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华侨网

中国青年说|中国三姐妹在北京学习中医:我们互相练习"针"

出生于英国,在马来西亚长大,但曾选择在北京学习中医;

不仅是钢琴、水墨画、武术等"炙手可热的人才",还会演奏"少数派"中国乐器——柳琴;

在本期《中国青年说》中,来自马来西亚的三位姐妹分享了她们的成长故事。

卢春静:29岁,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大学针灸硕士。中医诊所现已在马来西亚开业。

陆岩:26岁,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获读读硕士学位,擅长柳琴、钢琴。

卢春华:22岁,北京中医药大学阅读专业本科,擅长水墨画、柳琴、钢琴,同时有一定的新媒体写作和操作能力。

以下是三姐妹的原话:

问: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陆春静:我学中医是一个巧合,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中国台湾旅行,遇到了我的表弟,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在参观期间,妈妈突然病倒了,表哥用针灸给我妈妈治疗,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决定学习中医,并在师父的选择上推动针灸的方向。

陆岩,陆春华:我们选择学习中医是受姐姐影响的,姐姐在北京经常跟我们一起录视频,跟我们聊聊她在北京的生活,中医课程,让我们对北京和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然后我们决定追随姐姐的脚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7年9月,卢岩(左)、卢春华(中)和卢春静(右)齐聚北京中医药大学。

问:当你学习中医时,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卢春静:我还是北中医研究生的时候,一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和民间乐团的特别演出之间有时间冲突。我早一点开始准备考试,并安排时间练习钢琴和参加排练,特别是在演出前夕。考试当天,我提前交了试卷,搭上了去延庆的校车。最后,不仅性能成功,而且测试结果也非常出色。

陆岩:刚刚脱掉,一次吃了太多生豆腐,半夜因消化不良和胃痛。我姐姐说给我做针头测试(当她刚开始学习针灸时)。我一直害怕被针刺,硬是不愿意的,对过去感到厌恶,但胃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缓解,所以姐姐不顾我的"抗议",直接准备给我针头。结果,我一看到她手里的针头,吓坏了她的肚子马上就没疼,赶紧告诉她,要避免自己遭受"皮肉"的折磨。中医有一句话叫"空气中的恐惧",当时亲身体验过这句话的意思。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9年6月,陆春静(左2)、卢岩(右2)及其父母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纯晶硕士毕业典礼。

问:在和平时期,你如何练习针灸?

卢春静:在学习针灸时,学生通常会在身体上练习针,然后再互相练习。但我的"第一枪"是在一个男同学身上。他自告奋勇地被我刺伤,在反复确认并告诉他我是第一个得到针头的人之后,我把我的第一根针放在他身上。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4年5月,陆春静与华北医疗乐团在国际针灸研讨会晚宴上演出。

陆春华:我们三个姐姐都在学中医,大姐姐和二姐硕士都是读针灸推拿专业,所以我们在实践中比较方便,可以互相练习。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20年10月,陆春华参加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草药博物馆杯讲解大赛。

问:在北京生活和学习期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陆春静,陆岩:我们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想煮辣汤,就去市场买食材。因为这是第一次做,然后到市场阿姨们咨询具体的做法和所需的食材,没想到阿姨们没有做到,但是他们很热情,塞给我们的菜很多,包括各种辣椒。煮汤的时候,每个辣椒我们放一点,吃完后不久就"火"凉了,真是难忘"意外"啊!

陆春华:有一次,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学校花园之旅,卖马来西亚美食。我的姐妹们也加入了进来,我们赶紧做了一个特别的七层蛋糕和辣酱。我没想到我们的糕点如此受欢迎,它们在花园之旅的半小时内就售罄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顾客,他本来想和我们商量降价,但还是以原价买了一次,然后又把朋友拉回来买了一次。这让我们非常高兴,并对我们感到积极。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9年6月,陆岩(左)、卢春静(中)和卢春华(右)参加北中医药园的马来西亚食品销售。

问:你为什么选择学习柳琴?

