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今年7月,整整一个世纪。随着七一事件的临近,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城市变得更加热情和引人注目。五一节,中国共产党(CPC)的大型纪念碑被拆除,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大广场首次向公众开放 5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旧址纪念碑经过三年的筹备,向公众开放,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1928-1931)被称为"红中心",重新对外开放。上海是荣耀的发源地,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在散落在全城的红色地标中,城市汲取取不竭的精神动力,变为不懈奋斗的伟大力量,为新一轮开放实践,为落实人民城市理念,书写历史答案,不承担信任的重担,不侮辱使命。

城市的特征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对于上海来说,城市底层色彩的"秘密"被埋藏在街道上的各种红色地标之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解放上海,上海现在与612个红色资源共存,包括旧址、遗址和纪念设施。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无声的建筑,更是人们感受第一颗心、汲取精神力量的地方。前不久,记者来到中共代表大会会址时,恰好遇到了长宁区绿园小学二年级学生朱一轩跟着母亲来访。"每年我们学校都有一场环土飞扬的戏剧,今年的主题是'城市英雄,城市英雄',所以我请妈妈带我来这里。朱一轩戴着红领巾,挥舞着国旗,与身后标志性的石库门合影留念。他的母亲徐女士说,上海是党的发源地,今年是党的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只能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一名公民游客在共产党代表大会现场

Shudri房子是中国共产党(CPC)代表大会的所在地,建于1920年,由两排九栋两层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它于去年11月17日向公众关闭,进行了21世纪最大的翻新,并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带来新的曙光。目前,修复工作已经结束,最终细节正在制定中。毗邻会场的中国共产党大型纪念碑也将在今年7月1日之前揭幕。据中国共产党主要纪念馆之一的副研究员杨宇介绍,中国共产党(CPC)的新基础展厅将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上海的革命实践,展出1000多件各种展品, 包括600多件实物展品。中共十九大的举办地一直是参观的焦点,但实际上,在上海简陋的街道上隐藏着许多红色地标。同样位于市中心,毗邻天一府舞台,中共政治局旧址(1928-1931)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它刚刚完成了体育场的维护调整并恢复了公众。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1928-1931)(摄影:董朝杰)

虽然建筑面积只有214.14平方米,但其历史地位并不低。1928年4月至1931年4月,周恩来、邓小平、李伟涵、余秋白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里工作,政治局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出台了指导国民革命发展的文件100余份,"红中央"的名就由此而来。为了让参观者的体验更加生动,老旧址在展览设计上可以说是空心的。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观者可以在电子屏幕上体验到用隐形墨水复制秘密文件,以及隐形墨水制备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柠檬汁铁、小苏打茶、葡萄汁配淀粉水、碘酒用硫酸铁溶液......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央委员会之后的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同样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共产党三个后中央局机关的历史纪念碑。中国共产党取得三次胜利后,机关中央局迁往上海,藏在一个叫"三增礼"的小大厅里。它的外表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石库门住宅,路过的外人不会注意到它,而当时,它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和革命事业的领导中心。从2019年开始,为广大党员纪念,为党员们创造声音和色彩,走进心灵的"沉浸式"场景,参加晚会的"足迹红晓"。在课堂上,时空被设定回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以中共中央第一个共产主义合作时期为背景,通过戏剧演绎和密室逃生等生动形式,参与者可以了解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中共三个后中央局历史纪念馆馆长陈旭烈告诉记者,为了保持最佳体验感,每个场景党班的人数保持在20人以内,整个过程为1小时15分钟。"我们引入沉浸式党校课程的初衷是避免党史教育的'走形',自红厅引入以来,一直受到党员团体的好评,并已预订到今年10月。

开放的态度

所有过去,都是序言。随着镜头从红色地标浦西平移到摩天大楼林立的浦东,红城的未来变得更加清晰——新一轮高层对外开放,生动地体现了上海履行原有心的使命。位于浦东新区合欢路201号浦东展览馆,通过1000多张图片,33个视频,5部主题演绎片,1部4D电影,5套大型装置,4套真实世界修复的风景和近100种实物,浦东开发开业30周年主题展览讲述了这一重要过程和辉煌成就的故事。截至今年4月,主题展已开展五个月的参观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已接待了近500批国内外党政机关企业集团。今年3月,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此行看到老"脏泥轮渡路"修复现实,现在熙熙攘攘的洁银城在路中间拍照,不禁感叹:"浦东变化真的很大!"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自贸区有300多项改革试点举措在国家和城市推进

