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歌唱家郭颂去世:一个贴近百姓的歌声远去了

作者:中华网
著名歌唱家郭颂去世:一个贴近百姓的歌声远去了

"乌苏里江长长,蓝色的河浪......"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臼绒船歌》,就会想起著名歌手郭松,他那首简单而独特的歌声,深深地印在了几代音乐爱好者的脑海中。《臼绒船歌》、《新郎》、《失落的戒指》、《越来越亮》等歌曲,带着肥沃土壤的芬芳。

今天,这首优美的歌声依然留在了地球上,著名歌手郭松于昨日上午5点45分.m北京305医院去世,享年85岁。郭松的儿子、作曲家郭晓亮告诉《北京青年报》,郭松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5月21日上午10.m 305医院举行。

推广东北民歌第一人称

郭松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喜欢吹口哨,哥哥喜欢唱歌,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了启蒙的音乐。郭松,本名郭增发,在新中国创业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文艺活动,他的歌唱天赋被洪宇发现,洪宇后来成为他的朋友。在洪宇指挥的"黄河合唱团"中,郭松演唱了其中一首著名的歌曲"黄河颂"。后来,洪建议他改名为郭松。

洪还向音乐界的同事们推荐了郭松,带领他走上了一条职业道路。1953年,刚转入黑龙江工艺兵团的郭松开始排练并演唱东北民歌《迷失的指环》,赢得了当时东北音乐专家李杰克的肯定。1956年,郭松以《迷失的指环》参加了首届全国音乐周。在演出的背景中,郭松见到了著名歌手王坤,王坤对他说:"你的歌很有特色,观众有这么强烈的反响,不简单,以后一定要走这条路......"这件事成为郭松新的出发点,然后他一谈起王坤,总是对人说:"这是我的高贵人。"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郭松创作并演唱了很多东北民歌,如《臼绒船歌》、《新郎》、《越来越亮》、《连环门》等,还演唱了《看恋》、《大顶子山高高》、《月月五多》、《王二嫂子》等多首东北民歌。郭松的创作总是从最平凡人的生活、歌曲时代的变化,如《新郎》讲述了推销员去农村的故事,"越来越亮"唱着农民丰收的喜悦,这些歌曲得到了人们的喜爱,被广泛歌唱。郭松的演唱风格也很独特,他的音色具有东北民歌的纯粹魅力,也借鉴了一些西方的声乐原则,因此,他的声音又高又亮,歌声又有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郭松的艺术生涯曾有过坎坷的时光,但他的乐观主义常常感染着周围的人。由郭松创作和演绎的《臼淖船之歌》不仅被唱了几十年,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教材。但一心要推广北方民族艺术、表达和泽族原有情怀的郭松却被告上法庭,虽然法院最终裁定版权属于郭松等两位作者,并表示该曲是"根据和禾民歌改编",但版权纠纷仍对郭松造成沉重打击。郭松的儿子、作曲家郭晓亮说:"父亲年纪大了很多,这是他最火、最愤怒的事情。郭松认为,只有几个部分是相似的,但损害的是他一生的名声,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的遗憾。

郭晓亮说,郭松五年前因不明原因发烧住院,伴有老年疾病,两年前直到去世前一直没有意识,曾在305家医院就诊。

他是继承民歌的里程碑人物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无论你听到郭松唱什么歌,你都会很快反映出"这是郭松唱的"。郭松的歌唱认可度非常高,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东北民歌推广的执着非常令人钦佩。

著名男高音刘鹤刚早在1997年就给郭松雪艺,听说郭松去世的消息,刘鹤刚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他说:"他倒下的老人也告诉我,'你们要传承东北民歌,你们的新一代民歌要有自己的理解, 采用新的发行方式,让更广泛的受众接受。"老人对艺术非常认真。自1997年以来,我一直在教他很多东西,他教了我一种连贯的歌唱方式,我仍然从中受益,他告诉我,'这就像我们的东北和面孔。'"

