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宣布首位大师"致敬大师"单元、希腊电影巨头西奥·安杰洛普洛斯之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该单元的第二位大师、法国电影导演罗伯特·布列松。罗伯特·布列松的十部电影,包括《乡村牧师日记》、《死囚逃生》、《扒手》、《圣女的审判》、《驴巴萨》、《穆歇》、《温柔的女人》、《武士兰斯当》、《梦想家的四夜》和《金钱》,将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放映。
此前,上海国际电影节在201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放映了罗伯特·布列松的《死囚牢房》。今年是罗伯特·布列松逝世20周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经过了数字化修复,因此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决定通过"向大师致敬"模块,向这位低调谦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法国电影导演致敬。
罗伯特·布列松出生于1901年9月25日,从小就对绘画和摄影感兴趣。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成为战俘,被监禁了18个月,在此期间他与电影接触,出狱后,布列松开始投身于电影事业。他经历了法国古典电影的洗礼,但随后剑带头创造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布列松的电影美学是自成一体的,赋予了电影超乎其能力的活力。简单,深度,是他的电影标签。
布列松一生中只拍了13部电影和一部短片,并出版了一本简明扼要的书《电影写作之书》。他的电影风格遵循极简主义和真实的原则,电影简单干净,有大量的跳跃情节和白色笔触的局部特写镜头。他认为演员,模特,坚持使用非专业演员;通过这种方式,布列松激发了人类的内在情感,以实现最本质的真理。导演路易斯·马勒(Louis Mahler)曾经认为,看布列松的电影会达到"上映"和"上映后冷静下来"。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另一位代表戈达尔指出,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就像莫扎特之于古典音乐,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罗斯文学。
链接:

死囚逃生
布列松的第一部电影完全基于非专业演员,基于一名法国士兵计划并进行越狱的真实故事。这部电影打破了越狱式电影的拍摄模式,用极简的叙事手法,注重描绘越狱过程,大胆地用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促进剧情的发展,局部特写镜头和演员面无表情的演绎却让人屏住呼吸,将紧张的悬疑气氛推向高潮。为了寻找真相,布列松特意选择了电影在故事原型所在的监狱里的位置,并借给了这个男人绳索和钩子,帮助他逃脱作为电影道具。这部电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扒手
布列松的第一部原创剧本,灵感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相信盗窃就是艺术的故事。布列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以日记的形式,在虚无主义和青年困惑的短暂时期内完成了剧本,再加上盗窃的主题,信仰的折磨在两者之间若隐若现。中近处的视角和特写镜头组织得井井有条,使影片中的盗窃案成为一种"指尖芭蕾"。为了展现小偷的真面目,布列松邀请职业小偷教主角执行偷窃,由于表演太真实,这部电影在芬兰被禁,直到1965年。该片入围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温柔的女人》
布列松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别人妻子的床下的丈夫》。影片用倒叙的方式,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跳下身亡,她的丈夫回憶過去,追蹤她自殺的原因,以簡單、不言而喻的風格描繪出幸福婚姻背後的殘酷現實。这部电影是戛纳电影节电影多米尼克·桑达(Dominique Shonda,"1900")的处女作,布赖森决定担任主角,因为她手机上有迷人的声线。当时还是她的模特,虽然在片中台词很少,但用动人的眼神,精准克制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和感受,展现了温柔少女的欲望和无奈。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银海湾奖。
梦想家的四个夜晚
布列松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毫不客气地将故事移植到当代世界,重演了一位年轻的画家,他在桥边救了一个女人,然后相遇了四个晚上。影片用插曲交织三条线索,对比两位主角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和爱情观念。与意大利电影制片人维斯康蒂版的《白夜》(1957)不同,布列松采用了冰冷的电影风格,放大了身体动作,不断颠倒情节,以稍纵即逝的演绎将爱情带入生活,偶尔的轻快配乐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该片入围第2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武士兰斯诺
布列松最暴力的电影之一,改编自中世纪的亚瑟王传说,重现了兰辛戈与格温纳维尔女王的恋情寻找圣杯的最后几天的士气低落和内部冲突。这部电影由非专业演员主演,布列松试图削弱演员的表情,减少圣杯故事的传奇元素,专注于事件本身,并以客观冷静的纪录片镜头呈现传奇神话。奥斯卡获奖摄影师帕斯奎利诺·德·桑蒂斯(Pasquilino de Santis)为这部电影做出了贡献,这部电影的特色是长而长的镜头,直接影响了城市波浪人(1991年),由崭露头角的美国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劳特(Richard Linklaut)执导("黎明前的爱")。这部电影获得了第27届戛纳电影节平行单位法比西奖,但布列松拒绝获奖。
钱
布列松的作品虽然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但也是他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受托尔斯泰短篇小说《伪优惠券》的启发,这位俄罗斯文学巨匠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修理工在因假币被错误监禁后发疯的故事。没有配乐,摄影师帕斯奎利诺·德桑蒂斯和布赖森再次合作,将宗教、伦理、惊悚、悬疑等元素结合在一个冰冷、朴实无华的镜头中,聚焦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以极其简洁的叙事揭示社会人性的丑陋和人物心理扭曲的过程,在最后一刻带来最无声有力的震撼。
专栏编辑:李俊娜 文字编辑:李俊娜 图片编辑: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