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方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步兵师发展的十个(2011年版)。
版权属于作者。如入侵删除

步兵第190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该师的前身是第8路军第4师,成立于1937年11月,在1945年8月日军投降的基础上,作为晋(陈正祥)纵队第3旅编队。1946年6月,该旅改编为晋巢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1948年5月,该旅改称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0旅。第568团的前身是晋潮军区教团,于1939年2月在金潮军区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由军政干部学校机构组建,主要负责干部的培养,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我军一把手教学队。第569团前身为晋巢军区独立营,成立于1943年4月。第570团的前身是1938年8月由驻扎在保定的满城伪警察卫队第6区第3纵队改编的晋巢军区游击队。1949 年 4 月,第 64 军向西北进军。1950年12月,师炮兵团成立(1953年改为炮兵第570团)。1951年2月,他参加了朝鲜战争,并于1953年8月返回中国。同年10月,组建了395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955年2月,第190步兵师奉命部署64个编队,驻扎在旅大学,接收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全部重型装备,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4月15日,该师正式成立,由第1、第2、第3机械化团、第31坦克团(中型坦克团)、第32团(重型坦克团)、第1和第2炮兵团以及炮兵团管辖,下设9个侦察营、通信营和工程营,共13 572人。1961年8月31日,第1机械化师奉命恢复陆军第190师,调往沈阳军区第64军编队。1985年,该师被编入北方A级摩托化步兵师,由第568,第569,第570团,炮兵团,炮兵团,坦克团管辖。1998年,第64集团军被废除,第190师被移交给机械化的第39集团军,第569团被废除,坦克团更名为装甲团。2003年,第190师缩编为机械化步兵第190旅,第570团改编为吉林军区边防军第1团。
抗日战争期间,第190师的前身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以攻击、伏击、抵抗、破坏交通等手段进行游击战,参加了包括百团之战在内的270多场战役和战役。 神仙山战役、反扫荡、反扫荡、反封锁和战略反攻,歼灭了8300多名日军。解放战争期间,该师先后赴、晋、热、察、邵、陕西、甘、宁等八省,参加了大同、张家口、宝南、正泰、青屿、蠡北、青峰店、石家庄、查齐、平津、太原、宁夏等29次战役。据统计,整个64军在解放战争中产生了6名特功,全部来自第190师,292名功勋,第190师占106名。虽然师的历史不是很悠久,但干部队伍强大,综合素质高,作风强,比进攻长,战斗力强,抗日抗击解放战争后,成长为我军华北地区首批大师之一。在朝鲜战场上,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第569团第3营和军事侦察部队英勇地向敌后推进,在20小时内七次击败敌人,前进120英里,占领了通往首尔的主干道,政府附近的指挥点-道峰山,炸毁了山路的铁路桥, 切断敌人的撤退,然后在敌人的围困下三天四夜。这次行动扰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被智师授予"道峰山营"荣誉称号。第190师改称机械化师,这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和至高无上的荣耀,是第一个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战术团,是中央军委和沈阳军区的快速机动部队,可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加强合成作战部队。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现代化迈出了又一重要一步。回到第64军校后,第190师始终保持着第1机械化师的优良传统和高昂的士气,加强学习,不断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的激光训练装备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1985年,568个团赴京进行激光对抗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以其主题闻名。新时期以来,全师认真开展军事委员会强化训练,实现军事卓越指导,顺利完成教育训练、战备值班、军事演习和紧急救灾等紧急险情任务,多次被总部和军区评为先进军事训练单位和新修订大纲试点单位。近年来,第190旅先后完成了远程跨区域机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演习等重大任务,表现优异,被总部作为军事训练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理念的先进单位。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陈新忠少将(旅警备队副司令员)、袁培军少将(旅警备役政治委员会)、吴忠少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曲成吉少将(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会)、程斌少将(炮兵技术学院政治委员会)、 张怀瑞少校(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旅警备队司令员)、王庆轩(第64军司令员)、刘景松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士长)、刘淑明少将(64大队司令、辽宁军区司令员)、 于海鹏少将(吉林省军区政委)、郭为民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王晟海军上将(兰州军区司令员)、程文华少将(沈阳军区装备部长)。
1955年3月,铁道公安第21师(1950年12月由华东军区、中南军区、铁道兵团一个团组成)改编为第190师,由第568、569、570团、炮兵第570团、师长杜国平、政委雷秦、 并返回第64军校。1961年1月,它被废除,以师级机关和步兵568团为基础,组建了空军工程学院,第569团改建为第129团,570个团被调往吉林军区,并扩大为长白山师(即陆军第213师),该师炮兵第570团被分配到该旅的主要警察预备队。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杜国平少将(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秦磊少将(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步兵第191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团第4纵队第1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该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7年11月成立的晋巢军区第3师,抗战胜利后,组建为金津(赵二路)纵队第1旅,1946年3月与晋巢军区教官合并,被称为晋巢军区教学旅。1946年6月改编为张家口卫尉,同年11月编入晋潮军区第4纵队,12月改为第11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军。1949 年 4 月,第 64 军向西北进军。1950年12月,师炮兵团成立(1953年改为炮兵第571团)。1951年2月,他参加了朝鲜战争,并于1953年8月返回中国,长期驻扎在丹东。1954年5月,步兵第182师坦克自行火炮387团被调到第191师,归为坦克自行火炮396团,1968年9月转入坦克第5师。1985年整编后,改称陆军第64大队步兵第191师,并发展了北部的B步兵师。1998年7月,第191师被调往辽宁军区,10月缩编为步兵第191旅。2003年全军组建后,该旅转入陆军第40大队。
