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生戲劇:戲劇創作中一股純粹的青春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 李金榮 光明日報記者 譚天輝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打造藝術夢想的天堂,大學生戲劇、校園戲劇是戲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來自中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在北京戲劇家協會的牽頭支援下,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舉辦了21世紀首屆大學戲劇節。

2008年,中國戲劇協會創辦了中國校園戲劇節,将大學戲劇節提升到更高的水準,同時延續了大學戲劇節的包容性,成為全國大學生喜愛的全國性戲劇盛會。如今,被命名為"金色刺猬"的大學戲劇節已經過去了二十年。20年來,共有32個省區、1100多所高校、1300多個戲劇俱樂部、275個戲劇、25000名大學生、100多名專家教授和1000多名志願者參加"金刺猬"活動,輻射人群累計超過60萬次。

大學戲劇節已發展成為校園文化交流的平台,已成為當代中國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華語戲劇發展轉型期,不僅培育了新的觀衆群體,帶動了新世紀華語劇的蓬勃發展,還以戲劇節為平台,幫助綜合青年創作群成為中國當代戲劇的創作力量,豐富了中國當代戲劇的舞台表演。

近日,在中國藝術文化聯合會國際部的指導下,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文化協會聯合主辦的"新世紀校園戲劇國際論壇"隆重舉行,來自中國、日本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回顧了校園戲劇的發展情況,交流了各國校園戲劇發展的經驗。

大學生戲劇:戲劇創作中一股純粹的青春力量

校劇《國之子》合影

大學生戲劇是中國戲劇的搖籃

"如果校園生活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那一定是戲劇。校園是滋生思想進步的土壤,大學生是思想解放的主導力量。論壇上,北京市文化聯盟二級督察蘇世琴表示,大學生戲劇是中國戲劇的搖籃,一直伴随着中國戲劇的發展壯大。《黑奴》、《沉默》等無數優秀劇目,都是從校園到整個中國的第一部。大學生自然喜歡用行動的力量,以戲劇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願望。

也許舞台條件差,但大學生熱情洋溢,激情澎湃,他們用真誠的情感和簡單的表演,在舞台上描繪夢想,飛揚青春。進入新世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愛上了戲劇藝術。他們擁有自己的戲劇公司,并投身于戲劇的創作。

"戲劇在校園藝術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戲劇導演、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表示,戲劇對參與者的自然屬性沒有嚴格的要求,沒有溫柔的嗓音,短腿的身體比例,手掌寬的手指長度,不能跨8鍵,顔色微弱,五音不完整,聽覺不好,身體不美......這樣的普通人也可以參與到戲中來。特别重要的是,遊戲是人類的天性。任何社會人都會在潛意識和無意識中自由地改變不同的身份。是以,該劇比其他藝術類别更接地氣,進入世界,最容易上手。由此,校園劇可以占據很大比例,在大學校園中占有很大比例,享受更多的關注。

正如日本宇本藝術學院舞台表演教授于光文所說:學生戲劇和藝術的價值在于能夠真正緻力于創造自己,而不考慮商業因素。正是在這種與生俱來的優勢中,校園提供了戲劇藝術創作最需要的簡單性和純粹性。"大學戲劇的純潔和激情是戲劇在自然界中的力量。戲劇演員、北京市人民藝術副校長馮遠征指出,年輕學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激情,以最真實、簡單、獨特的表達方式推動中國戲劇的進步。

大學生戲劇:戲劇創作中一股純粹的青春力量

照片 2017年大學生戲劇節閉幕劇《荒涼的西部》。

它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追求

他說,在他教授的大學表演課上,他會首先給學生一個自畫像的标題,并要求他們創作一段獨白。"因為我希望每個學生在扮演他們被賦予的角色之前都面對自己,在體驗自己的生活時探索他們擁有什麼樣的捐贈,然後扮演别人被賦予的角色。戲劇等内容優先的文藝作品,決定了創作者在創作中,首先要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然後給作品自己的想法,這也決定了戲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創作者的思想風格、個性、理想信念,而大學生戲劇是大學生憑自己的感情自發創作的, 更能反映這一點。

"校園劇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得以一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審美追求。馮說。

"而校園劇本身激活了大學生生活的校園氛圍,豐富了校園生活,對西方戲劇的演繹和排練,拓寬了大學生的藝術視野,當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作和排練,促進大學生關注社會現象,探索社會問題,思考生活,人性, 人和人民的生存狀況;林銀宇指出。

大學生戲劇為戲劇舞台貢獻了新一代人物,為未來戲劇舞台提供了後盾力量,從這些人物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大學生健康向上和深刻思考的新時代。

"校園劇無疑是一片潔淨的土地,在劇中,大學生體驗生活,體驗自己,尋找心靈感應的幸福。今天活躍在舞台上的大學生,大多數人将來可能會選擇從事其他職業,但他們從演藝活動中的經曆會為他們提供許多終身的教訓,社會也從大學生的戲劇實踐中獲得對時代、未來的信心。中國美術學院戲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指出。

大學生戲劇:戲劇創作中一股純粹的青春力量

金刺猬大學戲劇節海報素材圖檔

對戲劇繁榮不可或缺的貢獻

正如馮霖鋒所說,"校園劇讓人盼望着中國戲劇的未來。"該節日在吸引和鼓勵校園内的戲劇創作者以及尋找合适的人才以引進傑出的戲劇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戲劇愛好者從此走上了專業化的道路,現在活躍在戲劇舞台上的黃穎、趙薇、于澤慧、王偉、顧磊等,都是從音樂節中脫穎而出的戲劇人才,他們正在用一部優秀的作品延續自己的戲劇理想。馮說。

更重要的是,這些校園劇場活動也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戲劇觀衆,為校園乃至全社會的戲劇生态建設做出了貢獻。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會長楊千武指出,大學生戲劇創作的純粹性和思想的鮮明表達令人吃驚。與一些專業劇團的蕭條相比,校園劇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适時之秋,大學生戲劇節為開辟新世紀普及戲劇教育之路提供了重要平台,正在成為培育戲劇文化市場、弘揚戲劇文化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胡偉指出,大學生戲劇走出校園,進入社會,進入專業戲劇領域,打破專業與業餘之間長期存在的壁壘,弘揚和傳播戲劇文化,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戲劇觀衆群體, 為建立戲劇文化發展的生态鍊奠定了基礎。

許多活躍在青年戲劇節上的創作者都是前大學生戲劇中的重要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陶清梅表示,作為南大文學院教師,陸益平以南京大學戲劇影視專業為定位,不僅推動了當時在讀的朱昱、文方義等專業劇作家的發展, 同時也推動了南京大學在當代戲劇環境中的學生創作,溫方儀的戲劇《江工的面孔》仍在巡演中。校園劇《陳世佳》編劇周光偉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進入地方戲劇學院,與北平劇院聯合制作的劇《六福生》廣受好評。

正如楊千武總結的那樣:大學生戲劇是戲劇身體中的一股青春力量,不受商業和消費的支配,它可以保持更純淨、超然的藝術态度,保持更大的原創創造力,進而為戲劇生态提供獨特的精神滋養。大學生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年輕人群體,他們代表着祖國的未來,他們的學術和藝術氣質将極大地影響未來的文藝方向。大學生對戲劇的熱情和投入,将影響戲劇的未來命運和未來。我們熱切希望新一代大學生不負衆望,超越自我,勇于擔當角色,為新時代戲劇的未來注入活力。

光明日報(第12版,2021年9月5日)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