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人37」黄洛峰:人民的出版家

作者:保山新闻网
「百人37」黄洛峰:人民的出版家

轮廓

黄罗峰

名字叫黄琦

又名招源、博勇

1909 年 2 月

出生于大利州市鹤庆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中国革命文化出版事业

先驱和创始人

著名出版商

三联书店主要创始人

新华书店发行网络的重要形成

人们的故事

黄罗峰7岁时进入私家

学习中国传统研究

1921年,他被县高中录取。

13 岁

黄罗峰与马帮同行

从河庆到昆明的跋涉

就读于私立承德中学

云南省第一中学

云南省黎颐中是云南初红革命的"革命摇篮",涌现出一大批初期共产党员,如朱图南、李国柱、艾西奇、杨庆天、刘平凯、张永和、赵伟、柯忠平、张天武、严英武等。黄罗峰在学校,因为经常读《中国青年》等革命报纸的《指南》,参加"青年苦读社团",成为学校学生会的中坚力量。

1925年"五年"悲剧发生后,黄罗风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他目睹了勤劳群众在"三座山"压迫下的困境,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焦虑,对反动势力的愤怒,"把九州送到谷底,求天!看着为数不多的沙漠,哪里该埋心?"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和忧心忡忡的人们的悲伤引起了改变社会的强烈愿望。

1927

蒋介石下水

"4月12日"反革命政变

面对笼罩全国的血雨

黄罗峰于5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年底,由党组织派出

他到伊门等地开展党的工作。

1928

曾任中国共产党一门、特朗、鲁峰

三县特别委员会秘书

以教学为掩护

秘密开展农业工作,培养党员

全市第一党支部成立

中国共产党(CPC)宜门县支部也是书记

引领农民运动

1928年10月,黄洛丰作为官方代表和交通联络员,参加了在蒙占比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秋天,他担任共产主义青年团昆明市委书记,领导昆明市的青年和学生运动,并联系了云南省第一位共产党员李国柱, 举办一系列渐进式活动。

16岁时,他因在剧《破空零》中的角色而受到称赞,在他们组织的进步活动中。

1929年,他和他的朋友艾西奇组织成立了云南图书社,出版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期刊。

1930年,经党组织批准,他穿越日本,前往中国东京学习并加入留学生特别支部。

1931年9月18日事件后,黄罗峰愤怒地辍学回国,成为第一批因抗议而离开日本的国际学生。

他决心"投进反周日的洪水,继续举起抵抗的火炬",他发誓要拯救国家:"我们将洗去你所有的耻辱"。在党的领导下,他参加了"上海市人民抗日救世总会"并担任秘书长,积极参与抗日救世运动。

1934

黄罗峰在北平编辑

《学习生活》和《西南风》杂志

弘扬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

1936 年 1 月

参与阅读生活杂志

编辑和发布

1937 年 1 月

曾受邀与Aeschy、郑伊利等合作。

我们一起成立了一家图书出版社

担任总经理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长期任务、宣传反对日本救国作为现实任务的岗位上,他致力于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出版事业作出贡献。在他与阿斯克、郑伊利的主持下,出版社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有系统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

其中,最突出的是《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和艾西奇的《弥撒哲学》的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此外,出版社还出版了《恩格斯资本主义》、《资本沟通集》、《卡尔·马克思》、《恩格斯传记》、《残余价值理论史》、《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理论》、《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传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等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8 年 10 月

黄洛峰飞往重庆

负责国家通讯社

与南方局文化组联络

他还负责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工委

联络工作

叶建英、罗荣辉领导

他是云南人

做好陆军统一战线工作

向军队介绍共产党员的工作

在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

黄罗风安排周恩来、叶建英、罗荣辉会见张冲,为海城解放战争、长春起义和张冲革命作贡献。

胜利后,黄洛丰积极参与重庆文化出版界反对内战和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

「百人37」黄洛峰:人民的出版家

1948 年 10 月

根据党的指示

生活,新知识,阅读三家书店

在香港正式成立

三联书店总公司

作者:黄罗峰任三联书店

临时管理委员会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香港支部的领导下

他与云南地方权力派系

驻港代表保持密切联系

传给陆汉

致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信

以及中央政府的答复

为了昆明起义和云南解放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洛丰成为中央政府设立的出版总署出版局首任局长,1950年4月任新华书店总经理,1954年任文化部出版局局长。

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主任、文化部文化学院院长、中国出版协会副会长。

彼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为新中国出版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9 年冬季

黄罗峰再次归来

久违的云南故乡

位于西北高原

参观文物古迹时

他不怕老

我不知疲倦地努力颠簸

翻山越山深入一线研究

古庙的现场景观

大理三塔、宾川鸡脚山

保护和发展

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池福山部分文物建筑破旧不堪待修复,黄罗峰回京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作了专项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思路,使池福山一些珍贵文物得到及时保护和修复。

黄罗峰还专程前往昆明和龙潭烈士陵,崇拜王德三、李国柱、吴成、赵琴贤等并肩作战的同志,并深情挥手:"花一群朋友,酒泉用微笑换人!"

1980年11月4日,黄罗峰去世。

「百人37」黄洛峰:人民的出版家

黄罗峰一生为党的出版业工作,在出版业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党和人民出版业的杰出代表,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出版业当之无愧的红色出版家,是云南人民的骄傲。

文字编辑:王卫东

来源/图片来源:云南网、云南理论网、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

"庆祝云南百人网络活动百年诞"系列

策划人:杨文虎

总统筹码:陈新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