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侨建设先进医疗设备
新建筑(左)建在旧建筑(右)旁边。
196个配备智能病房系统的新病房...南方医院惠源大厦新大楼已启用
文/涂 Jinyang.com 记者 冯西熙 记者 李晓山
新增196间病房,配备智能病房系统,将为国内外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12月6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源大厦2号楼正式启用。同时,南医大学医院成立40周年回侨华人大厦学术文化节隆重举行。
在新大楼的开业典礼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香港西医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华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澳门伯爵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与"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南创伤骨科联盟港澳会员合作协议"和澳门镜湖医院及广东护士 协会签订《粤澳手术室安全质量联盟合作协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国海外医疗中心始建于1979年,素有"徽侨大厦"之称,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海外患者接受医疗、健康管理、保健、康复等特殊需要医疗服务的一家。迄今为止,已有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患者入院。
26 张床
打开涉外医疗之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回侨华人大厦,辉侨华人大厦的名气主要得益于国内最早接受港澳同胞和侨胞。
197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医疗科——南医院港澳病房正式成立,开始接受港澳同胞体检、治疗;
1982年,港澳区从普通病房迁至华侨华人1号楼(原名回侨华人楼),床位扩大到100张;
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民生表示,40年来,"回侨人"在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将拥有26个床位的港澳病房建设成为具有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的现代化酒店式医疗机构,在南方医院乃至南方医科大学的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享誉海外
康复后患者将在这里被识别
"模范医疗辉海外分公司""涉外医疗中心""国家特殊需求医疗服务一楼"...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细心的关怀,让海内外无数患者对汇源大厦赞不绝口。
惠源1号楼门口矗立着一块中国手表,上面写着"麒麟子孙长生,园内飘梅花人康强"。中国手表的捐赠者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黄先生。
1980年,正值壮年,黄先生的事业在中午,却被血病所困扰。在东南亚,不少医院寻求就医、治疗,都收到了患结肠癌的这种"死亡通知"。在朋友的建议下,黄先生来到汇源家就医。
著名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周天元教授经过仔细检查,证实黄先生的病不是癌症,在后续治疗中,不开刀治治黄先生的病。这次的医疗经历,让黄先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每年都会到汇源大厦做一次保健、体检,并开车送很多朋友亲戚来保健、诊疗。
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自豪地表示,汇源医疗中心成立40年来,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真正的服务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40年来,汇源之家的医务人员一批又一批地更换,但用真情服务患者的传统却代代相传。
73岁的杨立生是汇源府的"高级"医生。"慧海外大厦有真情",这是杨立生的真实感受。他回忆说,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回族海外大楼的医院病人很多都是海外华人。他们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在附近买房,安顿下来,送亲戚朋友到广州居住,让汇源楼成为第二故乡。1990年,一位患者提出捐赠50万元支票,帮助汇源大厦建立第一个胃肠病科。
王力自1983年起在汇源楼工作,现为汇海大厦第三病区的护士长。她的口袋里总是有一本小书,里面装满了病人的名字、疾病、药物、护理注意事项等等。惠源家的护士们都有这样一本小书。"这本书不仅记录了护理的细节,还记录了每个病人的偏好和特殊习惯。
护士刘国炎说,在汇源大厦工作,不能吃大蒜等臭食物,走路要体面有尊严,开门关门要轻,先敲门,进门后说"你好"......
"一般和专业"
打造国际诊疗模式
"我们在这里遇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多病患者。王汉轩是汇源大厦的第一位全科医生,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那里工作。次年,汇氏海外医疗中心成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慧海外医疗中心主任吴静表示,慧海外大厦目前正专注于培养一支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高端全科医生,将打造"全科和专业化"的国际诊疗模式。
今天,新汇源2号楼正式启用,汇侨华人大厦将打造国际医疗区、著名医疗区和中医特色的治疗区,为海内外患者提供一站式优质医疗服务。
南方医院院长李文元表示,他将确保每一位去汇源之家的病人都能享受到南方医院乃至南方医科大学的一流医疗护理和服务。