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忠海
在近代之前,中国和日本都实行了一套"封闭国家"政策,原因和具体内容的相似性也不同,实施的差异较大,导致两个不同版本的"封闭国家",也为中国和日本带来了不同的民族运动。
清朝被封存
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交流上普遍表现出保守的态度,从明朝的"禁海令"到清朝的"封闭国"。
明朝初期规定"板块不得出海",这是朱元璇本人下达的命令,主要出于经济和军事原因。在经济上,朱元璇上台后强调要"着力到底",大力发展农业,遏制工商,劝阻境外贸易;
清朝初期,由于郑朝成功反清势力的存在,朝廷仍实行"禁海令",顺济十二年(1655年)应浙江省省长屯台的要求,朝廷在沿海各省实施禁海令,规定"不得一件扬帆入海", 违规者将受到严厉处罚。郑释放后,康熙曾下令解除海禁,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一度涌向中国,海外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导致中外交流增加,也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鲜政府"只允许停泊在广州的贸易,不准宁波",后来规定广州是唯一的贸易港口,在那里实行商贸制度,所有外贸必须由"十三线"的法院批准和管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历经李素瑜两任总督,清政府颁布了《防止对外夷为平地条例》,其中规定了"五件事":外商不准在广州过冬,外资银行应当负责对商家的检查和控制,不得借用外资华人,不得受雇于外国投资者, 不得允许外籍人员传递中文信息,并负责外国商船进入蒲黄埔港时水务司的弹劾检查。这些规定更加具体和详细,"封闭国家"政策已经制度化。
幕府将军锁定国家
与中国的清朝一样,日本的德川幕府政府也实施了"锁国"的政策。德川幕府将军瓦瑟曼在德川家康成立,德川嘉康是在推翻凤辰 Xiuji.Com 后成立的。
自1543年葡萄牙商船登陆日本种子岛以来,西方人和西方宗教文化来到日本,天主教在日本迅速发展。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势力无处不在的大牌为了扩大对外贸易的实力,也希望得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大国的支持,因此西方传教活动给予默许或支持。到1583年,日本全国有200个教堂,近20万信徒,长崎开放了港口,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在长崎等地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获得了行政和司法权力,收取往返船只的停泊费。教會也與當地名人保持密切聯繫,並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1585年,冯先生在日本神白就职并逐步统一国家时,他对天主教会的迅速扩张持谨慎态度。1587年凤辰修吉突然下达"次日"令,宣布驱逐外国传教士。此前,凤辰秀吉与天主教会的关系比较友好,所以命令来得突然,为什么会发出,还有很多不同的记述。但从根本上说,日本传统文化与欧洲天主教文化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原因,比如天主教的上帝,它要求信徒绝对相信上帝,而不是崇拜其他偶像,这与日本传统神道教和根深蒂固的佛教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宗教对立。教会权力的崛起被他视为一种威胁和危险。
1603年,当德川先生取代奉陈先生统治日本时,他的天主教态度与冯先生的态度一致,冯先生继续执行禁令,到第二代将军德川先生加强禁令,发布新的禁令,并于1622年在长崎处决了55名传教士和信徒。到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时代,他已经创造了"江户殉道"、"平岛殉道"、"东北殉道"等宗教案例,并进一步升级了禁止措施,为了禁止教学,幕府规定所有外国船只不得在大名鼎鼎的领土内进行贸易,只能在长崎从事贸易活动, 平岛等地。
从1633年到1639年,德川幕府政府颁布了五项"禁锢令",总内容是:禁止日本人出国,禁止日本人出国,国外的日本人不准回国,除了荷兰、中国等国不允许来日本、荷兰、中国的商船仅限于长崎。
在此期间,日本切断了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联系,但荷兰却是"张网"的,因为荷兰人向幕府将军做出了保证,从不在日本传教,也不支持任何传教活动,为了获得幕府将军的信任,荷兰商人也在幕府将军中镇压了幕府将军的起义。然而,幕府对荷兰人并不完全满意,除了规定他们只能在长崎做生意外,还将他们的居住地限制在长崎港外的一个小岛上,规定他们不应与日本人接触,进入受到严格检查,荷兰和日本妇女私下, 如果发现他们的孩子,将立即被处决。

它似乎不一样
中国清政府、日本政府和德川政府都采取了"关国"的政策,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天主教在这两个国家都被禁止,1722年清朝时期,包括五名主教在内的50多名西方传教士被驱逐出境,35名集中在广州的西方传教士被清朝总督驱逐到澳门。有人说,在康熙的儿子们夺取皇位的斗争中,传教士们支持皇帝的八旬节派,结果是错误的团队,所以龚峥接手并驱逐了他们,但这不是根本原因,而且与德川幕府将军的起点一样,不同的信仰和思想决定了天主教会不会被清朝上层所接受。
然而,与严厉禁止天主教和德川幕府对天主教徒的残酷迫害不同,清朝的禁制方式相对温和,驱逐传教士只是驱逐出境的问题,虽然对天主教徒进入乾隆仍有限制,但在一些地方并没有严格执行。 许多传教士秘密进入中国,在中国境内以半公开的方式传教。据统计,到1810年,已有30多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大陆16个省执行秘密传教,追随者超过20万。可以看出,不像日本因为禁教育而造成的"禁闭令",清政府实施"封闭国"主要针对的目标不是天主教,这一政策是明朝"禁海令"的一部分延续,也不希望中外人士增加交流, 以及防止东南沿海海盗的考虑。
在经贸方面,虽然中日两国都采取了"单向贸易"政策,但清代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是广州,日本唯一开放的港口是长崎,但双方对海外贸易的认识有明显差异。清朝强加的"天朝"自居,认为自己富有财富,生产富裕,不需要与外国人做生意,开广州的原因出于对外国人的"呵护",是"天朝圣"的体现,而日本则更渴望海外贸易,想与中国和欧洲商人做生意, 但也想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技术。
