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李金荣 光明日报记者 谭天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打造艺术梦想的天堂,大学生戏剧、校园戏剧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来自中国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的牵头支持下,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办了21世纪首届大学戏剧节。
2008年,中国戏剧协会创办了中国校园戏剧节,将大学戏剧节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同时延续了大学戏剧节的包容性,成为全国大学生喜爱的全国性戏剧盛会。如今,被命名为"金色刺猬"的大学戏剧节已经过去了二十年。20年来,共有32个省区、1100多所高校、1300多个戏剧俱乐部、275个戏剧、25000名大学生、100多名专家教授和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金刺猬"活动,辐射人群累计超过60万次。
大学戏剧节已发展成为校园文化交流的平台,已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语戏剧发展转型期,不仅培育了新的观众群体,带动了新世纪华语剧的蓬勃发展,还以戏剧节为平台,帮助综合青年创作群成为中国当代戏剧的创作力量,丰富了中国当代戏剧的舞台表演。
近日,在中国艺术文化联合会国际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校园戏剧国际论坛"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回顾了校园戏剧的发展情况,交流了各国校园戏剧发展的经验。

校剧《国之子》合影
大学生戏剧是中国戏剧的摇篮
"如果校园生活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那一定是戏剧。校园是滋生思想进步的土壤,大学生是思想解放的主导力量。论坛上,北京市文化联盟二级督察苏世琴表示,大学生戏剧是中国戏剧的摇篮,一直伴随着中国戏剧的发展壮大。《黑奴》、《沉默》等无数优秀剧目,都是从校园到整个中国的第一部。大学生自然喜欢用行动的力量,以戏剧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
也许舞台条件差,但大学生热情洋溢,激情澎湃,他们用真诚的情感和简单的表演,在舞台上描绘梦想,飞扬青春。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爱上了戏剧艺术。他们拥有自己的戏剧公司,并投身于戏剧的创作。
"戏剧在校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戏剧导演、教育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表示,戏剧对参与者的自然属性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温柔的嗓音,短腿的身体比例,手掌宽的手指长度,不能跨8键,颜色微弱,五音不完整,听觉不好,身体不美......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到戏中来。特别重要的是,游戏是人类的天性。任何社会人都会在潜意识和无意识中自由地改变不同的身份。因此,该剧比其他艺术类别更接地气,进入世界,最容易上手。由此,校园剧可以占据很大比例,在大学校园中占有很大比例,享受更多的关注。
正如日本宇本艺术学院舞台表演教授于光文所说:学生戏剧和艺术的价值在于能够真正致力于创造自己,而不考虑商业因素。正是在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中,校园提供了戏剧艺术创作最需要的简单性和纯粹性。"大学戏剧的纯洁和激情是戏剧在自然界中的力量。戏剧演员、北京市人民艺术副校长冯远征指出,年轻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激情,以最真实、简单、独特的表达方式推动中国戏剧的进步。
照片 2017年大学生戏剧节闭幕剧《荒凉的西部》。
它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
他说,在他教授的大学表演课上,他会首先给学生一个自画像的标题,并要求他们创作一段独白。"因为我希望每个学生在扮演他们被赋予的角色之前都面对自己,在体验自己的生活时探索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捐赠,然后扮演别人被赋予的角色。戏剧等内容优先的文艺作品,决定了创作者在创作中,首先要了解生活,理解生活,然后给作品自己的想法,这也决定了戏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风格、个性、理想信念,而大学生戏剧是大学生凭自己的感情自发创作的, 更能反映这一点。
"校园剧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一窥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冯说。
"而校园剧本身激活了大学生生活的校园氛围,丰富了校园生活,对西方戏剧的演绎和排练,拓宽了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当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和排练,促进大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探索社会问题,思考生活,人性, 人和人民的生存状况;林银宇指出。
大学生戏剧为戏剧舞台贡献了新一代人物,为未来戏剧舞台提供了后盾力量,从这些人物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大学生健康向上和深刻思考的新时代。
"校园剧无疑是一片洁净的土地,在剧中,大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己,寻找心灵感应的幸福。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学生,大多数人将来可能会选择从事其他职业,但他们从演艺活动中的经历会为他们提供许多终身的教训,社会也从大学生的戏剧实践中获得对时代、未来的信心。中国美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指出。
金刺猬大学戏剧节海报素材图片
对戏剧繁荣不可或缺的贡献
正如冯霖锋所说,"校园剧让人盼望着中国戏剧的未来。"该节日在吸引和鼓励校园内的戏剧创作者以及寻找合适的人才以引进杰出的戏剧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戏剧爱好者从此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现在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黄颖、赵薇、于泽慧、王伟、顾磊等,都是从音乐节中脱颖而出的戏剧人才,他们正在用一部优秀的作品延续自己的戏剧理想。冯说。
更重要的是,这些校园剧场活动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戏剧观众,为校园乃至全社会的戏剧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会长杨千武指出,大学生戏剧创作的纯粹性和思想的鲜明表达令人吃惊。与一些专业剧团的萧条相比,校园剧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适时之秋,大学生戏剧节为开辟新世纪普及戏剧教育之路提供了重要平台,正在成为培育戏剧文化市场、弘扬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胡伟指出,大学生戏剧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入专业戏剧领域,打破专业与业余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弘扬和传播戏剧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戏剧观众群体, 为建立戏剧文化发展的生态链奠定了基础。
许多活跃在青年戏剧节上的创作者都是前大学生戏剧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清梅表示,作为南大文学院教师,陆益平以南京大学戏剧影视专业为定位,不仅推动了当时在读的朱昱、文方义等专业剧作家的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南京大学在当代戏剧环境中的学生创作,温方仪的戏剧《江工的面孔》仍在巡演中。校园剧《陈世佳》编剧周光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进入地方戏剧学院,与北京剧院联合制作的剧《六福生》广受好评。
正如杨千武总结的那样:大学生戏剧是戏剧身体中的一股青春力量,不受商业和消费的支配,它可以保持更纯净、超然的艺术态度,保持更大的原创创造力,从而为戏剧生态提供独特的精神滋养。大学生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年轻人群体,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学术和艺术气质将极大地影响未来的文艺方向。大学生对戏剧的热情和投入,将影响戏剧的未来命运和未来。我们热切希望新一代大学生不负众望,超越自我,勇于担当角色,为新时代戏剧的未来注入活力。
光明日报(第12版,2021年9月5日)
来源:Guangming.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