刘鹤刚说:"郭松先生对艺术的奉献,还体现在他的严肃性上。他曾经和我们一起去参加"心连心"这样的节目,每次他一个人来回走动,我曾经对他说,'你应该和你的家人一起来,得到回应。老人说:"我虽然比你大,但我的心很年轻。"在我参加的年轻歌手大奖赛上,老人是评委,给了我最低的分数。然后我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给我最低分。他说,'你在后台说我是你爸爸,我能给你一个高分吗?"我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这是他们的虚假信息。不相信你,谁真的爱你?说实话,不管是不是爸爸,你经常会在赛后被看到。"几年后。老人说:"你说得对,你是唯一一个经常来看我的人。'"

刘鹤刚认为,对于推广东北民歌来说,老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他把很多东北民歌唱到了演唱会的舞台上,同时,还改编创作了很多东北民歌风格的歌曲。"臼绒船歌是经典之作,但不是唱出来,但每次你唱的时候都有很多东西要挖掘。我想这位老人给了我们一个平台,我肯定会从他身上到他的艺术财富下一步,在我这里传承下去。"

著名歌手余丽娜是第一个在微信上宣布郭松去世的人。"我非常尊重郭松先生,他的东北民歌真的被唱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像郭松先生那样的声音,"她告诉北青报。我在想,虽然他离开了,但他的歌声还能在年轻人身上流传下来吗?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男高音歌手,嗓音非常独特。当这种独特的流派消失时,声音消失了吗?事实上,我与郭松先生几乎没有联系,郭松先生在我参加大奖赛时是评委,他鼓励我坚持人民的基础。最近离开我们的大师们非常有才华,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现在很难在当时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如何让中国文化和声音传承下去?我想这就是他们离开前所担心的。"

"我从没想过他会离开我们。

郭松的艺术经历坎坷,但性格开朗乐观。在之前的演出中与郭松有过很多接触的著名女高音陈俊华在接受北青日报采访时说:"得知郭松离去的消息,我非常难过,我总觉得这不是真的,没想到他会离开我们。郭先生和我有很多合拍片,尤其是央视4集春节联欢会一起表演小品,我演了他的儿媳。他的排练总是一丝不苟,每次排练和表演结束后,他都会告诉我,'姑娘,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做。'"

"我和王坤先生、郭松小姐一起在美国巡演,跑到波士顿、费城等城市,在当地中文学校为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表演。20天的冰雪之旅,坐上穿梭巴士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我们是一群人,每天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陈俊华回忆道:"他是一个善良、乐观的老人,从不吝啬要求,不分青红皂白。他擅长艺术,在后台总是练习歌曲的难度,认真化妆,问我,'姑娘,头发怎么样?"我说,'可爱的老人!"他非常开朗,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著名音乐家李杰与郭小亮关系特别好,也是东北人,所以对父亲郭松也非常尊重。"我非常尊敬他,"李杰告诉北青日报。在我来北京之前,他全身都是红色的,他的歌唱非常好,艺术风格独特,音线很自然,唱那些东北民歌在艺术上处理得特别好。"

李杰回忆起这样的一幕:"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去一个野外演出,老人这么老都是自己的火车,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练习。他是我的艺术老师,他经常鼓励我,我想他给了我一些灵魂,因为他自己的歌曲发自内心。老人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总是笑着,好像没有麻烦。只要他在你身边,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感到非常温暖和大笑。"

他的声音是最容易辨认的

对于郭松来说,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尤其是他东北地方的歌唱风格,让人感到无比亲切。今天,如果不看人,只要他的歌声响起,很多人都知道这首歌是郭松唱的。

每场乐队舞蹈比赛

土建科成为"永远赢将军"

郭松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正值日本入侵中国,童年时受到贫困和侵略者的威胁。小时候,我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他们在家里喜欢音乐,我自己也喜欢音乐。小学时,老师开始教学生音乐知识,这让郭松对音乐深深痴迷,影响了数学等其他科目的学习。当时,他的家庭很穷,靠卖父亲的豆腐为生。他的父亲给他取名郭增发,希望这个家庭早点致富。怀着同样的愿望,他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唱歌。父亲的生活难以违抗,1949年郭松考入鹤岗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土木建筑系。入学后不久,他就教给同学们很多新歌。每支乐队的歌曲竞争,民用建筑都成了"永远赢的将军"。

