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满足公众需求

小菜农,大民生。经过3个月的"闭门改造",位于镇宁路442号的五星级标准化蔬菜市场振宁菜市场于1月18日新亮相,开业营业。3200m2超大空间,电梯上下,入口的花绿种植,环境干净整洁,时尚简约的风格,让很多人走进菜市称:"是不对吗?蔬菜市场怎么会这么美?还可以闻到花香、水果的香味。"
数字化"持有",消费更放心
在镇宁菜市场的入口处,几乎占据了整面墙的智能数字显示屏脱颖而出。据上海东亚食品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珠介绍,振宁蔬菜市场借助互联网前沿技术,进一步升级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食品安全溯源、农副产品快速巡检宣传、移动支付、交易统计实时、便捷和可视化等功能,让消费者通过显示屏进入蔬菜市场 实时跳动数据,了解蔬菜价格、农副产品快速检验结果等最新情况,真正买得舒心,吃得放心。
刘伟珠还介绍,菜市场门口配备了红外热像仪,可以准确捕捉每个进入菜市的个体温度,并在智能数字显示中实时显示,为疫情防控工作搭建安全屏障。"这种智能数字显示屏是连续九个屏幕,其中一个连接到人脸测温系统,只要有人进入市场闸门区域,热像仪就会自动进行测温,体温读数就会实时显示,一目了然。"刘维珠说。
完成升级后,振宁蔬菜市场不仅新增了智能数字显示屏,可以显示每日检测数据、实时交易数据统计、市场交易趋势、市场日交易量等信息,还配备了"新武器"——智能巡检记录仪。通过佩戴智能巡检,管理人员可以将巡检现场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大大提高了监管市场日常管理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现场管理性,显著提高了市场管理的效率。
注重细节,消费者体验更温馨
镇宁菜市场共有2层,商户113家,其中主要销售水果、肉类、海鲜等。二楼有面条、豆制品、蔬菜、小吃、南北货、粮油、半成品等。
记者走进蔬菜市场后的第一感觉是明亮、干净,空气中不仅没有异味,还有淡淡的花香、水果,甚至咖啡。走进去,每一类商品都有颜色区分,肉是粉红色的,蔬菜是绿色的,海鲜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值得拥有的景象。地面上的排水沟不仅宽大,而且还覆盖着不锈钢盖,以防止更大的垃圾落差和堵塞排水沟。
在已经经营了20多年的肉制品市场,Tube女士告诉记者,蔬菜市场升级后,环境变得更好,照明更舒适,原有的水产品、肉禽等异味都闻不到。这些也给经营小吃摊增添了不少,感觉市场管理不仅考虑到了消费者的体验,还考虑到了摊位经营者的感受,感觉特别好。
在菜市也经营了20年的何女士这次把摊位从二楼搬到了一楼,不仅展位面积变大了,位置也特别好,在菜市的入口处。当顾客走进去时,他们第一眼就能看到摊位前的果塔。何女士说,当摊位变大时,一方面,公众可以更容易地选择自己的水果,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自己拿出更多的水果。记者看到,在贺女士的摊位上,不仅有红美、夏黑葡萄、木瓜等国产水果,还有智利车、澳洲西美等"进口"水果。"现在的摊位不仅大,而且'黄金位置',我们可以采摘水果而不拥挤,你可以用心选择,水果也像以前一样快卖。何女士对未来的业务充满信心。
在回应记者对如何保持蔬菜市场长期清洁整洁的疑虑时,刘伟珠介绍,蔬菜市场坚持实行常态化、长期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商家也养成了自觉的维护意识。接下来,蔬菜市场将结合管理和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标准,完善服务设施,努力建设硬件设施更齐全、服务功能更多、管理标准更高的"一站式"蔬菜市场。
突出服务民生,充满人情味
在振宁蔬菜市场,您不仅可以购买蔬菜,肉类,海鲜和其他新鲜蔬菜,还可以购买美味的小吃,早餐和咖啡。升级后的蔬菜市场不仅在二楼设置了出售蛋卷、桃片、饼干等小吃摊位,还在一楼保留了原有的"牛奶薯片"、"富春小笼"等老式小吃的同时,新推出"山海阿姨煎饼"、"苏吉宝子店"等传统小吃和LAR和FRIENDS线上红咖啡店, 不仅突出了服务民生的功能,而且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仔细逛逛,记者发现,菜市的格局设置也凸显了满满的人文情怀。位于一楼出入口右侧的新开放式咨询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商业建议,以及一个公平的规模和一个装有邦迪、碘、针袋和丰油精的急救箱。
在市场二楼右侧设立民政服务站,不仅驻扎在家电维修、裁缝店等服务摊位,很好地解决了周边居民家电维修困难、定制困难等问题,还开辟了公益书角, 公众可以直接访问。
更暖心的是,一二楼的蔬菜市场都专门设置了消费者休息区,让大家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地吃早餐或喝杯咖啡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