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黄埔区文化宫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展览——志愿老兵的军功章,反美援助朝鲜战争的士兵用珐琅水杯,革命烈士志敏在义人身上的那一刻......这些画作的作者是著名的画家,专业教师和普通学校的学生。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葛祉油画创作基地成立5周年"的师生艺术作品展览在此间开幕,展览包括近50幅葛根师生创作的画作,作品数量占展品总数的57%。
"我画的是一件属于一名退伍军人的制服,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是对抗美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战争中的中国志愿者,他的闪亮奖章展示了他的军事功绩。在展览上,奉贤学区大四学生郭心怡正在向大家介绍她的画作,她说,她对美朝战争了解不多,这导致她在初稿中怎么也画不出那种庄严、老式的感觉。"后来,我查阅了相关历史书,在格峰油画社赵师生中了解到:在这场三年战争中,志愿军涌现了杨根、邱少云等30多万英雄榜样,这场战争发挥了中国国军威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勇敢有决心的中国人民共同战斗的。郭心怡说,在学习暖心历史的同时,在创作绘画的同时,"当我再次拿起笔,画出这枚勋章时,深深感受到了承担时代责任的勇气,爱国的红心。绘画的过程也是向熟悉的党和国家学习这段历史的过程,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岁月,而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在展览现场,曹光轩小学四年级和上海葛之中学高年级学生联合开展了一场主题教育活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画家于晓福当场向孩子们讲解了《方志敏》的创作故事:"这幅作品是我多年前画的, 绘画是革命先锋方志敏在右前一刻......"
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葛芝油画创作基地,在葛芝中学奉贤校区开业。作为学校引进优质学术资源、普及高雅艺术、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葛之油画创作基地成立五年,定期组织油画艺术家进校园、油画创作指导和油画展,在黄浦两校区同时开设油画创作选修课, 由学生,在葛治校区掀起了一股艺术、美、教育的浪潮,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油画学生。
接下来的一年,葛芝中学将不时举办各类展览,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题。
再次理解革命故事和绘画是本次展览的意义所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一直是将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当下生活联系起来,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所以我们的课程也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在人物画、山水画、静物画、临沂画等方面都有一些创新。葛之油画创作基地指导老师赵玉玺介绍,比如画静物,不再像往常一样让学生画瓶子、罐头,而是画旧物件,红军的草鞋、草帽、水壶已经成为学生创作的内容,"再一次,比如画人物,也要找真人,在党的历史中画画, 山水画就是选择红色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深入了解这些红色主题背后的历史,赵说。
本次展览汇集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黄浦区美术家协会、奉贤区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创作的近百件优秀美术作品,以及葛治中学师生。展览旨在生动地展示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共产党的英勇奋斗、不怨言献身、善行的精神,深刻诠释黄埔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上海葛之中学校长吴昭说,李德铸造灵魂和学习玉梅是葛治中学教育教学的正当使命。"本次展览不仅是油画创作基地成就的展示,也是党史艺术教育和学习教育的生动展示。展览包括葛志师生创作的近50幅油画,占作品总数的57%。"这些油画小作者长大后,大多不会从事艺术工作,但在葛芝油画创作基地的这段学习经历,将是他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于晓福说。
专栏编辑:徐瑞哲 文字编辑:严继轩 图片编辑:于静
来源: 作者: 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