第191师有一个较旧的基地,第571团以前被称为第8路陆军总部特勤局,第572团以前被称为100色起义红色第7军。军队的战斗作风顽强,是华北军区主力师之一,曾参加过宝北、正泰、青轩、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先后转至晋、察、瑶、瑶、热、陕西、赣、宁八省,历经21次大战役,大小战役200多次。在解放中国北方和西北的战斗中,任务圆满完成。共有35 059名囚犯被打死打伤。新华荣获"军事政治胜利"、"攻克必备"572个团,并荣获573个团2个功勋团、1个功勋营、571个团1个连、3个连、572个团6个连、573个团5个连、573个团、5个连、573个团、5个连、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1个团、571个团、1个团、571个团、1个团、571个团、571个团、573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个团、573个团、5个团、5 例如总共285个功勋单位。1950年,第191师参加了恢复田(水)宝(鸡)铁路工程,随后参加了对美国和朝鲜的战争。他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反击和长期防御,俘获了近9000名敌军和弹药物资。涌现出各种英勇个人功勋4000余人,集体功勋单位230余人。1951年11月,在与马良山的战斗中,第191师与随附的炮兵、坦克、炮兵、工兵等部队密切配合,以3个营和1连的兵力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攻占并巩固了马凉山的要地,全力保卫英国皇家苏格兰边防军1营, 共有1740多人伤亡。在以前的战斗中,一两个师的志愿军往往没有突破美军和英军营级部队的临时野战防御工事。马良山被誉为"联合作战的成功典范"的胜利,载入史册,标志着我军的战斗水平进入了初级现代化战争阶段。1991年5月,第191师炮兵团团长张子祥被中央军委授予"研究雷锋模范"荣誉称号,是我军新时期著名的英模。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谢正荣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陈义贵少将(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会)、王海庭少将(民航总局旅警预备区政治委员会政治委员会)、 郭玉峰少将(中央组织部部长)、王聪少校(旅区政治委员会)
步兵第192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团第4纵队第1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2师。该师前身为晋津军区独立第2旅,成立于1946年3月,1947年1月转入晋巢军区第4纵队,代之以第12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军。曾参加过宝北、正泰、青轩、青峰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表现较好,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在新安防顽强抵抗中,敌方王牌35军东撤退路死而窒息,为敌方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 年 4 月,第 64 军向西北进军。1950年12月,师炮兵团成立(1953年改为炮兵第572团)。1951年2月随64人参军,1953年8月返回中国。第397坦克自行火炮团成立于1954年5月,并于1968年9月改编为坦克4师。1985年整编后,第192师被重新编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2师,并准备了北部B步兵师。1987年,师侦察连为沈阳军区侦察第15旅第4连,赴云南崂山参加越南防务侦察作战,英勇顽强,敢打好仗,1989年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1998年,对制度进行调整,该师划归辽宁省军区,并与本溪陆军后备步兵师、燕心陆军后备步兵师合并为辽宁陆军后备步兵第192师,目前是全军预备役重点建设力量。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马卫华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海庭少将(民航总局政治委员会委员)、何有发少将(吉林军区司令员)、项敬媛少将(64大队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 罗友利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原第192师副师长)。
步兵第193师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团第2旅第8纵队第2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3师。该师前身为红色第1师团,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指定为第八路军第115师团,并于1937年10月扩编为独立第1师团。1937年11月改为晋巢军区第1师。抗日战争期间,第1师的前三个红军团被调出,导致第193师团成为红军师,但下属没有红军,这是迄今为止在军事序列中保留的几个"红军师"的特例。抵抗运动胜利后,由第1区机关和所属3个团的大部分组成了战战(郭天民)纵队第6旅,1946年3月,晋巢军区被编入第2纵队第4旅。1948年11月,第4旅调到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团第8纵队,由第22旅取代。1949年4月,该师随陆军调入第一野战军编队,进军大西北地区。1950年12月,师炮兵团(后来的第573炮兵团)成立。1953年11月,师级坦克自行火炮398团(1968年9月转入坦克7师)。1985年整编后,改名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3师,北方A级摩托化步兵师的建立是在步兵577,578,579团,炮兵团,坦克团(与坦克第6师第22团和第1营组成) 由第1和第4师坦克营和炮兵团(由以色列炮兵团和第193师防空营联合组成)守卫。1998年8月,结构进行了调整,废除了578个团,坦克团更名为装甲团。自2010年以来,该师加快了整装步伐,将成为北京军区第三机械化步兵师。
第193师基础较老,战斗力强大,是华北军区第一大师。第193师及其前身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困"斗争和25000英里长征,并同突破四条封锁线、两条横渡吴江、四条红河、强渡大渡河、桥墅镇的著名战役进行了殊死搏斗, 和激烈的战斗山的城堡,无所畏惧,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战腰站,保护平板型关大杰。黄土岭歼灭了战争,杀死了日军司令官奥法俊秀,震惊了世界。在百团之战中,营救日本孤儿并写下人道主义赞美诗。反扫在血战狼牙山中,五大强人闪耀。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张家口、绍远、正泰、河北大庆、青峰店、石家庄、宝碑的防卫,进军察南、热西、东转平禺路、平津战役、太原保卫战、西北解放战等战役,敌38990人,华北人民下达"魏振北"旗。577团和579团在1947年10月的微风店战役中表现出色,都获得了集体荣誉。1951年2月,第193师随第65军参战,参加第五次战役,玉川战役、开城防卫战,被誉为"英勇的开城守军",共8960人死伤(其中86人被俘)。1953年10月回国。1981年,他参加了张家口地区北京军区,在震撼国内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组织实施了代号为"802"的现代战争条件。1981年,万泉县第579团两连和老死亡旅共同开展了文明村建设活动,开创了我军大规模建设的先河。1984年10月1日,以579团、578团为主体,组成了两支302反坦克导弹队,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式。自1999年以来,该师连续八年入选一级练兵单位,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六项演出及安保任务顺利完成。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该师组建的步兵队以朝气蓬勃的步伐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考察,展现了"红甲师"官兵的良好精神。此外,在实施军事训练教学责任制方面,深化学员制度试点改革,组建维和工程旅到利比里亚开展国际维和,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由总部、军事首长组成。近80年来,第193师先后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强"、"民族战士"陆顺宝、黄树英、马万新、周世森等诸多英勇战士。