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和郭颂老师的不解情缘(连载1)‖王志刚

作者:刘维嘉
我和郭颂老师的不解情缘(连载1)‖王志刚

著名歌手郭松(中)与作者及其妻子合影

2020年5月19日是人民歌手郭松逝世四周年。我的爱人一再告诉我,要写点什么来纪念这位可敬的老人。实际上,我为什么不想写它呢?然而,经过一辈子的新闻工作,这篇纪念文章可能写得并不好。情人说,你们是被一个消息和郭老师的关系。你根据新闻路写,老人在九泉有知识,一定喜欢。这是有道理的。所以,我把和郭老师在互动中的一件小事找出来,让人们知道郭松的生平,了解和电视,舞台上的郭松不一样,为了纪念这一点我尊敬的长辈,我被遗忘的朋友。- 作者

我和郭松先生莫名其妙的关系

温/王志刚

古人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东西叫做命运。这意味着,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在何处,甚至跨越数千座山,你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中相遇。就是所谓的,有千里相识。说实话,我一直半信半疑地相信这句话,直到和郭松老师相遇,我越来越相信:命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真的拥有了!否则,一个唱着歌、唱着一首曲子的"左声",怎么可能和一位著名歌手交往二十年呢?

小时候,在20世纪70年代初,乡村到处都是高音调的扬声器,是乡村独有的风景。除了每日播出中央广播新闻报文摘和县广播电台、公社广播电台外,其余时间还发布一些文艺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郭松的东北民歌。尤其是除草、捡粪、捡麦穗的时候,只要郭松唱歌,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工作也不觉得累。《新郎》、《丢戒指》、《看国歌》,那种感觉不像听歌,像是心地善良的爷爷和你聊天,拉回家。你说的都是关于你的,都是关于你感兴趣的话题。

在音乐上我是局外人,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一个专长:别人的歌我不敢说,只要是郭松的歌,我就能听出来。为此,小伙伴们也纷纷吹嘘。不光是我,郭松的亮嗓子也能被很多人听到。太可惜了!

1982年4月,我成为Stablebridge公社的一名广播员。有"权利"上任啊。每个星期天演出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对郭松的东北民歌的热情,但可以大力展现。听我的搭档张丽芳说,像郭松这样的人走了。她还给我讲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当我的第一位男主播预览节目时,我应该说:"听下面郭松的一些歌曲。一个紧张的,说是"下面请听一下颂歌唱几首郭歌"。在一个缺乏娱乐活动的时代,这个笑话让我们笑了很久。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你会被他微妙地影响。郭松的歌词都是朴素、接地气的,广播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口语化。简单地说,我写广播剧本,把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写出来,让听众都能理解,听得舒服。正是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我手头写了手稿,县广播电台的贡献命中率几乎达到了100%。有一次,公社科技站的吴思敏把我叫到他的宿舍,给了我一本北京文艺,里面有他写的小说,我的印象叫《灌溉》。我不能嫉妒。于是,我突然萌思,想用北京话写三部小小说,结果,有三部发表在《北京日报郊区版》上。其中,《快乐账目》还入选了《北京乡情小说选集》。1984年6月,我与虎庄乡安吉莲等人一起,成为同贤广播电台聘用的第一位农合同记者。

我第一次看到郭松是在电视上。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郭松连续演唱了三首歌。"甜蜜穿过我们的心巢","弦门","风景醉了我们禾族人"。我能听出我既上瘾又渴。郭松不是我想象中的爷爷,而是一个英俊的中年叔叔。浓密的眉毛大眼睛四张脸,浅色西装穿得那么帅气。之后,我不时在电视上看到他,听到他在收音机里唱歌。而我见到郭松本人的时候,已经是十年以后了。

长话短说。通州区梨园镇小吃水村有一位名叫郭润天、富起来、永不忘乡的乡亲们。六十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除了通州电视台,我还负责北京电视台通贤记者站的工作。1995年底,我在北京电视台"北京郊区土地"栏目联系了郭润天。在采访间隙,开朗的郭润天向大家展示了一只手:学会唱郭松的东北民歌《迷失的指环》。郭润天怎么没想到,他随便唱着这首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歌;他没想到这首歌是在北京春节晚会上排练的郭松看到的;

1996年2月6日,我和同事辛建国一大早来到郭润天家。凌晨十点,我敬佩多年的歌手郭松来了。当两个老郭斯相遇时,他们握手拥抱,就像他们失散已久的兄弟团聚一样。郭松在生活中比电视上更帅,东北人大胆、温暖的性格似乎只集中在他身上。辛建国跑前后北京电视台的视频,我傻傻地看了热闹。直到郭松上了车,我才意识到一件坏事:多么好的消息,怎么看它!幸运的是,当时的年轻人,加上十多年的新闻工作,养成了大脑记忆的习惯。回到单位,早上看到的场景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一口气,写了一篇通讯《我和郭松是兄弟》。通州电台播出后,我还给了县委宣传部新闻处的高德川一份,让他转发给《北京郊区日报》。也许题材是正确的方式,两周后,这本通讯登上了《北京郊区日报》的头版。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可以结束它。一想到要与偶像的心,美国的心亲密接触。(未完待续)

我和郭颂老师的不解情缘(连载1)‖王志刚

作者为北京市通州区广播电视中心原主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