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家“神兽”对奥特曼卡片着魔了吗

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收集奥特曼卡,花费数十万元,有的从家里偷钱或者借钱买卡,让一些父母苦恼不已。

阿尔特曼卡之所以在未成年人中盛行,除了盲选形式和稀有收藏的诱惑外,还可能与同龄人之间建立社会关系有关,未成年人通过积累、交换、赠送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共同语言,寻求新的友谊。

在制度层面,规则和红线必须划定在具有赌博性质的"盲箱"和"纸袋"上。家长应及时发现和引导,监管部门应惩治生产销售"盲盒"牌的门店,学校应明确禁止打"盲盒"牌。

□ 陈磊,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见习记者孙天柱

9月10日下午5点30分.m,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门口,放学后走出校门的五年级学生李琳迅速拉起妈妈穆女士,赶到附近的市场,来到文具摊位,熟练地拿起两袋奥特曼卡片。以每包5元计算,穆女士支付了10元。

还没出来,李林就撕开了其中一个卡袋。"它又被'砸碎'了,没有一张好牌。他赶紧回过头,对自己说,然后把卡袋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

"我的孩子对altman卡片就像魔术师一样,每天缠着我买他们,现在他们有几本书。穆女士无奈地摇了摇头,告诉记者。

还有更多像李琳这样的小学生痴迷于奥特曼卡。

新学期开学后,《法治日报》记者走访发现,有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收集奥特曼卡,花费数十万元,有的还在家里偷钱或借钱买卡,因为与同学卡比较或为了得到对方的稀有卡甚至打架行为也时有发生, 让一些家长苦恼。

店就在学校门口旁边

学生在卡片上花费数千美元

李琳的《关爱》有一年,他收集了奥特曼卡,其中大部分是在学校附近的平民市场文具摊位购买的。

穆女士说,这个夏天,她带着李琳回家,儿子随身带着一本阿尔特曼卡的书,平时除了和小伙伴一起疯狂奔跑之外,闲暇就是翻阅卡片,一边翻阅奥特曼的名字,"背上文字记不清,阿尔特曼的名字记得很清楚。

8月初,由于疫情防控学校建议学生早日返回北京,李琳开始计划购买阿尔特曼卡,开学仅两周后,他就买了三张卡。

在李琳买卡摊位时,记者看到,这个摊位货架只有10平方米左右,摆满了各种奥特曼卡,每个包的价格从两三元到三五十元不等。

李琳告诉记者,他买的5元卡袋有8张卡,在买之前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卡,像抽烟的"盲盒",买完后撕开卡袋,可能会"砸",也可能抽出一两张"好卡"。

所谓"砸",就是卡袋里全是普通的卡牌,没有稀有的牌,很多学生会把这些普通的牌扔到一边或者直接扔进垃圾桶。所谓"好卡",即Altman卡稀有卡,如XR卡(激光全星卡)、SSR卡(全星卡)、HR卡(升级版3D卡)等。

李琳说,他的班上有36个人,其中至少有一半人买过或收藏过奥特曼的卡牌,"我牌上最多的"。穆女士告诉记者,仅仅一年时间,李林就花了几千元买了奥特曼卡。

记者询问卡片的销售情况,店里表示"卖得很好,孩子很喜欢"。

记者走访了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天津市、漳州区附近一些学校附近的民营市场和文具店,发现大部分销售的阿尔特曼卡,价格在几元到几十元。甚至在小学门口旁边就有一家卖Altman卡的文具店,放学后还有很多小男孩缠着父母买卡。

收集卡在许多地方的小学很普遍

父母不知道魔法在哪里

李琳在校外足球俱乐部学习足球,队友赵马的家人住在北京市海淀区,当时他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赵马"卡龄"已经3年了,已经收集了几本卡片,他的卡片都是从学校附近的实体店,或者从网上买的。

在这些奥特曼卡牌中,赵麻最喜欢的是一套奥特曼周年纪念卡。去年冬天,他的父亲在他的球队获得足球一等奖后奖励了他。

说起这套卡,赵马宇谈到了——一共64张卡,分为两类包装,一种是固定包,包括XR卡2张,固定卡30张;此外,商家附有卡砖1块,收藏书。

赵马的父亲赵鹏告诉记者,这张卡他花了350多元在网上买到。他说,这个孩子特别喜欢Altman牌,他用这张牌来激励孩子玩得好,孩子们在打开包装时欢呼雀跃。

记者登录赵鹏表示,网上购物平台,看到各种品牌的奥特曼卡,其中一个品牌的奥特曼卡旗舰店有16.9万人关注,在售20多种卡。一些Altman卡组的售价高达几百元人民币,有些卡的售价高达20万多元。

赵鹏有点担心,看到赵马越来越沉迷于阿尔特曼卡。

在采访中,几位家长表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喜欢Altman卡。

"我不认为这些卡片有价值,我不知道卡片的魔力在哪里,但是当孩子们有空时,他们会摆弄并谈论卡片飞舞,"穆女士说。"

更让穆女士难以理解的是,儿童足球队,每个人都在收集奥特曼牌。有一次,球员们在训练休息时间聊起了牌,教练不得不提出要求,然后把牌拿到训练场,没收了。

不仅在北京,根据公开信息,altman卡在多地方学生社区中变得流行起来。2月,刘女士的儿子在山东省青岛市,在短时间内花了4000多元买了Altman卡,8月,广东省中山市的一个7岁孩子从家里偷了2500元钱买Altman卡。

住在天津市泸州区的单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单晓今年上五年级,班上52个人中有30多人买过贺卡。肖珊有3年以上的购卡经验,几乎每周花十几元钱买奥特曼卡。

为卡牌而战

父母呕吐"玩疯了"

看到儿子如此沉迷于阿尔特曼卡,穆女士开始限制他的零花钱,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更加痛苦。

暑假回家后,爷爷给李琳一岁的妹妹500元见面的礼物,一眨眼,李琳就从姐姐手里拿走了200元。为了省钱买卡,李琳开始在家里收集快递纸箱和塑料瓶,并作为废品出售。

赵麻的做法是把一些重复的卡片卖给同学和卡片朋友。

赵鹏告诉记者,最近他的儿子赵马卖给学生,价格每张30元4张,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他,并让他把钱还给同学,"这件事如果其他家长知道,也不要来找我们?这怎么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做到呢?

这不是赵第一次卖卡。今年年初,赵马华以2.5元的价格从一位同学那里买了一张卡片,以5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位同学。不久前,他还把一张牌转给了球队的一名队友,向对方收取了15元。

赵鹏觉得钱不多,没有插手纪律,没想到赵马会把这当成生意。赵马认为,同学和队友之间转移牌是你的愿望,没有任何借口。

单先生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在他儿子的学校里,有小学生借钱给同学买阿尔特曼卡,甚至有的小学生看到学生买稀有卡直接在手上抢,没有抢到。

打斗发生在校门口,当时是中午,在校门口的店里,一个男同学抽出了一张罕见的UR卡,另一个男同学通缉,抢了过去,结果双方围着这张牌打架。

"玩疯了。"单先生描述了一些小学生打阿尔特曼牌的状态。

穆女士同意了,现在李琳只要有时间拿出一本卡片看,作业拿出去看一会儿,就算学校拿。

"我们该怎么办?"这是许多家长的声音。

(李琳、赵麻、山晓均为笔名)

来源:法治日报 - 法律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