579团1连为"魏承科英雄连"。分部通信连于1952年12月被政治部志愿军授予"爱民二级模范连"。1980年7月,北京军区授予第193师修理厂"技术创新先进修理厂"称号。1982年5月,北京军区授予师导弹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准兵"。1998年3月,北京军区授予577团5连"抗震先锋连"。1997年6月,578团3连(现师装甲团骑踏3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是新时期全军著名的先进连队。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郑三生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石金元少将(总政治部副部长)、杨森少将(65任军长,北京市卫区副司令员)、何明少将(贵州军区防卫总委员会防务政治委员会)、 张震少将(山西军区、内蒙古军区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李文华中将(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刘富莲中将(北京军区政治委)、斯鲁泽少将(第27大队参谋长、河北军区司令员)。
步兵第194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团第8纵队第23旅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4师。该师的前身是晋巢军区第15师,成立于1944年11月。1948年1月,在15个区机关及其各自的警队、第1、5团和闽东独立团的基础上,成立了裕上辽军区独立第5师。1948年5月,该师调到新成立的华北军区。8月,该师改编为华北军区第2军独立第1旅。1948年11月,第1旅编入新成立的华北军区第2团第8纵队,改由第23旅取代。超过194个师干部是红军干部,营甚至以下干部都曾受抗日战争的洗礼,基层军人是东方的孩子,翻农,军队纯洁,进步迅速,敢于刺刀红,580个团,582个团都获得了集体的伟大成就。该师在1948年随东北作战的"领牛之战"战斗中表现突出,并逐渐演练成一支英勇而优秀的战斗大队。参加过平津、太原、解放西北等战役。1949年4月,该师被调入第一野战军。1950年12月,师炮兵团(后来的第574炮兵团)成立。1951年2月至1953年10月,第194师团以65人参战,9482名敌军成为"王成式战斗英雄"——赵先友特功勋。1981年,他参加了北京军区在震撼国内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组织实施代号为"802"的"802"演习。1985年整编后,改称陆军第65集团军第194步兵师,北方步兵师由第580、第581和第582团和炮兵团管辖。1998年8月,该结构进行了重组,第194师被缩编为第194步兵旅。2003年,该旅撤回了其名称。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赵文进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袁乃东(广东省水利公安局局长)、陈亚夫少将(总参谋部第三副政治委员会委员)、潘永迪少校(副司令员、副司令员、军团副顾问)、杨惠川中将(原北京市渭围区政委委员, 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委员)、于文清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孙唐少将(28、24集团军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195师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团第8纵队第2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5师。该师前身为华北军区第2团第2旅,于1948年9月在中国独立军区第46、40、20团的基础上组建,1948年11月,第2旅调至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纵队,由第24旅取代。参加过平津、太原、解放西北等战役。1949年4月,该师被调入第一野战军。1950年12月,师炮兵团成立(后来用作第575炮兵团)。1951年2月,第195师团以65名士兵加入朝鲜陆军。1953年10月回国。1960年10月,该师(不包括师炮兵575团和师炮兵司机)被重新建立为第102工程区司令部,仍由第583,第584和第585团管辖。1961年6月,第102工业区司令部更名为工程兵团大楼第52师,原来的三个团更名为工程兵团大楼第108、110和118团。1985年,全军整编,以师为基础,组建了陆军总兵团第41旅,多次参加国外维和工程任务。工兵团建了108个团(原名583个团),然后是第16工兵团,1982年由第65军负责,1985年正式改编为陆军第65团工程兵团。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有:于平少校(第63军副总司令)、杨银生少将(炮兵副政治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吴宏少校(工兵团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第二第195师成立于969年10月,北京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将工兵团第4工业区改编为陆军第195师,隶属第583、584师管辖。 第585团、炮兵团、师长陈超、政治委员会高秉哲,隶属第65军编队。1985年,全军整编时,取消了盘号和编队,师和部分部队,第65军坦克团和第3师坦克营联合组成陆军第65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坦克旅更名为装甲旅,2003年结构调整,陆军第65集团装甲旅被废除。
步兵第196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团第1纵队第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6师。该师前身为晋军区第1旅,1946年8月在山西省五台县东直镇成立,1947年8月,独立战争第1旅编入晋军军(又称晋旅)。同年11月,该旅改编为晋巢军区第1旅(即北越纵队)第1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旅,8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旅。第586师团,原名晋巢军区第19团,被授予"断竹第19团"称号。1950年10月,第196师在朝鲜战争中加入第66军。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陆军的第一次正规化改编导致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的第576炮兵团)的成立,装甲独立坦克的第4团被转移到第401坦克自行火炮团(1968年9月转移到第6坦克师)。1952年6月,第196师是陆军中第一个进行苏式武器改装的师。这是第一个用国产武器改装的武器。自1955年以来,第196师一直负责对外开放,是我军第一支开门部队。1961年1月,他被军事委员会确定为该国最早的十个战备师之一。1985年,全军整编,第66军撤军,第196师被分配到天津警区,进行北方B级步兵师的准备工作。1998年9月,第196师编为莫比第196旅,1999年9月转入陆军第24大队。2003年,调整成立后,陆军第24集团军撤出潘,暴徒196旅转入第65集团军。
