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这很不舒服。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山东省济南市大润发超市将隔夜肉、洗后有异味的肉特卖、变质肉的铰孔肉香肠。8月16日上午,大润发微博道歉,称所有肉已下架,涉事员工停职待查,门店将立即进行整改,从此在全国门店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媒体曝光——参与企业道歉,过程有多熟悉,只是为什么不长记忆?8月13日,济南市市场监督局刚刚与大润发华北总部负责人、济南部分店铺负责人就涉嫌销售食品超保质期、篡改食品生产日期等问题进行了沟通。现在看来,大润发并没有把采访、整改放在心上,而是在路上砸了越来越远的招牌。而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作为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依然如此,那么卖坏的隔夜肉不会是行业的潜在规则吗?
近日,从外卖平台的"人气之王"——华莱士炸鸡,到奶茶行业的"网红"——奈雪的茶叶,一些餐饮品牌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成为焦点。暴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系统实施不到位、加工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过时、卫生条件差等方面。看,这些问题与大润发非常相似吗?无论是卖变质的隔夜肉,还是腐烂的水果继续使用,都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想出的一个"救命的把戏",这样的把戏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安全。
客观地说,近年来,有关部门抓监管工作下了很大功夫,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但为什么还有一些公司在"冒险"呢?一般来说,超市或餐饮公司制定食品安全法规。但是,工作人员能否严格执行,与监督、考核、处罚、自律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安全,这样的幸运心态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的。这就像用变质的肉填充香肠一样,这显然是非法的,如果不是媒体曝光,所涉及的公司可能会假装聋子。此外,相关监管处罚还不够,没有锤击违规者七寸。去年8月,大润发因"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标签"被处以共5020.40元的罚款。很明显,这种惩罚不会给公司带来一些顾忌。这也给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只有建立最严格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才能让经营者敬畏,让消费者放心。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必须严格防范死亡,这是各地监管部门必须回答的问题。多年来引起关注的许多食品安全事件都来自公众和媒体的揭露,而不是监管调查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手段,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及时发现问题,用技术的力量提升监管效果;
对于企业来说,深陷一个行业,树立一个品牌,需要长期积累,而"失去信誉"在一瞬间。当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无论是超市还是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都是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企业为了盈利,忽视责任,不断突破底线,撞红线,最终就会被市场所拒绝。名声不好,很难恢复,所以,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
"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生命的健康,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坚持"零容忍",违法迅速、重拳,才能让人吃得安全,吃得安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公开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