年的小说《酒店》。小说一开始就写到,1949年大陆政权易手,年轻的滕志杰和父亲黄明忠来到香港,黄明忠也是理发师房的舞者。场景描述如下:"他走出M理发店的侧门,抬起头,上面有一个霓虹灯标志,上面写着"Clear Dance"。从这部小说来看,霓虹灯的含义几乎没有改变,它是一个鱼龙混花的世界,是繁荣背后孤独的深渊。

1987年,大明派系在《今夜星光灿烂》中感伤地唱道:"灯在亮,失望的孩子们,请看一看这座光辉的城市。然后梅赛德斯奔驰,心中的怀疑,恐怕这个光明的城市,闪耀着这个。在潘棣棠看来,陈少奇的歌词将霓虹灯隐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香港转型期的不确定性做出了判断"。

霓虹下的香港

霓虹灯标志就像城市的黑胶唱片,虽然它们无法与LED竞争,但它们总是有其吸引力。

当陈先生试图用各种文本恢复真实的香港霓虹灯背景时,他发现最重要的问题是其背后的工作精神。最受欢迎的视频名为"霓虹灯标志的制作",在短短12分钟内在YouTube上观看了115,000次。

"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制作霓虹灯标志的工艺,解释了霓虹灯标志的原理,还讲述了工匠如何保持消失的工艺,使霓虹灯标志更加人性化。陈伯康也曾与专门研究霓虹灯标志的书法家交谈,他睁开眼睛:"他提到,不同类型的行业倾向于选择具有不同风格的北魏风格,例如下车医院和武术博物馆,因为它的形象更加雄伟。他还引入了不同的霓虹灯标志制作技术,以产生不同的类型效果。这提醒我们,霓虹灯标志是艺术与科技、书法与工艺的结合。"

"对我们来说,霓虹灯标志应该继续挂在他们的'自然栖息地':街道上。但事實上,香港的霓虹招牌在過去十年迅速退縮,而陳先生所在的西九文化區的M-Plus文館有兩個1970年代的霓虹招牌:觀塘的觀塘公凾招牌和西營板森美餐的公牛形霓虹燈招牌,曾經是香港的地標, 最终从城市规划中移除。

霓虹下的香港

自2006年以来,香港每年约有3,000个"未经授权"的标志被拆除。"霓虹灯。在香港「发现霓虹灯」的前两个星期,仅在弥敦道上就有八个霓虹灯标志被拆除。"霓虹灯标志就像城市脸上的黑胶唱片,虽然它们无法与LED竞争,但它们总是有其吸引力。像陈先生这样的爱好者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越来越多的霓虹灯标志将被更节能、更便宜的LED所取代。

"我觉得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抱怨光污染,就像住在郊区,抱怨树木太多一样。我并不是说这些问题不严重或需要解决,但人们应该欣赏构成我们城市的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陈某与许多沉浸在霓虹灯制作中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他们都意识到霓虹灯标志的光辉岁月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未来已经消失了:"霓虹灯标志仍然没有死,但它们与过去和现在不同。它们可能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并被想要制作特效的艺术家,咖啡店或酒吧所采用,但它们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