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空出差”归来,凯旋激荡奋斗足音 | 人民锐见

从海拔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核心模块开始,一辆小型载人飞船重返蓝地,在天地之间架起了一条壮丽而美丽的轨迹。英国夏令时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航天员博海生、刘波明、唐洪波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沙漠东风着陆点,返回地球家园三个月。

这相隔5年,神舟载人飞船再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往返世界的壮举,标志着中国在空间站建设阶段实现了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对中国空间站项目按计划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神舟12名宇航员在空间站综合体中工作和生活了90天,创造了中国宇航员在太空中度过的时间的新纪录,也为未来的飞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神舟XIF的成功回归,刷新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进度,提高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能力。

“太空出差”归来,凯旋激荡奋斗足音 | 人民锐见

2021年9月17日,神舟XIA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点。这是航天员博海生(中)、刘伯明(右)、唐洪波安全顺利地走出太空舱。新华社

从宇航员从太空舱中走出太空的那一刻熟悉的笑脸,我们确信中国航天事业是另一个进步。作为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神舟十二号具有重要意义,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打造"一刀切"的中国空间站综合体,打造中国"太空新家",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成功完成两次太空行走......从"太空日"到"太空90天",它不仅跨越了日子,也跨越了中国太空进步的步伐;比较中国航天员7次"太空旅行"的条件和经历,变化是为了实现攀登高度的天空梦想和空间科技的飞跃,同样是航天员永远拥有国家最伟大的心脏,以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开拓进取。

从年轻沉着、冷静自信的宇航员脸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航天的精神准则。火箭发射倒计时密码清脆自信,火箭、航天器组装车间内部拧紧螺丝,宇航员走出太空舱时地面支援团队集中注意力......从弱水岸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南海沿岸的文昌发射场,到海洋上空的主要空间站、太空测量船,是无数宇航员共同举起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建造中国空间站。为了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回程方式迎接航天员,着陆点地面搜救队员常年准备,不时穿越无人区,在高原草原、沙漠戈壁不怕暴风雨和寒热,练习优秀的搜救技能。几代航天员创造了"特困、特战、特攻能力、特献身"的载人航天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断激励和弘扬一代又一代航天员的真诚奉献、奋斗不止于此。

从喜乐世界的互动中,我们也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带来的美好与喜悦。"太空旅行"的体验越来越丰富,不仅让宇航员更加自信,也让熟悉天空场景的人从宇航员的太空生活中找到乐趣。航天员与奥运冠军的"太空对话"被推上了热搜;宇航员在拍摄美丽的照片时更加令人振奋;有人笑称,"神12号"宇航员"太空旅行"三个月前,正好赶上中秋节......在太空的精彩生活、太空惊艳的大片、太空的热门话题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支撑着与星辰交织的梦想纽带。这种纽带与年轻人探索太空的好奇心相吻合,激励着成年人不要被困难打败,同时也拉着每个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于建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