第196师基础良好,战斗力强,是第66军主力师(1纵队)。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第66军的十大战役,取得了巨大成就。1948年1月,在蠡蚜之战中,他重创了敌军第35军的王牌,杀死了敌军参谋长,迫使陆英林中将自杀,在军事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续5年参加国庆阅兵,1985年前整编,一直被陆军甲师。该师非常依附于门,改装武器装备,装扮特别优先,也因为"开甲师"而享誉世界。1955年9月,第196师被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为我军第一支开门部队,其任务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新武装力量。50年来,这支部队接待了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近2000批5.3万人,成为我军接待外宾人数最多的"窗口"部队。官兵的精彩军事表现,被50多个国家拍成电影或电视电影,在其他国家上映,为树立中国军队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威望作出了突出贡献。1962年6月,第196师进入该国参加东南沿海的应急准备行动。20世纪60年代,第196师在正规建设中,军事素质、训练水平堪称一流,为陆军师范。1986年9月,师侦察连组建为北京军区第11侦察旅第4连,赴云南省崂山参加越南国防侦察作战,业绩突出,1987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196师根据近战指导思想更新了十几个课外课程。取消了500人团队暗杀演习,硬气功表演进入农村,居民区进行反恐训练,步枪火力范围广泛演变为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发射器、迫击炮、82无座枪、100毫米火枪等武器分解射击。1996年5月,总参谋部通知全军,承认第196师在海外工作,并对40年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历史性评价。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曾梅少将(河北省军区政委)、丁磊富少将(总法律顾问通信部顾问)、袁杰少校(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197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团第1纵队第2旅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7师。该师前身为晋军区独立第2旅,于1947年8月在晋军区第1、第3师部队的基础上重建,由晋军旅(又称晋军兵团)组建。1947年11月,改称晋潮军区第1纵队第2旅,回归北越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8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团。解放战争期间,第197师参加了包球、石家庄、察南、东东、二保碑、平津、太原等战役,发展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太原战役中,第197师589团率先攻城,荣获第20团授予"登城先锋团"的光荣称号。该团第1营和第1连分别被授予"太原登城先锋营"和"太原登城第一连"金旗。1950年10月,第197师团随第66军加入朝鲜陆军。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的第577炮兵团)和师战车团(后来更名为坦克自行火炮402团,后来改为陆军第79师坦克团)。1957年1月,第197师和第24军第74师成立。1969年10月,第197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1985年8月,第197师撤军,并入北京军区,守卫由陆军第24集团军率领的第5旅。1992年,第5旅被取消。
该师部分主官:程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钟玉昌少将(中科委纪委纪律检查组组长)、姚宝谦(第24军司令员)。
朱庆云(原第十九七课政治委员会副委员、政治部主任,南京军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国防科技部防工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治部部长,中共核试验区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核试验区政治研究部副政治委员会委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会委员,石家庄高级军校政治委员会副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1956年11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2年8月晋升为少校军衔。)
步兵第198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团第1纵队第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8师。该师前身为战潮军区独立第4旅,1946年6月由金潮军区第6旅(郭天民)纵队第18团和战潮军区第11军区独立团组建。1948年5月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3旅,1948年8月编入华北军区第3旅。该旅在被编入1纵队之前,曾在长城内外活动,频繁进攻,并多次建立战争努力。参加过宝丘、石家庄、察南、东东、二保碑、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10月,第198师在朝鲜战争中加入第66军。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师炮兵团(1963年更名为炮兵第578团)和师战车团(后更名为坦克自行火炮403团)成立。1961年5月,第198师(炮兵师)和卫生营,通信营在役通信连被移交给海军,改为海军研究所,后来转变为海军工程学院。593个团调往内蒙古军区,随后是北京军区水工兵团。同年8月,第19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403团被调到第74师(现发展为第14集团装甲旅)。10月,第592团改编为北京军区化学防御兵团第9团,北京军区工兵团第5团改编为北京军区工程兵团第5团,炮兵第578团改编为第66军直炮兵第173团。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张开京少将(沈阳军区副总参谋长)、黄连秋少将(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部长)、宋玉林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的第二198师成立于969年11月,北京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将工程兵第5工业区改编为陆军第198师,师长丁春军, 以及政治委员会委员张凡平。它是陆军第66集团军编队的一部分。第5工业区由第66军于1964年12月组成,隶属于工兵团第159、160、161和162团。第198师成立时,第159团分为592个团,第160团编为593个团,159个团有4个连,160个团组成594个团,师炮兵团和炮兵营由军队和各师抽调炮兵编队组成。161个团仍然是工兵团,162个团被调到第65军,并由北京军区取代,以守卫第1团。1981年10月,第198师受托进驻天津。经过艰苦的努力,该任务于1983年5月顺利完成,比国务院的时间表提前了两年。中央军委下达表彰令,中央领导给予了高度赞扬,谱写了该师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1985年军队整编时,第198师被废除。
该师部分师长:丁春军(66任副总司令)、张凡平(66任军政长)、雷毅之少校(海军政校副政委)。
步兵第199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团第2纵队第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199师。该部门的前身起源于邓化分部,邓化分部成立于1938年初,但并未成立。邓小平的支队是在晋朝军区第1师第3旅、第1兵团(即红1师)的基础上组建的,从区机关抽调了一些军政干部。1938年5月,邓小平和宋氏队伍合编时,原来的邓氏支部改为11支队伍。八行军4纵向由于两条路向东进,客观上造成纵队有一个头,没有机关。翟泽勉进军领导机关,也是后来新成立的。小队编号取消后,邓华率领原班马11队和第6团(后为63军566团)到福建北部,组建晋巢军区5师。该师于1941年4月被废除,邓华带走的所谓"红色师"的另一半继续这样做。一年后,翟泽察进军撤退,其领导机关和直击队分散到平溪、平北、东东三个军区。第199师的前身是1942年2月平溪第十一区的成立。1945年10月,第11师改编为燕叉(郭天民)纵队第7旅。1946年6月,第7旅改编为晋超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948年5月,随纵队加入华北军区第2军。8月,随列加入华北军区第3军。1950年10月,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在天津塘沽成立第579炮兵团)。1951年6月,第199师随军参战,1954年9月返回山东,组建了该师坦克自行火炮199团(1969年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3团)。1969年10月加入第67军司令部战略预备队,并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战备队。1986年6月,该师正式改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199师,原第67集团军坦克团、高射炮兵团转入该师编队,实行北方甲级摩托化步兵师,负责济南军区战备部队。1998年改制后,第199师转隶陆军第26集团军,由步兵第595团(大公团)、第596团、炮兵团、炮兵团和装甲团管辖。原来的597团改建为济南陆军后备炮兵团。2003年,该师被缩编为第199暴徒旅。
