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衆号、中國華僑網
中國青年說|中國三姐妹在北京學習中醫:我們互相練習"針"
出生于英國,在馬來西亞長大,但曾選擇在北京學習中醫;
不僅是鋼琴、水墨畫、國術等"炙手可熱的人才",還會演奏"少數派"中國樂器——柳琴;
在本期《中國青年說》中,來自馬來西亞的三位姐妹分享了她們的成長故事。
盧春靜:29歲,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大學針灸碩士。中醫診所現已在馬來西亞開業。
陸岩:26歲,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獲讀讀碩士學位,擅長柳琴、鋼琴。
盧春華:22歲,北京中醫藥大學閱讀專業大學,擅長水墨畫、柳琴、鋼琴,同時有一定的新媒體寫作和操作能力。
以下是三姐妹的原話:
問:為什麼要學習中醫?
陸春靜:我學中醫是一個巧合,有一次我和媽媽去中國台灣旅行,遇到了我的表弟,他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在參觀期間,媽媽突然病倒了,表哥用針灸給我媽媽治療,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讓我決定學習中醫,并在師父的選擇上推動針灸的方向。
陸岩,陸春華:我們選擇學習中醫是受姐姐影響的,姐姐在北京經常跟我們一起錄視訊,跟我們聊聊她在北京的生活,中醫課程,讓我們對北京和中醫有着濃厚的興趣,然後我們決定追随姐姐的腳步,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

2017年9月,盧岩(左)、盧春華(中)和盧春靜(右)齊聚北京中醫藥大學。
問:當你學習中醫時,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盧春靜:我還是北中醫研究所學生的時候,一門課程的期末考試和民間樂團的特别演出之間有時間沖突。我早一點開始準備考試,并安排時間練習鋼琴和參加排練,特别是在演出前夕。考試當天,我提前交了試卷,搭上了去延慶的校車。最後,不僅性能成功,而且測試結果也非常出色。
陸岩:剛剛脫掉,一次吃了太多生豆腐,半夜因消化不良和胃痛。我姐姐說給我做針頭測試(當她剛開始學習針灸時)。我一直害怕被針刺,硬是不願意的,對過去感到厭惡,但胃痛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緩解,是以姐姐不顧我的"抗議",直接準備給我針頭。結果,我一看到她手裡的針頭,吓壞了她的肚子馬上就沒疼,趕緊告訴她,要避免自己遭受"皮肉"的折磨。中醫有一句話叫"空氣中的恐懼",當時親身體驗過這句話的意思。
2019年6月,陸春靜(左2)、盧岩(右2)及其父母參加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純晶碩士畢業典禮。
問:在和平時期,你如何練習針灸?
盧春靜:在學習針灸時,學生通常會在身體上練習針,然後再互相練習。但我的"第一槍"是在一個男同學身上。他自告奮勇地被我刺傷,在反複确認并告訴他我是第一個得到針頭的人之後,我把我的第一根針放在他身上。
2014年5月,陸春靜與華北醫療樂團在國際針灸研讨會晚宴上演出。
陸春華:我們三個姐姐都在學中醫,大姐姐和二姐碩士都是讀針灸推拿專業,是以我們在實踐中比較友善,可以互相練習。
2020年10月,陸春華參加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草藥博物館杯講解大賽。
問:在北京生活和學習期間,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陸春靜,陸岩:我們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次想煮辣湯,就去市場買食材。因為這是第一次做,然後到市場阿姨們咨詢具體的做法和所需的食材,沒想到阿姨們沒有做到,但是他們很熱情,塞給我們的菜很多,包括各種辣椒。煮湯的時候,每個辣椒我們放一點,吃完後不久就"火"涼了,真是難忘"意外"啊!
陸春華:有一次,我報名參加了一個學校花園之旅,賣馬來西亞美食。我的姐妹們也加入了進來,我們趕緊做了一個特别的七層蛋糕和辣醬。我沒想到我們的糕點如此受歡迎,它們在花園之旅的半小時内就售罄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顧客,他本來想和我們商量降價,但還是以原價買了一次,然後又把朋友拉回來買了一次。這讓我們非常高興,并對我們感到積極。
2019年6月,陸岩(左)、盧春靜(中)和盧春華(右)參加北中醫藥園的馬來西亞食品銷售。
問:你為什麼選擇學習柳琴?
