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讲起来 写起来 蒸起来 绣起来 互助县多层次深入推动海东精神落地开花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新闻海东精神,提升河童;金秋的季节,从机关到校园,从企业到农村,一场热闹的讲道,一次又一次的有针对性的互动,一场紧贴人心的活动,犹如一盏精神灯,点亮了农村发展新征程,凝聚了强烈的思想共识。这是海东市互助土耳其自治县发扬海东精神,激活了"精神"的突破性发展带来的热点新场景。

讲起来 写起来 蒸起来 绣起来 互助县多层次深入推动海东精神落地开花

一心一意说出海东精神

在海东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培养读懂子勉、崇尚团结互助、守真务实、奋发勇于打破世界"的海东精神。

如何把海东精神深深植根于人心,落地根?第一步是解决"谁说"的问题。互助县组成六个讲道队,形成讲道联盟体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讲道——

领导干部布道团体。以县级领导干部为主导,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新时代"大会堂"的岗位作用,围绕海东五新建设、乡村振兴、政治教育、民生事业、社会保障等内容,深入划分部门和联合乡镇,参加党的专题讲座, 专项辅导讲座等方式,深入解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解读党的政策,加强党对干部职工的培养和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倾听党的声音。

专家学者讲座组。围绕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金融等行业,专家学者深入乡镇、学校、企业、社区、机构和乡镇开展宣传,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政策明确、明确,帮助基层群众和乾部更深刻地理解精神的深刻内涵 海东。同时,在乡镇、部门抽调优秀专业人才形成使命,讲理论,讲感情,讲理性思想,在实实在在地运用实实在在的学习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论讲师的使命。理论讲师组以县委党校教师为主,整合乡镇、部门干部和"村干部"组成讲道班,重点讲党的历史、路线政策、脱贫攻坚、富民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 通过召开理论课、理论培训等方式,形成理论讲道体系,有效提升讲道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人(人)讲道团体。以老党员、老干部、富职、德模、岗位旗手等为主的讲道使命,同时采取座谈会、专题报告、讲座的形式,同时借鉴"板凳会议""汕头会""实地会议"等灵活的移动方式,在田头、家庭、住户、人家、身边人身边, 小事,过去讲道的内容,让基层讲道更有地域,更有感染力。

音乐团。歌舞团、秦剧团、合唱团、电影放映队、广场舞队等23支讲道队,结合"送剧到乡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基层服务活动,以青海陶、孝道、鲜花、三句半等流行音乐节目宣扬海东精神, 让普通人在观看中容易理解的歌曲、舞蹈、短剧等节目形成情感共鸣。

网络使命。以互助县传媒中心为主体的网络使命,开辟"文明实践新时代""微视频"等新媒体栏目,录制了一批独特的短视频,设置了多部网络互动话题,转载了一批优质讲道课程,青海学习平台及时推送精彩讲道视频。各乡、各部门及时推动宣传宣传工作动态,使"海东精神"浸透了党员干部和"朋友圈"群众,形成了"线上线下"讲道矩阵。

地气,聚集人气,各种形式的联合讲道,让海东精神"活"起来,"感动"起来,"新鲜"起来,真正进入基层,走进群众的心里。

一个一个地写下海东精神

为了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互助县邀请绘画爱好者用绘画作品展现美好生活,用各种形式的书法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乡镇,走进每个人的心。

9月16日,由中共互助县委宣传部、中共丹马镇互助县文化联盟主办,互助县书法艺术协会、互助县文化博物馆主办的互助县"海东精神入家"系列活动"书"写海东精神活动在丹马镇和互助县青屿酒文化广场举行。邀请互助县书法家协会的20位书法家现场写作。书法家以笔代言,以纸为媒介,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海东精神。活动现场,书法家们挥舞着墨水,一块书法用清新的墨水展现笔端,草书的气势,笔墨上写满了书,庄严而圆润的样书,让观众惊叹不已。通过书法这种大众流行的形式使"培养继承人,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真务实,奋发拼搏,勇敢闯入世界"的精神走进了海东千家万户。活动现场,还表演了花卉、音乐、短剧等精彩节目,充分展现了海东精神的内涵,使海东精神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

9月30日,写作海东精神进校园活动在镇中心50学校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互助县书法家协会的10位书法家在现场写作。书法家挥舞着墨水,笔水流淌,通过书法这种师生欣喜看到的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加深对海东精神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味,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