第199师总体基础良好,干部素质高,战斗力很强,战争史上有过伟大的胜利,有过很大的挫折。抗日战争期间,平溪基地被开放并坚持。解放战争期间,华北战争,先后参加过渡口堡追战、淮莱、宝碑抗战、正泰、青屿、察南战役、四十徐水、进军远东、解放包头、张家口、围攻北平、进军太原、征服虎山要塞等战役194次,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10月1日,第199师参加了建国游行,被称为"建国游行第一师"。在朝鲜战场上,第199师先后参加了金城秋季防卫战役和夏季反攻数百场战斗,敌18109人,涌现出595团9连、596团2连、597团4连和特功李家发、一等功勋张芙蓉、李文艺等一大批英勇单位和个人, 为抗美战争的胜利和朝鲜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第199师奉命参加老山区抗越南的防御作战,敌5900余人,发挥了国家威信力,发挥了军事力量。1993年3月,国防部长迟浩田海军上将,在师题上:"铁流师傅,到处都是。自1999年以来,军队三次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单位"。
部分师长:李水清少将(第二炮兵司令)、李巴德少将(山西省军区政委)、陈继德少将(原副总参谋长)、齐伟少校(陆军第67军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孔瑞云少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官, 内长山要塞区区长)、陈英华(陆军第67军总司令、济南军校校长)、李万恒(陆军第67军总司令)、李广生少将(陆军第67集团军政委)、冯玉军少将(26集团军长、济南军区装备部长)、杨玉文少将(20集团军政委)。
步兵第200师 - 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团第2纵队第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200师。1946年6月,该师的前身是第3旅(原中队)第11旅、直属旅及其所属的第33团、第6师第72团和晋巢野战军第7师第79旅。1947年1月,他被调到晋巢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第6旅。1948年5月,随纵队加入华北军区第2军。8月,随列加入华北军区第3军。在解放战争中,第200师以老基础为基础,战斗风勇,是恢复解放区中部的主力军,前身是鲁正超团,实力雄厚,1946年7月至12月在十战十快,卫震,被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随后在青轩、青峰店在战役中表现突出,两次获得集体伟大工作,为金超著名的双大工作小组。该师还参加了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等知名战役,表现不错。1951年6月,第200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为第580炮兵团),随第67军参战,在晋城地区承担作战和防卫任务,打死伤敌军24124人,俘虏915名敌军,1954年9月返回山东。1962年12月,步兵第125师坦克自行火炮第330团被调到步兵第200师。1967年7月,该坦克被调到第8师。1985年7月,第200师组织第598团增援越南战争,全团击败敌1264人,其中606人阵亡。全军整编后,该师撤出了步兵第600团,转为原来的第201师第602团,改名为陆军第67集团军第200师,并进行了北方B级步兵师的准备工作。1989年,598个团执行了特警团。20世纪90年代,第602团改编为济南军区特级旅。1998年,调整制度建设,撤销第67集团军,第200师缩编为步兵第200旅,转入陆军第26集团军。2003年,该旅被废除并成立。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盛志华少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钟华农(第67军委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王金泉(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会)、陈新华(67任军长,青岛警区司令员)、张志坚海军上将(成都军区政委), 苏玉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秉德少将(济南军区政治部副司令员)。
第201至第250师
步兵第201师 - 1949年8月,独立步兵第210师并入第20团第67军师,更名为陆军第201师,第628、第629和第630团分别更名为第601、第602和第603团,彭守生团长和政治委员何兰迪。1949年4月,华北军区下令将延东军区机关及其直属部队编入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10师的机关和直属部队,在唐山警防第1团的基础上组建第14区独立第14团第14师。团629团。秦皇岛警察团(原第13区警察团)和629个团与12区独立2团组成,唐山警察局第2团在第14区独立第13团的基础上是630个团。1951年6月,第201师组建了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为第581炮兵团),与第67军一起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参加了1951年的秋季防御行动,1952年的秋季反击行动和1953年的夏季反击行动。1954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师。1968年12月,第68军第204师与第68军组成,第201师与第68军组成。1970年4月,第67军成立。1985年9月,第201师和编队被撤销,第602团被保留并移交给第200师。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彭守生少将(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何兰迪(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马辉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河北军区司令员)、韩庄少将(参谋部副部长)、 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广州军区司令部顾问)。1982年1月,副军团员离开,齐伟少校(67任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吴玉谦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202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2师,由第604、605、606团管辖,由廖定祥总长和政委李斌组成。该师的前身是1946年7月组建的晋超野战军第16旅第6旅。1948年5月,第16旅编入华北军区第2团。同年8月,该纵队被分配到第3团。解放战争期间,第16旅参加了包西北、察南、宝碑、平津、太原的战斗。1951年3月,第202师组建了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为第582炮兵团)。同年6月,它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2师,参加了朝鲜战争。1954年8月,师级坦克自行火炮202团(1967年6月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4团)。1955年3月,该师返回中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师,并于1963年1月担任国家机动作战部队。1976年5月,江苏省徐州地区迁至吉林省吉林市,1985年9月撤军第202师,原第202师和沈阳军区警卫第12师编为近卫12师,1991年5月缩编为近卫第12旅,1992年潘撤军。