东方自古以来就有儒家文化圈,日本有意或无意地被纳入其中。与中国不同,日本的儒家文化不是本土的,对于日本人来说,对儒家思想的信仰是因为它被先进的学习和学习所接受。与中国保守封闭的文化观不同,同样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日本,其实非常开放。"学习从来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渺小,但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比中国人优越,"美国历史学家戴维斯·兰德斯(Davis Landers)在《富人与穷人》(The Wealth and the Poor)一书中说。"
因此,同一个"封闭国家",中国和日本也有着不同的思想文化表现形式,清政府不仅排斥天主教会,而且排斥一切西方科技文化,严格限制其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把所有外国人都当作无知的野蛮人,他们用言语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喜欢从外国人的书中学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意大利传教士里奇在中文笔记中说。当时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和文化都有这样的态度,直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对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的了解有限。
"一样"
日本禁锢之初,除了禁止天主教外,还严格限制外籍书籍,但由于文化开放的基因,它慢慢允许将科学技术、与天主教会无关的文化书籍、天文学、地理学、历史、船舶、武器、医学、动植物等西方书籍大量进口到日本。据统计,从1771年到1825年,日本翻译了500多部欧洲科技文化著作,110多位译者,他们成为将现代西方科技文化引入日本的先驱,以他们为中心,在日本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兰雪"。
"兰学"字面意思是"荷兰学派",其实指的是整个西方学界,也被称为"外国学",第八代德川将军对酷"兰学",曾派人到欧洲学习荷兰和自然科学。到19世纪初,日本从事"兰学"的人数不断增加,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山齿社"的组织,传播"兰学"。据日本学者统计,到明治新时代在日本各地培养了30多位专科教授的"兰学",培养了近1万名学生了解西方科学,有些人陶醉于"兰学",就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兰学派",其中有一些地方实权大师,人们称他们为"兰", 这一幕与日益封闭保守的中国截然不同。
德川幕府将军还通过对《风话书》对外界资料的及时了解,它是在长崎设立的"风谈"负责,下属机构大通、小总事、古事等,所谓一般事项是指翻译,最多上百人,外国商船从长崎港开始产生各种"风话", 标题一般为"进入港口的顺序,港口名称的离开和船舶的人口",主要内容来自外国商人。
《风之谈话书》分为《唐风书》《东印度风书》《兰风书》等,分别描述中国、东印度和荷兰等西方国家的情报信息。在被日本人称为"阿片类药物"的鸦片疫情在亚洲蔓延后,幕府下令准备"阿片类药物谈话书",通过"风谈话书",日本境外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知道。例如,1840年由一位名叫周爱亭的中国商人编写的《阿片类风书》中提到的:"皇帝派林旭去广东禁烟,林下令外国鸦片商在三天内交出鸦片,以可自由支配的价格交给大黄,茶叶作为补偿。如果隐不交出,不仅是法律的主人,外国人也坐犯罪,从不宽大处理......英国商人共交出了2,036个箱子。1839年9月,中国和英国的军舰交战,广东的外国人返回家园。"这些信息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刚刚发生的事情。
清政府采取的"封闭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严格"封闭"和真正的"封闭国家",而日本在其他方面相对宽松,只是比中国更严格地禁止天主教的传播。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日本被迫在美国的胁迫下打开"黑船",他们只是把外部形势看得更清楚、更全面,对国家危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和清醒,这让日本走上了明治新路。虽然中国也有外交运动和法律的改变,但由于"封闭国"的时间太长、执行得太彻底,结果一直未能与日本"回归",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简介:陈忠海,专栏作家、文史学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近年来专注于经济史、金融史研究,出版了《曹操》等历史人物传记8篇,《锁定中国:清朝在经济战争中的死讯》《解绑中国:中华民国金融战争》等历史论文6篇, 发表了数百篇专栏文章。
本文发表于2017年第7期《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出版,是一本以发展、宏观、地区、世界、法治、社会、文化、前沿、产业、智库等为主题的综合性半月刊杂志,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权威且可读。《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定的读者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识网、Wipp信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四合院亦城财富中心A栋7楼(邮编:100176)
网站: www.chinado.cn
公众号:中国发展观察
电话:010-6835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