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冰雪性格风采" 王春璐:"冰雪基因"成骨血

作者:冰雪壹号

9月21日,因疫情而停学八个月的中国冰球学院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在溜冰场举行了隆重而激动人心的第一堂课。作为冰球学院的校长,王春璐将徽章戴在每个学生的胸前,希望他们能珍惜学校的荣誉,努力学习,努力训练,为国家争光。

"中国冰球学院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培养冰球的火,然后把它传播到全国各地。王春璐说,"很多冰球孩子在高中12年后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冰球学院的第一心就是把这些喜欢冰球的孩子,在冰球项目中有潜力培养孩子去吸收。我们把冰球运动员送到全国各地的大学,不仅仅是北京体育大学,还要加入更多提供冰球专业的大学,为他们带来人才。我相信,在几年内,我们可以建立全国大学生曲棍球联盟。"

"中国冰雪性格风采" 王春璐:"冰雪基因"成骨血

近年来,从短道速滑退役的王春璐做了很多工作,也换了个头号,但从未离开过冰雪之地。"我9岁开始滑冰,29岁正式退役,在我20年的运动员生涯中,冰的基因已经在我的身体里了,我对冰雪的感觉并没有消失。"王春璐说。

出生于1978年的王春露在1995年首次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时就打破了短道速滑1000米的世界纪录,同年在举行的世锦赛上,她赢得了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铁人三项冠军和个人全能亚军,17岁的"天才女孩"王春露成名,成为世界短道运动员之一速度滑冰。500米是王春璐的强项,曾三次夺得世锦赛冠军和两次世界杯500米决赛。而更熟悉短道速滑的老冰迷们津津乐道,是当年中国"四朵金花"溜冰场,作为接力队员,王春璐和队友共夺得5个世界冠军,与杨洋、杨洋、孙丹丹共创造了"四朵金花"时代。

当时,"四朵金花"在个人和接力工程中的形象中成为"中国军团"不可忽视的力量。盐湖城冬奥会,在王春璐的合作下,杨洋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第一枚金牌,王春璐获得了铜牌。虽然他没有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突破,但见证了队友们在场上的历史性时刻,让王春璐后悔如释重负。

"中国冰雪性格风采" 王春璐:"冰雪基因"成骨血

王春璐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摄影:赵伟杰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王春露退役,用她自己的话说,"滑溜溜的"。尽管多次获得世界大赛金牌,但王春璐一直没有机会获得奥运金牌,这已经成为王春璐心中永远的遗憾。"后悔也是一种美。退役时,29岁的王春璐用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退役的王春璐还没有离开溜冰场。2006年5月,王春璐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副组长。她渴望在自己的呵护下打开更多的"新金花",在2010年2月的温哥华冬奥会上,她看到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赢得了四枚奥运金牌,其中包括3000米接力金牌,弥补了几代运动员的梦想。

有许多成就并不容易。回顾过去,王春璐说:"以我这个年纪,真的可以说一辈子的冰雪。一路上,我觉得有很多困难的地方,但我始终坚信我不会离开,我会永远在冰雪上,我非常感谢国家体育总局给我这样一个平台。"从大雪部到冰球学院院长,王春璐在冰雪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我走过很多部门,从短道速滑、速滑,再到大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再是冰球,还碰过冰壶,我开玩笑说,然后送我去花样滑冰都是。"

"中国冰雪性格风采" 王春璐:"冰雪基因"成骨血

现在王春璐已经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感受到冰球的魅力和责任。在开幕式上,王春璐提到最多的还有责任和责任。"为什么我们以'曲棍球将军的理想和角色'为主题开始第一节课?"我们想告诉我们的孩子,每个行业都有英雄,每个人都有理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发挥作用。希望通过第一堂课的颁奖典礼,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冰球学院对他们的高度信任,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使命和责任。"

多学科的接触,也让王春璐深有感触,"每个行业、每一项运动我都认为既有其独特的地方,也有相互联系的地方,所以在每个领域我都感觉并不陌生。要做大众化的工作,我计划了几百项活动,就是要快乐地做这项工作,现在我上大学也是一样的,我学习,同时也在提高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