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廖定祥少将(炮兵副司令员)、黄少将(68任陆军总司令、赤峰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田波(68军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专任委员, 常委)、马国文中将(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步兵第203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7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3师,由第607、608、609团管辖,师长杨东良和政治委员李志远。该师的前身是1947年8月组建的第二独立第8旅,分别组建了第11师第82团,第9区第80团和第11区第73团。1947年11月,改称晋超野战军第6纵队第17旅。1948年5月,第17旅编入华北军区第2团。同年8月,该纵队被分配到第3团。1951年3月,第203师组建了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为第583炮兵团)。同年6月,它更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3师,参加了朝鲜战争。1955年3月回国,改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3师。1963年3月,步兵第126师坦克自行火炮331团被调到步兵第203师(1967年10日,坦克第2师成立)。1969年12月1日,608个团被重新部署到新成立的第26军第78师,共233个团,另有608个团重建。1976年5月,江苏省徐州地区迁至吉林省宜和县。1985年,百万元的裁军,由于沈阳军区68军历史最短,按照留老去新的原则,撤军、将军部和赤峰警卫区合并,原来的三个军师也与三个警卫师合编。其中,203个师为防临西而移动,守卫4师共同编辑。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苏边境对抗的缓和,近卫4师首先缩编为旅,不久,与赤峰警卫区一起,取消了平底锅和编队。除了保留了个别连,例如参加对白虎突击的特别功勋4连(现在保留在武装警察355团)之外,其余的都被撤出了。
第203师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由地方武装升级,属于渝中军区组建的第三批野战旅,虽然没有红军基地,但基础良好,老干部很多,党员多,素质高。年轻的战士占多数,军队更活跃。1948年9月,杨成武在给毛主席的《关于第3军组成的报告》中,将安徒生第17旅(即第203师)评为:"第17旅的组成只有一年,进展比较快,一年的技术进步比较显著。三个团由独立营组成,第50团强,第51团弱,都充满活力,思想开明,热爱学习。主要弱点是不够正式和严格,纪律性差,整个思想落实不够,不敢打大仗硬仗,顽强的战斗作风差,有些工作不够实用。"203师在解放战争中,虽然战争日程不长,但战争成果突出,调到晋、察、阼、魏四省,行进1万多里,先后参加了青峰店、石家庄、元石、包西北、沙皇东、宝等重大战役,北、豫园、张家口、太原等重大战役, 俘虏了1万多名敌军,第3军将领罗立轩、第105军将领袁庆荣俘获了大量军事物资,顺利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作战任务。1948年7月,在鼎兴战役中,第17旅率先破城,第50团第1营被纵队授予"先锋营"称号。在朝鲜战场上,第203师以8,958人的伤亡为代价,取得了超过20,000名敌人伤亡的结果。特别是金城战役中609团穿插着营(团2营)和607团侦察排长杨玉才率领一个伪装成伪军的侦察班,一枪打倒了韩国陆军首都师1(白虎团)团,享誉世。第609团直木洞以南地区的进攻战,被评为步兵团对抗美朝战争中的八大经典案例之一,并被拍成红色经典电影《与侵略者作战》、京剧和电影《白虎集团的奇异袭击》。1964年6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陆军第203师第607师王永才(烈士)"模范兵"荣誉称号,并将他以前的班级命名为"王永才级",这是我军司令官在和平建设时期授予的最高奖项。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杨东良少校(江西省委书记,济南军区装甲兵团顾问),李志远少将(河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步兵第204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18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第204师。该师组建于1947年11月,隶属于晋潮野战军第18旅第6纵队,与晋津军区1师1独立第13团、察哈尔军区第6区独立第1团、晋津军区4号战单独立团组成,先后参加了沙皇角、保北、平津、太原的解放战争,敌兵1万余人。1948年5月,第18旅编入华北军区第2团。同年8月,该纵队被分配到第3团。1951年3月,第204师组建了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为第584炮兵团)。同年6月,改称中国公民志愿军第204师,随军参战。朝鲜战场上的第204师在文登利击败了敌方"坦克入战",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坦克作战的典范。在金城战役中,第204师俘虏了在朝鲜战场上被活捉的韩国陆军首都师副师长、韩国陆军最高级别的军官朴义贤。在整个战争期间,该师打死打伤了近20,000名敌军。1955年3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4师,1960年6月改称陆军第204师。1968年12月,第67军第201师与第67军组成,第204师与第67军组成。1970年4月,第68军成立,1976年5月,江苏省徐州地区迁至吉林省延吉区,1985年9月,第204师被撤销,原第204师与沈阳军区警卫第6师合并为近卫6师,1991年5月缩编为近卫6旅, 该号码于1992年被撤销。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罗文芳少将(水电部副部长)、闫庆迪少将(工兵团副政治委员会)、曹玉清少将(山西军区副司令员)、范宝顺少将(67人副政治委员会、陆军副团,已退休)、董毅生中将(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步兵第205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第19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5师,由第613、614、615团辖,军衔内为杜文达总长、政委谢继友。该师原于1947年7月改编为燕中军区第9旅,11月改称晋潮军区第7纵队第19旅,参加了沙皇坟战役、保定周边作战,攻破平宝段(今京至保定)铁路,征服了霸县、雄县、潘家坞等城镇。小麦之战和宝碑之战,秋季之战和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进攻石家庄,以及保定之战中的和平与天津之战。1949年3月69日,陆军撤出潘军,第205师师改为独立步兵第205师,周伟总长和政治委员帅荣。这些单位都是从原来的第206师和原来的第207师改编而来的。1950年9月,华北军区独立第205师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师第614团改编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探照灯团,第613、615团调归华北军区第1旅和京津卫围区防空司令部, 分别。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有:杜文达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谢继友少校(沈阳军区空军干部部长)、周伟中将(空军高射炮兵司令部司令员)、帅荣少将(65军政委)。
我军历史上的第205师于1969年12月更名为陆军第69军第205师,后来发展成为步兵第28师。
步兵第206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第20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6师。该师原为晋潮军区第10师75、第76团、第9师81团,1947年11月参加沙皇峰东之战、保定周边战争、破平堡段(今京至保定)铁路,征服巴郡、雄县、盘家武等城镇。小麦之战和宝碑之战,秋季之战和国民党之战进攻石家庄,以及保定之战中的和平与天津之战。1949年3月69日,军队撤军,原第206师改为独立步兵第206师,由萧思明(后杜文达)和政治委员余元伟(马泽英之后)率领。这些单位都是从原来的第205师和原来的第207师改编而来的。1950年12月,航空5师与独立步兵第206师组成,其部队分别被转移到第66、第67和第68集团军。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刘炳岩少将(河北省委书记)、马泽英少将(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会)、肖思明少将(武汉军区政委)、杜文达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于元伟少将(空军后勤部部长)。