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独特象征,尤其是浦东。2013年,中国第一个自贸区在浦东诞生,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区香港新区正式揭牌。多年来,自贸区先探索制度,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全国和全市推进了300多项改革试点。记者注意到,参观者,将在展览前方一个独特的设计空间,这是位于第二展厅"Open Heights"中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它设置在多个容器中,从展示盒缝合在一起,周围是各种颜色的容器。去年,上海港贸易额达到8.7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记者在现场看到,当视频在屏幕上介绍到阳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和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一系列便捷贸易监管系统,集装箱随后自动打开,直观显示打开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浦东展览馆

例如,各类进口水果"随叫随到""随身携带检验""走运检验",从停泊洋山码头到检验放行,从原来的4-5天要求缩短到现在不到1天;在参观人群中,记者见到了周浦镇社区党校讲师冯毅,他70多岁时,既是老党员,又是"老浦东",谈起浦东的变化,他有着深厚的感触:"我1965年离开浦东去北京大学,改革开放回到浦东, 几十年前,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浦东的发展对外开放,冯某有自己的理解:"浦东正对着太平洋,开放地处于战略地位,起着引领和模范作用。回到长江,面对太平洋,上海对外开放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去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7万亿元,在世界城市总规模中排名第六,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后的中国上海,正以一种高昂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对人民的感觉

一百年前,革命先行者在上海创造了"破天而返"的局面,一百年后,上海将被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百年来,人民的幸福感没有改变,城市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建设人民城市,给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紧扣"老小远"等突出问题,上海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去年,上海启动了16个项目,包括旧区改造、综合停车管理、多层住宅楼电梯安装等,直面人们生活的痛苦和困难。今年,上海在10个领域安排了30个民生实战项目。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虹口区居民站嘉兴路街道分站第一个分站接待窗口

在嘉兴路街道虹口区市民站第一站,记者见到了72岁的傅克明老人,他由嘉兴路街三叶草弦乐团指挥,是上海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民间弦乐团,街上人民台成为他们日常排练和活动的场所。为了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车站还贴心地为老年人设立了日托中心,主要针对老年人,空巢,独居和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老年人。从上午8点30分到下午4点30分,老年人可以在下午享用午餐和美味小吃。"最近,我们还为老年人增加了时尚活动,例如插花,茶,垃圾分类和健康服务机,老年人在每天参加活动时可以测量他们的血压。"嘉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伟告诉记者。目前,虹口区35个公用车站已实现"养老咨询点"全覆盖,共有84个养老食品服务场所和45个医疗帮助点,医疗、老人日托、食品救助等社区关注点可依靠近公用站解决。"感谢政府为我们的老年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好地方,让我们在家门口享受我们的老年生活。老人笑着说。上海是属于人民的城市,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杨浦滨江,曾经的大型工业建筑的遗产正在焕然一新,15.5公里的"工业锈带"正逐渐变成世界级的滨水线。今年,江上永安栈故居的旧址双子塔将翻新为世界技能博物馆和汉芬建筑艺术中心,以迎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虹口滨江步道上行人源源不断

在浦东,共管共享的概念让年轻的"上班族"也真正有了进取感。在31.78平方公里的陆家嘴市,聚集了285座商业建筑。自去年4月以来,上海市等六大重点建筑试点引入"建筑委员会"制度,通过选举"建筑负责人"、建立党服务站等方式,搭建了一个集政府、社会、建筑等力量为一体的咨询平台。"我们是年轻的白领,餐食不固定,外卖管理和服务成了矛盾,为此,酒店将积极推动相关企业一起设立外卖保险箱,方便各方。"中国最高建筑"主任上海中央建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严明说。据悉,目前,"建房会"正在全市39栋楼的基础上,加快对1100亿元纳税楼的全面覆盖。

上海这座诞生了伟大政党的红色之城,交出了怎样一份历史答卷?

陆家嘴市党员示范志愿者上岗

人民城市的主人是人民城市的正确含义。记者来到长宁区虹桥街古北市民中心时,面对着如何更好地开展人民提案征集工作的研讨会。去年12月,虹桥街古北社区市民提出要设立的集合联络点,倾听民意和惠民智慧,为民心工程,造福人民。"比如电梯安装,我们征求了相关审批流程、权限、前期调查费用、后期维护、高低水平家庭利息平衡等建议。虹桥街道社区安全办公室主任林英祥告诉记者,截至今年3月底,该街道安装电梯已建成13台,正在建设中的9台,已公布规划7台,随着成功案例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表达了对安装电梯的渴望。舆论广泛,基层的声音可以在高层听到。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的四个基层立法联络点之一,虹桥街已经能够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截至今年3月,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络点共听取了55项法律草案,汇报建议1001项,其中72项已获得全国人大通过。

专栏编辑:张军 文字编辑:王淑乐 标题 图片来源:Instagram 照片编辑:于

来源:作者: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