(热门知识:刘琴:演奏弦乐器。又称柳锣琴、金刚腿、土锍。中国传统乐器。)

卢春静:当时会学习民间音乐主要是因为学校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选择课外课程。选择柳琴是巧合,我想学杨琴,但当时中文不是很好,柳琴当杨琴,就错了学柳琴。

陆岩:我和姐姐学习柳琴主要是靠姐姐的影响。但是我们以不同的风格演奏钢琴。大姐姐擅长演奏抒情音乐,情感表达性好,我喜欢充满激情和戏剧性的歌曲,一弹让大家感受到旋律,妹妹更倾向于轻快活泼的音乐,弹钢琴经常让人有一种想跳的感觉,还能灵活地把旋律的声音。这种风格也反映在钢琴演奏中。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8年11月,陆春华(左)、卢春静(中)、卢岩(右)参加了北京大学音乐节民乐团团奏比赛。

问:你能分享一两个关于学习柳琴的故事吗?

陆春静:高中时,我成为了柳琴乐器的领军人物。其中一项任务是帮助剧组在排练前调谐钢琴,总共六架。我一直有一些阴影在曲调上,因为曲调不好的琴弦容易断裂,还可能断弦划伤流血。过了一会儿,我逐渐克服了恐惧,钢琴越来越熟练。

陆岩:高中时,老师在乐团音乐会上为我安排了一个独奏节目。平时排练很顺利,没想到在官方演出中,我只弹了一半,琴弦都松动了,不能继续演奏。但老师曾经说过:当情况出现在舞台上时,最重要的是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学会改变。因此,即使这首歌无法摆脱困境,我还是即兴创作并提前结束了独奏。

陆春华:弹柳琴的时候,需要拿着一把吉他一样的桨。高中时,我加入了学校的民谣乐队,有一次在学校聚会上,我们表演了几个合奏团。但是当我弹奏第一首歌时,我的桨掉了下来,我无法寻找它。我惊慌失措,因为麦克风正对着我。这时,坐在我旁边的队友发现我处于错误的状态,知道了问题所在,在插页式广告中直接把桨交给我,最后我顺利完成了表演,非常感谢她那天晚上的帮助。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19年6月,陆春华(左)、卢春静(中)和卢岩(右)在北京中医药良乡校区由民间乐团特别演出刘琴。

问:从英国到马来西亚再到中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如何适应这种转变?你有什么不同让你印象深刻?

卢春静:对我来说,当我7岁从英国来到马来西亚时,语言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当我在英国时,我在学习中使用英语,虽然我在家里会说中文,但我在阅读,写作等方面不是很熟练。当我到达马来西亚时,我去了一所中文学校,我的老师用中文授课,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我在英国学校学习的时候没有参加考试,而且我经常去马来西亚参加考试,这也增加了我的学习压力。然而,经过一番努力,我很快跟上了步伐,适应了在马来西亚的学习和生活。

虽然我在英国出生并上学,但我的父母从小就坚持对我说中文,所以我形成了与外国人和中国人说英语的模式。但有些中国人不会说中文,所以他们和我一起说英语。然后我会问我的母亲,非常困惑,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和我一样,却不说我们说的话?后来,我长大后明白,不是每个海外华人都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我很幸运,父母非常重视这一点,并给我们相关的学习条件。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1999年9月,陆春静(左)、卢岩(中)和卢春华(右)在英国。

陆岩: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例如,每个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不同的,每次访问这些节日,马来西亚都是国定假日,我们一起快乐地庆祝,品尝各种美食。虽然在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但最终还是一个外国,中国传统武术在马来西亚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在北京的时候,我发现公园里的人经常练太极拳,这在马来西亚很少见,甚至有些人也不懂这种中国传统武术。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2021年7月,陆春静(左)、卢岩(中)和春华(右)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宝子。

问:您对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期望?

陆春静:我希望把中医诊所办好,把中医发扬光大,马来西亚人民对中医的认识还不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大家更加相信中医,接受中医。

陆岩:我的计划是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从事中医工作,但我也想参加一些其他爱好课程,如小提琴,瑜伽等。

陆春华:目前,我首先想完成本科学习。在那之后,我想像我的姐妹们一样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在北京学中医的华裔三姐妹:我们在对方身上练“扎针”

陆春静(左)、卢春华(中)和卢岩(右)在北京慕田峪长城。

(来源:微信公众号,ID:乔王中郭,视频和图片 来源:受访人 编辑:戴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