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14部作品中有10部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集結”展映

繼宣布首位大師"緻敬大師"單元、希臘電影巨頭西奧·安傑洛普洛斯之後,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宣布,該單元的第二位大師、法國電影導演羅伯特·布列松。羅伯特·布列松的十部電影,包括《鄉村牧師日記》、《死囚逃生》、《扒手》、《聖女的審判》、《驢巴薩》、《穆歇》、《溫柔的女人》、《武士蘭斯當》、《夢想家的四夜》和《金錢》,将在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此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在2015年"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放映了羅伯特·布列松的《死囚牢房》。今年是羅伯特·布列松逝世20周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經過了數字化修複,是以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決定通過"向大師緻敬"子產品,向這位低調謙遜、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法國電影導演緻敬。

羅伯特·布列松出生于1901年9月25日,從小就對繪畫和攝影感興趣。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成為戰俘,被監禁了18個月,在此期間他與電影接觸,出獄後,布列松開始投身于電影事業。他經曆了法國古典電影的洗禮,但随後劍帶頭創造了一種完全屬于他自己的獨特風格。布列松的電影美學是自成一體的,賦予了電影超乎其能力的活力。簡單,深度,是他的電影标簽。

布列松一生中隻拍了13部電影和一部短片,并出版了一本簡明扼要的書《電影寫作之書》。他的電影風格遵循極簡主義和真實的原則,電影簡單幹淨,有大量的跳躍情節和白色筆觸的局部特寫鏡頭。他認為演員,模特,堅持使用非專業演員;通過這種方式,布列松激發了人類的内在情感,以實作最本質的真理。導演路易斯·馬勒(Louis Mahler)曾經認為,看布列松的電影會達到"上映"和"上映後冷靜下來"。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另一位代表戈達爾指出,布列松之于法國電影,就像莫紮特之于古典音樂,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俄羅斯文學。

連結:

緻敬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14部作品中有10部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集結”展映

死囚逃生

布列松的第一部電影完全基于非專業演員,基于一名法國士兵計劃并進行越獄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打破了越獄式電影的拍攝模式,用極簡的叙事手法,注重描繪越獄過程,大膽地用叙事方式刻畫人物心理,促進劇情的發展,局部特寫鏡頭和演員面無表情的演繹卻讓人屏住呼吸,将緊張的懸疑氣氛推向高潮。為了尋找真相,布列松特意選擇了電影在故事原型所在的監獄裡的位置,并借給了這個男人繩索和鈎子,幫助他逃脫作為電影道具。這部電影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扒手

布列松的第一部原創劇本,靈感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相信盜竊就是藝術的故事。布列松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以日記的形式,在虛無主義和青年困惑的短暫時期内完成了劇本,再加上盜竊的主題,信仰的折磨在兩者之間若隐若現。中近處的視角和特寫鏡頭組織得井井有條,使影片中的盜竊案成為一種"指尖芭蕾"。為了展現小偷的真面目,布列松邀請職業小偷教主角執行偷竊,由于表演太真實,這部電影在芬蘭被禁,直到1965年。該片入圍第1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溫柔的女人》

布列松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短篇小說《别人妻子的床下的丈夫》。影片用倒叙的方式,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跳下身亡,她的丈夫回憶過去,追蹤她自殺的原因,以簡單、不言而喻的風格描繪出幸福婚姻背後的殘酷現實。這部電影是戛納電影節電影多米尼克·桑達(Dominique Shonda,"1900")的處女作,布賴森決定擔任主角,因為她手機上有迷人的聲線。當時還是她的模特,雖然在片中台詞很少,但用動人的眼神,精準克制來表達人物的思想和感受,展現了溫柔少女的欲望和無奈。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銀海灣獎。

夢想家的四個夜晚

布列松改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白夜》,毫不客氣地将故事移植到當代世界,重演了一位年輕的畫家,他在橋邊救了一個女人,然後相遇了四個晚上。影片用插曲交織三條線索,對比兩位主角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狀況和愛情觀念。與意大利電影制片人維斯康蒂版的《白夜》(1957)不同,布列松采用了冰冷的電影風格,放大了身體動作,不斷颠倒情節,以稍縱即逝的演繹将愛情帶入生活,偶爾的輕快配樂成為電影的點睛之筆。該片入圍第2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緻敬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14部作品中有10部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集結”展映

武士蘭斯諾

布列松最暴力的電影之一,改編自中世紀的亞瑟王傳說,重制了蘭辛戈與格溫納維爾女王的戀情尋找聖杯的最後幾天的士氣低落和内部沖突。這部電影由非專業演員主演,布列松試圖削弱演員的表情,減少聖杯故事的傳奇元素,專注于事件本身,并以客觀冷靜的紀錄片鏡頭呈現傳奇神話。奧斯卡獲獎攝影師帕斯奎利諾·德·桑蒂斯(Pasquilino de Santis)為這部電影做出了貢獻,這部電影的特色是長而長的鏡頭,直接影響了城市波浪人(1991年),由嶄露頭角的美國電影導演理查德·林克勞特(Richard Linklaut)執導("黎明前的愛")。這部電影獲得了第27屆戛納電影節平行機關法比西獎,但布列松拒絕獲獎。

布列松的作品雖然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但也是他作品中最具争議的作品之一。受托爾斯泰短篇小說《僞優惠券》的啟發,這位俄羅斯文學巨匠講述了一個年輕的修理工在因假币被錯誤監禁後發瘋的故事。沒有配樂,攝影師帕斯奎利諾·德桑蒂斯和布賴森再次合作,将宗教、倫理、驚悚、懸疑等元素結合在一個冰冷、樸實無華的鏡頭中,聚焦于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以極其簡潔的叙事揭示社會人性的醜陋和人物心理扭曲的過程,在最後一刻帶來最無聲有力的震撼。

專欄編輯:李俊娜 文字編輯:李俊娜 圖檔編輯:蘇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