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作者 狮子刀

铭文蠕虫

摄影:李斌才

12月16日,恒轩科技(688608。SH)在科技板上市,开盘价为每股391.00元,市值450亿元。

该公司被称为"TWS的第一个单元",为TWS耳机,智能扬声器等提供音频芯片。公司成立仅3年就实现了盈利,成立5年净利润超过6000万。从成立到上市,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创下了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上市的最快时间。

"投资恒轩主要是因为团队。

作为恒轩科技的早期投资人,袁玉华仅这个项目就实现了15倍的回报。创始合伙人刘跃告诉该合资企业,"恒轩科技的张亮是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学生,我在中芯国际时认识他,当时他是RDA(Rydico Microelectronics)的总裁,给人的印象是他能'做事';

"中国的芯片企业现在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正在进入定义其产品的阶段。"刘跃说。

从北京半导体器件厂开始,先后担任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北大青鸟环宇科技执行董事、副总裁、中芯国际最早的创始投资人、华登国际副总裁、袁玉华创始合伙人刘跃见证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40多年的发展, 她如何看待"核心"的未来?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历程(2000-2010)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2020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多项促进新时代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其中先进生产线免征10年所得税,集约研发,首次提到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 "两免三半"政策从过去的芯片设计转向封装、设备、材料产业链,同时注重设计和软件的企业税收优惠增加......

"这表明集成电路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发展将变得更加成熟。政策的出台对一个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工业界人士的信心,加速行业的发展。刘跃说,"未来,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跑出一个龙头企业。"。

回顾过去,从2000年的"18号"、2011年的"4号",到现在的2020年的"8号",政策同线而来,让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踏上了征程。

中芯国际的创造和成长离不开20年前的"18号"。

2000年之前,经过908、909项目的开发,国内已有华虹NEC、首钢NEC、摩托拉拉天津工厂等IDM厂家,但在铸造层面仍与国外铸造厂密不可分。

当时,刚刚整合IC业务的北方大圆决定启动创建真正的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奠定基础。

一切都很难开始,首先要找到合适的领导者和团队。

"当时,主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都有华虹、首钢等,经过多次交流,我有了初步的想法。所以当我看到张,我知道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甚至没有BP,但团队有工厂如何规划实施,如何引进设备,年产量多少能有这些事情都很清楚。刘跃说,当时,北大庆鸟集团预支资金5000万,中芯国际落地上海张江,开始建设8英寸(硅片)厂。

中芯国际仅用了13个月的时间,就于2000年8月开始打桩,并于2001年9月进入了首款0.25微米以下8英寸晶圆的试验阶段。

但张先生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没有大规模生产,公司没有盈利,张想建一个12英寸的工厂。"董事会自然反对,说中芯国际应该先销售一些产品并收回一些钱,"刘回忆道。但张玉静认为,抢占市场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在京的刘越接过了这家12寸厂的接力棒。

"还有什么比为一家已经投资的公司工作的投资者更糟糕的呢?"刘跃开玩笑说,"当时股东不愿意投资,就像做'地下工作'一样,一个人挑衅大梁,一边建厂一边到处找钱。"

历史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02年总收入为5,030万美元,净亏损1.026亿美元。半导体行业的早期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造成的收入不足,甚至让刘跃一度觉得自己是"失败的投资者"。

事实证明了张的远见卓识。经过艰难的2003年用消毒水的气味,刘跃负责的中国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终于完工,并于2004年逐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已进入300mm时代,跻身国际高端行列。

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纽约和香港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中芯国际的销售额为4.79亿美元,较2003年上半年的1.136亿美元增长259.0%,净利润由2003年上半年的净亏损6,860万美元上升至6,160万美元。

"集成电路行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行业速度最为优雅,因为更新迭代速度快,一旦跟不上就容易被淘汰,所以不仅在研发投入巨大,更需要创始人有长远的眼光。刘跃表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资集成电路企业都是在投资'人',看团队在未来发生巨大亏损时是否仍能有足够的信心,在低谷时期仍对自己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

时间来到了现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规划了中国芯片产业长达15年的发展路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此真正融入了国家战略产业的长远发展。同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宣布将集中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在内的多种形式投资IC芯片制造,首批投资额为1200亿元。