我军历史上的第206师是北京军区第69军第206师,由北京军区第6工业区于1969年10月组建。1964年10月,北京军区下令将第69军和第28、107师的部分部队和人员部署在保定,组成军区第6工业区,由第163(后转隶第63军)、第164、第165、第166团,由陆军第69军领导。6.后在保定、石家庄地区形成工业区作为国防建设任务。1967年2月,第6工业区由第38军重新领导。1968年1月,工业区当局从保定迁出,以阻止石家庄。1969年10月,北京军区下令将第6工业区改编为陆军第206师,该师成立并归还给陆军第69军。工业区管辖下的工兵团第164、165和166团改编为第616、617和618步兵团,并组建了师炮兵团。11月,第206师动袂,防范内蒙古黄旗海和渤海地区。1985年7月,第206师废除了潘和机构。
该师的部分主官:海军上将李来珠(北京军区司令员)、于忠超中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
步兵第207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7纵队第21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第207师,由第619、620、621团、师长李光、政治委员邓克云管辖。该师原由晋潮军区第7纵队21旅组成,1947年11月由中央军区第11师第72、73、8师64团组成,参加了攻破平宝铁路段的战斗,攻占了霸县城, 雄县、潘家坞等,以及保卫小麦和保卫北方战,保卫秋天和防止国民党军队潜入石家庄,进行和平安的解放战役。三月 1949.第69军第207师撤回了其装甲,其部队分别并入独立步兵的第205和第206师。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李光少将(南京军区工程部主任)、邓克云少将(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副委员长)。
我军历史上的第二第207师于1949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0师,与步兵第207师一起,由吴立总长和政治委员会成员于燕组成。该师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8师,成立于1948年2月,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0师。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吴力少将(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北京市渭围区政治委员会)、严岩少将(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会)。
1949年9月,我军历史上的第207师被降格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师长高厚良、政委委员张希才。第70军区缩编为独立步兵第207师。12月,独立步兵第207师撤走潘,师机关与原华北军区特种部队司令部合并为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高厚良少将(空军政委)、张希才少将(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会)。
我军历史上的第4207师于1969年12月更名为北京军区第69军第107师,后来发展成为步兵第107师。
步兵第208师 -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5师改为平津警卫队独立步兵第208师,由第622、第623、624团管辖,由陈金轩团长和代理政治委员会成员苏启生管辖。该师前身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3师,1948年4月由安东军区所属部队组建,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5师。1950年11月,空军第2师成立,空军第2师是华北独立第208师之一,第624团师改为空军第2师第14团(1951年1月更名为空军第2师第6团)和第2师第6师在08师1和622师, 623团在吉林市组建空9师,1955年9月25日空9师和26、27团转入海军航空兵团,后改为海航6师。
部分师长:陈金轩少将(北京军区副参谋长)、苏启生少将(海军政治部副部长)。
步兵第209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第4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第209师,由第625、626、627团管辖,曹玉清总和政委丁祥国。该师前身为晋珠陆峪军区第14纵队第41旅,由闽南军区独立第6、7、8团于1948年2月组建。5月,随该纵队返回华北军区1兵团编队,7月,随纵队返回华北军区直接领导。1949年9月209日,该师被撤销,其部队与第210师合并,成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曹玉清少将(山西军区副司令员)、丁祥国少将(总后勤部副部长、重庆办公室主任)。
我军历史上的第二个209师是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9师,由察哈尔军区地方部队于1949年4月组建,师长詹大南和政治委员邓克云。该师由625个团组成,察哈尔军区警察第2团和第7团,察哈尔军区警察第1团和独立第13团第626团,察哈尔军区警察第3和第4团合并为627个团。1950年10月,它被改编为空军驱逐第3旅,后来更名为空军第3师。
该师的部分主要军官:詹大南少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邓克云少将(顺基地海军旅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步兵第210师 -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4纵队第4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第210师。该师前身为晋珠陆峪军区第14纵队第42旅,由闽南军区独立第4、5、9团于1948年2月组建。5月,随该纵队返回华北军区1兵团编队,7月,随纵队返回华北军区直接领导。1949年9月219日,该师被撤销,其部队与第209师合并,成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7师。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黄光霞少将(山西军区副司令员)、张希才少将(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会委员)。
我军历史上第二第210师于1949年4月组建,华北军区下令将延东军区机关及其直属部队编入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10师机关和直属部队, 与唐山市警察第1团和第14师独立第14团一起编成628个团,秦皇岛警察团和12区独立2个团为629个团,唐山警察2个团和14区独立13团为630个团,彭守生总长和政委会委员何兰迪。1949年8月,独立步兵第210师编入第20团第67军,并改为步兵第201师。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彭守生少将(山西军区副司令员)、何兰迪(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步兵第211师 - 1949年7月,河生桥和金口起义第19团第19军第309师,第128军第312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第211师。1950年9月,并入皇岗军区和第211师。1951年12月,第211师被撤销,第631团隶属于皇岗军师,第632团隶属于濮阳军师。
该师部分主要官员:屠建堂(起义总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常委)、冷玉光(中共湖北省党校第一副校长)。
步兵第212师 - 1949年7月,国民党军第19团第313和第314师张伟与河生桥和金口起义一起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第212师。1950年9月,并入大业军师和212师。1951年12月,第212师被撤销,该团隶属于大冶军师。1952年6月,大冶军师被撤销,634个团被分配到孝感陆军师,第635团被改编为海军西部营快艇旅和基地机构。1952年10月,634个团加入中国民间志愿军。