(熱門知識:劉琴:演奏弦樂器。又稱柳鑼琴、金剛腿、土锍。中國傳統樂器。)
盧春靜:當時會學習民間音樂主要是因為學校的要求,在國小三年級時,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選擇課外課程。選擇柳琴是巧合,我想學楊琴,但當時中文不是很好,柳琴當楊琴,就錯了學柳琴。
陸岩:我和姐姐學習柳琴主要是靠姐姐的影響。但是我們以不同的風格演奏鋼琴。大姐姐擅長演奏抒情音樂,情感表達性好,我喜歡充滿激情和戲劇性的歌曲,一彈讓大家感受到旋律,妹妹更傾向于輕快活潑的音樂,彈鋼琴經常讓人有一種想跳的感覺,還能靈活地把旋律的聲音。這種風格也反映在鋼琴演奏中。
2018年11月,陸春華(左)、盧春靜(中)、盧岩(右)參加了北京大學音樂節國樂團團奏比賽。
問:你能分享一兩個關于學習柳琴的故事嗎?
陸春靜:高中時,我成為了柳琴樂器的領軍人物。其中一項任務是幫助劇組在排練前調諧鋼琴,總共六架。我一直有一些陰影在曲調上,因為曲調不好的琴弦容易斷裂,還可能斷弦劃傷流血。過了一會兒,我逐漸克服了恐懼,鋼琴越來越熟練。
陸岩:高中時,老師在樂團音樂會上為我安排了一個獨奏節目。平時排練很順利,沒想到在官方演出中,我隻彈了一半,琴弦都松動了,不能繼續演奏。但老師曾經說過:當情況出現在舞台上時,最重要的是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冷靜,學會改變。是以,即使這首歌無法擺脫困境,我還是即興創作并提前結束了獨奏。
陸春華:彈柳琴的時候,需要拿着一把吉他一樣的槳。高中時,我加入了學校的民謠樂隊,有一次在學校聚會上,我們表演了幾個合奏團。但是當我彈奏第一首歌時,我的槳掉了下來,我無法尋找它。我驚慌失措,因為麥克風正對着我。這時,坐在我旁邊的隊友發現我處于錯誤的狀态,知道了問題所在,在插頁式廣告中直接把槳交給我,最後我順利完成了表演,非常感謝她那天晚上的幫助。
2019年6月,陸春華(左)、盧春靜(中)和盧岩(右)在北京中醫藥良鄉校區由民間樂團特别演出劉琴。
問:從英國到馬來西亞再到中國,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如何适應這種轉變?你有什麼不同讓你印象深刻?
盧春靜:對我來說,當我7歲從英國來到馬來西亞時,語言成了一個很大的障礙。當我在英國時,我在學習中使用英語,雖然我在家裡會說中文,但我在閱讀,寫作等方面不是很熟練。當我到達馬來西亞時,我去了一所中文學校,我的老師用中文授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外,我在英國學校學習的時候沒有參加考試,而且我經常去馬來西亞參加考試,這也增加了我的學習壓力。然而,經過一番努力,我很快跟上了步伐,适應了在馬來西亞的學習和生活。
雖然我在英國出生并上學,但我的父母從小就堅持對我說中文,是以我形成了與外國人和中國人說英語的模式。但有些中國人不會說中文,是以他們和我一起說英語。然後我會問我的母親,非常困惑,為什麼他們看起來和我一樣,卻不說我們說的話?後來,我長大後明白,不是每個海外華人都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我很幸運,父母非常重視這一點,并給我們相關的學習條件。
1999年9月,陸春靜(左)、盧岩(中)和盧春華(右)在英國。
陸岩: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例如,每個國家的傳統節日都是不同的,每次通路這些節日,馬來西亞都是國定假日,我們一起快樂地慶祝,品嘗各種美食。雖然在馬來西亞有很多華人,但最終還是一個外國,中國傳統國術在馬來西亞并沒有那麼受歡迎。在北京的時候,我發現公園裡的人經常練太極拳,這在馬來西亞很少見,甚至有些人也不懂這種中國傳統國術。
2021年7月,陸春靜(左)、盧岩(中)和春華(右)在馬來西亞沙巴州寶子。
問:您對未來有什麼計劃和期望?
陸春靜:我希望把中醫診所辦好,把中醫發揚光大,馬來西亞人民對中醫的認識還不夠,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大家更加相信中醫,接受中醫。
陸岩:我的計劃是畢業後回到馬來西亞從事中醫工作,但我也想參加一些其他愛好課程,如小提琴,瑜伽等。
陸春華:目前,我首先想完成大學學習。在那之後,我想像我的姐妹們一樣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陸春靜(左)、盧春華(中)和盧岩(右)在北京慕田峪長城。
(來源:微信公衆号,ID:喬王中郭,視訊和圖檔 來源:受訪人 編輯: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