国基金的成立,不仅在中芯国际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刘悦成为了投资者。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再入境(2010-2018)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从2010年离开中芯国际到2014年成立盐华团队的四年间,刘跃长期以来一直在重新审视和思考集成电路行业。

"我曾经负责采购,坐在一群二十多岁的人中间,听他们说如何每年销售一百万部手机;我在市场上跑过,我有很多闭嘴。刘先生拥有大多数投资者所拥有的品质:好奇心。在中芯国际的十年中,她几乎走遍了每个行业,这使她对集成电路行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服装加工行业中,通过类比可能更容易理解。早期,我们没有材料,没有设计,只能依靠劳动优势帮助别人进行加工,然后有设计师开始模仿,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加工能力逐渐细化,然后延伸到周边配套行业,最后打开原有的设计,独立定义产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集成电路也是如此,刘说。中芯国际虽然是行业的重要基础,但当整个行业尚未发展时,它仍然是孤立的。

"我们的设计行业已经从国内替代中微创新,然后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更多的需求和方向将随之而来,整个行业的崛起成为水的问题。"

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联合设立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刘跃团队中标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密封股权投资中心管理公司, 负责子基金20亿元的投资管理设计和封存。

同时,随着国家基金的设立,地方政府半导体产业基金的设立,以半导体产业投资为主线;一时间,国有基金、民间资本、美元基金蜂拥而至,迅速成为各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更加垂直和细分。

"资本的涌入是一件好事,虽然短期内会有一些泡沫,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市场是有意义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至关重要,因此半导体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投资方向。对于新投资者来说,更有效的用钱方式是将人们"绑"在半导体圈中。此外,上市公司的引领效应和资源聚集能力将加速国内赛马场的更替,企业之间的并购也是非常大的机遇。"刘跃说。

刘跃的第一笔基金是投资堰、盛美半导体、郭微科技等后B级项目,并领导了在美国收购豪威科技和核心半导体ISSI。

2018年,当Weir计划与Howie Technologies合并时,Howie的总资产几乎是Weir的五倍,这笔交易被多家媒体描述为"蛇燕子"。合并后,威尔股份成为中国最强的CMOS芯片制造商,业绩迎来了爆发期。

除了威尔收购豪威,此前紫光集团海外并购、建光资产收购恩智浦射频芯片公司等,使得中国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企业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国外,通过并购获得国际一流企业优质资产和核心技术, 但也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比过去十年,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再次出发(2018年至今)

袁玉华 刘跃:从中国核心国际到袁玉华,是再入也是开始

在集成电路行业,芯片是半导体行业的最终产品,由设计公司向终端企业提供芯片,制造企业投资大,门槛高,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产业核心,设备材料EDA领域是避免行业受制于人类的关键,是行业亟需解决的瓶颈。

2018年9月,威华团队与苏州元源控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合作,成立管理公司袁裕华(原名元华创),成为元化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团队。

袁氏初始资金为32.8亿元,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应用产业投资,包括元宇控股、国家基金、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等。

"2014年燕华成立之初,中国资本开始从海外回国,有海外收购的机会,我们的团队抓住机遇,成功完成了两次跨境并购。同时,国内IC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成长才初具规模,我们选择了一些优质的企业来补充代码并伴随成长。刘跃表示,2018年,元裕华基金成立,但仅仅四年后,全球IC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团队及时调整了投资方向,从主营投资设计行业向上游和生态产业转变,扩大了产业覆盖面。

据公开消息,袁玉华将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链,子行业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设备、材料和新技术,关键IP研发和技术服务,工具链开发、分销等;

在刘悦眼中,未来并不害怕更多的新尝试。"小黄出来的时候,每次去一个城市都会体验,但由于基金行业方向有限,没有投资的机会。我们早期也在大陆投资,我喜欢这些年轻人的生意,他们充满活力。她说:"该基金正在更广泛地投资,轨道将看起来更宽。"

采访最后,刘跃与记者分享了一篇短篇故事。

"玉华这个名字是我想出来的。她自豪地说:"余宇洪金,不仅是我们尊贵的创始人的品质,更是我们自己看待项目的心态。对于基金的名称,我们提供了一万元的奖励。"

现年40岁的她在中芯国际经历了十年的起起伏伏。现年50岁的她曾与领先公司一起主导商业游戏;而现在60岁的刘月,又回到了原来的纯真,就像"俞"这个词一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