该师的部分主要官员:鲍伟(起义总长,湖北省参赞办公室参赞),杨进(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
步兵第213师 - 1961年2月,沈阳军区在陆军第64军第190师第570团,师轮换队,师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3个独立连的基础上组建了长白山师。1964年12月改编为吉林军区独立师。1966年7月21日,改称吉林军区独立第1师。1976年2月,改称吉林军区独立师。1980年12月改编为沈阳军区第10师。1981年12月,他改组为第68军,1985年改组为第16军,1992年被废除。
步兵第214师 -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团第1集团军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4师。该师前身为国民党军第100军第197师第1团,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叛军。1951年11月,第52军被裁撤,第214师由第21军直接管辖。1952年3月,第21兵师改编为中南军区靖江副洪工兵司令部,第214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兵第9师取代。进军朝鲜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时被分配到铁路兵团,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兵第9师。回国后,部队先后参加了黑龙江塘园营、宝栏线、大连"543"专线、嫩林线、辽西线、沙通线、通浩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1984年1月1日被分配到铁道部,改为铁道部第十九工程局,现称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该师部分主官:曾静(起义总司令,武汉市政府参赞)、蓝廷辉少将(铁路副司令员)。
步兵第215师 -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该师前身为国民党军第71军第232师,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叛军。国民党军第232师是杨虎城将军的第17路军的延续。1937年3月,第17路军直属独立旅、特勤局等部门并入国民革命军第38军第177师。1938年6月,第177师团扩编为第31军(原名第17路军,后改为第4集团军)第96军。1945年6月96日,陆军被废除,第177师被移交给第38军。同月,第531团和第4集团军部特勤营,连同孙维茹总司令,调到战区第6区,担任战区首长部的警卫团,后任武汉警卫队。1948年7月,第232师在长沙团的基础上成立,作为长沙省的直属单位,其中694个是原BaseGan团。1949年6月232日,第232师编入第1团第71军。同年8月,他参加了长沙和平起义。抗日战争期间,该师的前辈参加了艰苦的中珠山战役、邵(杨)广(吴)之战、邓氏之战(印章)和水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1年1月215日,该师进入广西土匪。11月,第52军被裁撤,第215师由第21军直接管辖。1952年4月,原第21团改组为中南军区靖江副洪工程司令部,第215师由第21团组建,由第48师改制。原第215师的三个团合并为第643团和第644团,第145师434团被改编为215个师和645个团。10月,第21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第215师隶属于第55军。1953年3月,师炮兵团成立,7月更名为炮兵544团(1969年更名为师炮兵团)。1968年12月,他被调到江西执行"三两军"任务。1969年10月,它被分配到福州军区,由江西军区领导。12月,它更名为陆军第89师。1975年4月,它被分配到陆军第29军。1976年2月,改编为第87师。随后的发展使步兵的第87师短暂发展。
该师部分主官:张镜柏(起义总长,陕西省政协委员)、蒋登轩少将(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李振军(民警委)、周德利(南京军区参谋长)、王永宁(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会)。
步兵第216师 -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团第1军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6师。该师前身为国民党军第1团,国民党军第307师陈明仁,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起义。它于1950年9月被废除,其人员被添加到第214和215师。
该师部分主要官员:张成文(起义总司长,湖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曹伯生(防化部副参谋长,吉林化工公司党委书记)。
步兵第217师 -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团第2集团军直属部队和第4、5师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7师。其前身是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国民党军第1团、第14军第63师陈明仁第1团、宪兵第2营第10团、长沙警察警卫旅、湖南省政府警卫旅、保安指挥旅等部门。1951年1月,他进入广西土匪。1951年11月,第53军被裁撤,第217师由第21军直接管辖。1952年3月,原第21兵团改编为中南军区靖江副洪工程司令部,第217师改编为水资源工程第3师。1953年7月,该师改为公路工程第1师,由中央交通部组建。
该司主要官员有:姜贺轩(起义总司令,湖南省政协委员)、段惠良(安徽省民委主任)。
步兵第218师 -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国民党)第1军第3和第9师被联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8师,由第652、第653、654团管辖,师长贺元轩和政治委员肖德明。该师前身为陈明仁保安部第1、3师,陈明仁是一支国民党军队,于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起义。1950年9月,该师被裁撤,第217和第219师得到补充。
该师部分主要军官:何元轩(起义总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委员),肖德明少将(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会委员)。步兵第219师 -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8师和第9师联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由第655、第656和第657团管辖, 与师长周独倩和政委王恨。该师前身为国民党军陈明仁湖南省保安司令部第2师(第4、第6团)、第4师第12团和第3师,194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叛军。1951年1月,他进入广西土匪。1951年9月,第53军被裁撤,第219师由第21军直接管辖。1952年4月,它与第49军第145师一起组建为第219师,原第145师师改为第219师,原第219师部队分为655个团,第145师433,第435团被第656和第657团取代,由新的第21团组成, 由第48军区改编。1952年11月,第21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第219师由第55军组建。1953年3月,师炮兵团成立,7月更名为炮兵第545团。1970年1月,改编为第55军第164师,隶属第490、第491、第492团炮兵团管辖。随后的发展使步兵的第145师短暂发展。
该师部分主要官员:周独倩(起义总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委员),王恨(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
步兵第220师 - 1967年2月,广州军区边防师改为陆军第220师,并返回第55军。该师的前身和未来的发展使步兵第125师短暂地跟随。
步兵師 221-249 - 該師的平底锅從未被使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