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制作了由刘琼、梁柏罗、孙道林、李伟等人执导的冒险剧情片《兵站51》,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地下党为支援苏中抗日基地而运送军事物资的故事。

车站 51 海报
1943年,上海地铁党物资站51站被叛徒出卖,苏中新四军的补给渠道被切断。为了尽快恢复对新四军物资的供应,新四军年轻干部梁洪奉命到车站工作,以帮派头目范金生弟子"小老板"的名义掩护,开展了一系列地下活动。梁红这个角色也让他的角色,22岁的演员梁柏罗,声名鹊起。
"小老板"梁红的原型是电影《兵站51》的编剧之一张维清。当年,张玉清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后勤部军需处处长,受苏玉司令命令到上海进行新四军军物资的运输,片中很多情节点都是他自己的经历。
"士兵站51"
1943年,张玉清奉命在上海设立秘密军事基地,收集生产火炮所需的无缝钢管,以及无线电设备、印刷设备、西药、油墨等战略物资。
通过苏北青龙港洪钢"老人"潘海鹏介绍,张维清作为商人,来到黄浦江旁的吴渨镇,沿江路24号——宝丰渔线。渔行老板蒋永清看到张伟清生意大了,人是警觉灵活,善于打交道,让他在宝丰渔银行当"小老板(代理)"。
至此,新四军第一师和苏中军区上海地下物资收集小组秘密联络点在宝丰渔线扎根。
新四军第一师及苏中军区上海采购团原址
1944年,张玉清收集了一批无缝钢管,并通过江南造船厂地下党员协助加工了一批迫击炮桶和炮塔等10余吨物资,需要紧急运到苏基地。为了顺利通过,张玉清通过伪海防舰长胡老九买下,伪海军司令员的联络官买了出口证书,假装是走私犯,贿赂了日本电信有限公司的韩国司机,得到了敌海军的补给车和伪海防团哨兵舰。
张伟清(左二)
之后,张利用这些关系开始了买卖的"生意"。他把黄花鱼、油、小麦、玉米等从苏贝运到吴卫镇卖,然后从其他同志到上海地区购买草绿布、白报、印刷纸、车床、生铁等军用物资,然后打着"和平军"的旗号,一艘又一艘船运走。张玉清每次与战友接触,都是身穿黄色制服,戴着日本军帽,戴着刺刀,作为"和平军"的掩护,通过海关、水警等海关、水警等海关,源源不断地将苏中新四军基地运送大量军事物资。
张先生和张太太
除了张伟清,新四军的"小老大"还有很多,他们潜入上海、镇江、扬州等地,身份不同,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与敌人巧妙周旋,采购了大批钢铁、五金、化工原料和机床设备,集结了技术人员, 为新四军的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拍摄于1961年的《51车站》,从今天起60年后,重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演员的敬业和剧情带给我们的紧张、兴奋,感觉到地下党的工作并不容易,这是一部深刻而真正的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