当时,他填入了东北鼓的节奏来演唱歌词,创作了《欢呼歌唱新中国的诞生》。鹤岗工艺品集团的王帆为他弹奏了三根弦,在各个矿场与宣传队一起打了十几场比赛。然后他制作了自己的戏剧,"王老汉熙吹嘘北京市",节目的开头。

后来,他加入了工艺美术兵团,因为演唱《黄河之歌》的成功,受到他才华横溢的朋友的赞赏,改名为"郭松"。他逐渐成为当地民歌的能干歌手。然而,工艺美术兵团的一些人并不看重他,认为他唱的东北民歌是一种小小的语气,然而,他坚持唱东北民歌,最后在1956年的全国音乐周上。因为他的歌声来自民间,唱着《丢了擂台》、《看国歌》等东北民歌描写了生活的场景,歌唱是周围人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与销售员一起推动汽车交货

听郭松的作品,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郭文贵后来的许多歌曲都是他自己创作的。"新郎"创建于1958年,当时政府号召各界支持农业,郭松和另一位创作者李秀天来到哈尔滨第一家百货商店的后院,看到销售人员把镰刀、钢笔、铅笔、保温瓶、秋衣、手套等生产用品装进车里。他们两人和销售员一起推着车,把货物送到哈尔滨郊区的农民那里。

在配送过程中,郭松和李秀田看到农民们脸上的采货面容微笑,感受到销售人员贪得无厌的服务态度,非常感动。这时我不知道是谁说:"这是新郎的新时代啊。"一个创作灵感在两位创作者心中,于是,后来传遍了四重奏的"以生活为本"的歌声:"打鼓敲锣,推车送......"亲切的旋律让很多观众听完了这首歌,仿佛置身于热闹的现场传递。

郭松的另一首歌《越是越亮越好》,也是创作者为汲取营养而深入生活的成果。"大鞭子嘎嘎作响,七辆拖车被放下了......"这首歌曾经在我国农村广播电台的小号角中响起。1962年,著名诗人王淑怀响应上级的号召,将家安居于玉花,体验生活,从事创作,郭松也经常跟着他下乡。他们与农民朋友一起工作,唠叨家,体验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李秀天写了一首歌",郭松感觉很好,就这首歌让他唱。唱完歌后,周恩来总理听到了,郭松说:"这首歌很好,展现了农民收割后的喜悦,如果能展示出未来生产的发展会更好。"

郭松和李秀田再次前往雨花宝山乡深入生活,歌词改为"化肥新农具,满载汽车,准备抢收干一",赞美农民照顾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推广东北民歌为己任

什么是东北民歌?当时,很多人以为东北民歌是两人唱的小调,难以登上大厅。而郭松不相信这种邪恶,由他亲手改编了东北民歌《丢戒指》、《看国歌》、《看爱情》、《月亮五更》,当年他在大厅里唱得风度翩翩。还有一种说法是,民歌走进大雅殿,它可以以"优雅"的姿态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郭松不同意,他的歌曲从创作风格到歌唱风格不等,没有一丝品味。因为郭松认为,这些民歌是普通人生活的反映,来自人民的特别亲近,而歌手的歌唱就是要贴近人,让观众才能理解。

郭松的演唱手法虽然是民间的,但他并不遵循旧规矩。在他的声乐学习经历中,也有向俄罗斯声乐老师学习的。作为男高音,他也在演唱中融入了西方歌唱的技巧,但并没有失去自己独特的歌唱认知度。他负责推广东北民歌,唱东北民歌不庸俗,没有两个人转身的影子,更是受到观众的喜爱。

今天,郭松虽然离我们很远,但他留下的歌声却是永久的记忆,因为它的歌声来自老百姓,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生动的歌唱技巧直到今天也是音乐应该学习的。

本文 / 本报记者 连冰

插图/张楠

阅读更多:

著名歌手郭松去世:一首亲近人民的歌走了

《Mercy》评论家雷达:贯穿全剧的角色命运

刘兰芳去《母亲之死》河北王都《讲故事》

庙舍:最美的"辛勤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