"我们使用一个平台,我们使用一个展览,我们利用一个机会来连接这么多人的心,并牵手在一起。每个人的心都去思考的地方,一起欣赏书法之美,书法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互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卢敏说。

书法家郑有海说:"现在全社会都非常重视书法,十九大报告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包括中国书法的普及。书法是文化之母,坚定的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定的书法自信。我一直坚持赢笔,造型胜于文字,我会用实际行动,用书法作品,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讲起来 写起来 蒸起来 绣起来 互助县多层次深入推动海东精神落地开花

一卷蒸出海东精神

青海人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展现了面食本身的可塑性,也注入了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勤奋和坚韧。一卷蒸出的柔软的传统月饼,一层一层地撕扯吃,也叫香!互助者将这种生活充分传递下去。

9月17日,彩家宝镇举办了"中秋节的古韵事和人民的温暖之心"和"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的主题活动。活动以大庄二村学生的经典吟唱"水调歌头明月"拉开帷幕。活动还举办了月饼大赛,开展了学习班。

9月18日,以"庆祝农民丰收和品脱针麻的味道"为主题的第二届农民收获和传统美食文化节在丹马镇Wamagutai村旅游景点举行。同一天,来自全镇 17 个村子的 50 多位精明厨师精心制作的美彩亮相,一场彩斑斓的盛宴不断挑逗着大家的味蕾,传统的青海月饼,柔软润滑的肌肤、嘴唇和牙齿的左香煎饼,清甜清爽的青海酸奶、香喷的蒸馏酒,还有面条, 锅、狗小便、绿饼、手抓羊肉、牛奶皮等传统乡村美食。

春夏长春夏,秋收冬系列,从田间到餐桌,从美食到艺术,我们品尝,一边享受,收获的喜悦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为了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展现乡村整体振兴的光明前景,9月18日,东沟乡在汤座村广场举行"感恩派对、听晚会、庆祝丰收、迎中秋节"月饼大赛。在独特的传统土耳其文化特色的辅助舞蹈和丰收祈祷仪式上,月饼大赛拉开帷幕。在激烈的月饼大赛中,来自乡镇16个村的90多位"巧厨"展现了自己的技艺,共有500多份小麦丰富、色彩鲜艳的传统月饼与台湾相比美国。《海东精神》《感恩方迎来丰收》《富迪东郭》等独特的雕刻装饰在月饼上,精湛的工艺品吸引了现场观众的不绝口之一。浓郁的香味,完美的配色,吸引着前来欣赏的人们。趣味吃月饼的比赛场地人烟稀少,特别热闹。

传统的月饼推动了小镇的繁荣。通过举办传统月饼大赛,进一步激发大众对乡村旅游饮食文化的兴趣,促进烹饪技巧的交流,丰富饮食文化,展现农民共同生活的幸福和收获的喜悦。

一根针绣着海东精神

一群勤劳的绣花女郎,一根聪明的银针,板绣园阿姨飞针线,用指尖技巧将"培养继承人,崇德尚美,团结互助,守真相待,拼搏,勇敢打破世界"海东精神在针中,入线,刺绣入心。

9月29日,由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海东精神成百万"系列活动,"手工刺绣海东精神"在50个镇的榕树村举行。

绣花成品色彩丰富,构图清晰,细腻细腻,线条优美,图像生动,针法独特,密密恰当,色彩鲜艳,犹如一幅美丽的画作。通过针线,绣出40万土生土长的孩子对党的爱心、忠诚和尊重,绣出同心同德的对党的信仰,表达了绣花精神和"聪明手绣快乐之路,齐心协力经营小康"的美好愿景。

2006年5月20日,土耳其潘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国家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助力贫困人口,在榕树村建成了600m2的泛绣园,包括展厅、培训室、手工艺作坊等。潘绣园吸收了当地刺绣妇女145人,其中建立档案卡不良刺绣93人。截至目前,共下单5万多个,订单收入260万元,人均增加18000多元,带动周边乡镇贫困刺绣妇女300余人,成功运营的潘绣园为2020年新建的28个扶贫车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互助县长期从事板刺绣工作的刺绣5800余人,具有法人资格的板刺绣企业户34家,其中贫困刺绣妇女500余人。"绿色绣花文化中心、龙头企业、非残扶贫就业工作坊、农民"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海东精神是海东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目前,互助县上下要学会贯彻落实海东精神和落实"十四五"任务相结合,努力实现全覆盖宣传,在推动互助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信心雄厚,勇于担当,善行。"互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正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